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生态文明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了问题,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本身无所谓美丑、对错,过失全在人身上。生态文明问题肇于工业社会的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使人类陷入了空前的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和生态失衡等危机之中而造成。其实质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力活动中,过度地开发、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然而,问题同时也孕育着希望。伴随着人类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关于生态与环境的话语表达日益强烈,终于形成声势浩大的全球性生态文明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即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生态文明建设要靠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树立新的观念,运用新的思路,创造新的环境,切实推动和保障生态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础上,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则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与超强应对能力,也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解析胡锦涛生态文明思想,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生态文明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了问题,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本身无所谓美丑、对错,过失全在人身上。生态文明问题肇于工业社会的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使人类陷入了空前的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和生态失衡等危机之中而造成,其实质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力活动中,过度地开发、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然而,  相似文献   

5.
“五个文明”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规律有其既在的理论依据,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五个文明”相互之间的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构成了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推动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问题,是20世纪全球面临的中心难题之一,这标志着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对工业文明的变革和超越。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政治和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并使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法律形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进行革新,向绿色化、生态化变革。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适应保护环境的要求。这一变革既为生态文明所诉求,也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法律的生态文明观,其公平观要从代内公平向代际公平嬗变,其效益观要从经济效益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嬗变,其秩序观要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主义嬗变。宪法中需创设环境权,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宪法地位;刑法中重新界定环境犯罪,在惩治危害环境罪的立法中规定举动犯和危险犯;承认自然资源的财产价值和所有权;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各项政策和措施,建设绿色税制;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既与其自身生存及发展相关联,亦关乎一个国家及人民的切身利益。要求党与政府务必将“保护生态、解决生态”问题置于基本的政治活动中,以推动“生态文明”的合理构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需依生态学原理为导向,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及环境之间,努力寻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便要求党与政府树立、强化“生态为政、生态法制、生态行政”的观念及意识,力求形成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形势和许多矛盾: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农村产业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农村社会治理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科学化、法制化、统筹化、民主化和长期化原则。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引发出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需要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来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要求全面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永续的利用,实现人类永续的发展。 以化石能源为主体、以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能源供应体系严重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生态能源体系。在目前科技发展水平下开展生态能源建设应从生产与消费两个方面人手,完善生态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1.
桑杰 《青海人大》2006,(5):16-19
当前,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生态问题正在演变成为当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中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非传统模式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道路的本质与核心。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构建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海南人大》2006,(10):62-63
任何一个社会的既成文明状态都不仅是该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同时也预示着该社会来来发展的定位和趋向。建设生态文明是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困惑,人类选择和确立的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道路。因此我们研究生态文明,不能忽略人与自然的不同作用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走在唯物史观的研究轨道上。当人类文明进程发展到从价值观念到生产方式,从科学技术到文化教育,从制度管理到日常行为都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时候,就标志着文明形态开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丰富。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迈向新文明的转型期,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乎中华文明世代延续,也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贡献。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消费日益取代生产而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标志着西方社会由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消费相比,消费社会的特征表现为消费的民主化、消费的符号化、消费的异化,由此导致大量生产和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代价。这是跟生态文明所倡导的理念完全相违背的。要从根本上使消费社会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所产生的环境代价得到有效治理,就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树立生态价值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加强全球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面对物质层面上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而且要面对认知和态度层面上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思维方式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推进思维方式转变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共性要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为依据,并将其落实到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17.
叶小文书记作《生态文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主题演讲 从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文明转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释,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的同时,卓有成效地建设好生态文明。叶书记的演讲观点新颖鲜明,语言诙谐幽默,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引领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新型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文件,标志着我国十分重视以生态文明的思想、理论为指导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本文着重以辽西生态治理保护为例,阐述生态治理、保护的创新理念、实践发展和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社会运动的发展和对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西方逐渐产生了绿党。西方绿党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环保力度的生态经济观和以生态学、社会正义、基层民主、非暴力等为核心的生态政治观,对我们重新反思人类文明,重新反思工业文明,重新思考入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对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境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以环境文化为切入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作为一种导向,促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