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生态问题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而其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丰富、发展和运用。本文从生态观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提出一些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放在一起,形成了我国发展的“五位一体”战略格局。那么,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公民文化的重塑是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国民的公共理性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建构起与生态文明建设步骤一致的价值观和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为生态文明的发展铺垫精神和物质基础。同时也只有通过公民文化来培育人的公共精神这一途径,社会才能够做到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根本统筹,最终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命题,指出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文明时代向新的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过渡;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发展所选择的道路和目标,也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切入,探讨了正安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悠久的中国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国古人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产生了众多的生态思想。延续至今且影响深远,我国传统生态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更高级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我们必须调整生态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对科技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巩固以交通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体制改革,使黎平县成为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7.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在追求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过程中,要深刻掌握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正确审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努力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面对生态问题进行理性反思而提出的新型生活与发展范式.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实践方式,是推进与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作为人类生态文化的具体样式,蕴含着生态文明的时代主题、文化传承和建设实践.充分发挥生态育人、生态立校与生态服务的功能,是生态文明走向生态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发展方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本身也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生态发展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需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都是生态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把生态发展方式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研究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应该成为未来文明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存共荣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研究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需求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新 《理论前沿》2002,(4):19-19
人类必须有物质生活 ,也必须有精神生活 ,但也决不能缺少生态需求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与人类的生态需求密不可分的。因此 ,满足人类的生态需求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日渐凸显的环境问题要求人类反思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改变思想观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思想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而解决认识和观念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我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相一致的思想颗粒,其中与“真、善、美”相统一的思想能够补充西方科学理性的不足。认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的朴素的哲学思维和生态伦理观,对于丰富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促进生态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其体系的完整构建是衔接传统应然、当代实然与未来必然的智慧选择。当下生态文化构建面临表层物质文化片面、中层制度文化欠缺、深层理念文化薄弱的困境。为着实解决这一系列矛盾与困境,需要大力创新培育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生态制度,普及内化生态理念,打造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即世人对生态问题的共同认知,是观念型态的生态普世价值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体现。生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生态文化是世界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在发展中华生态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生态文化建设是广大华商社会价值观提升的标志,是广大华商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发展生态经济是华商推动中华生态文化发展的体现。闽商应在发展生态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审美实践容易受到各种价值观念和审美偏好的冲击.但目前高校教育多是以“智”为重,对于学生的审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显得捉襟见肘.在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高校的审美文化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在生态文化视阈下,对国内高校审美文化教育上的现状及影响元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审美文化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 ,已经作为治国方略且在宪法中确立其法律地位。不过更为重要的是 ,依法治国是一种实践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实现法治 ,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理性文化应是主要方面 ,它蕴含科学精神、社会契约观念、政治市场观念、思想市场观念、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等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人类已经进入到必须关心生态环境的时代,当代世界对生态形成了共同的热门话语,目前的生态文化发展出现了全方位的交叉趋势,即将生态与文化发展、生态与文明的存亡、生态与人类关系、生态与伦理、生态与宗教、生态与政治经济、生态与现代化联系起来研究。未来的人类仍旧面临生态的冲突,但生态现代化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对本地本部门生态文化建设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价,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协调、督促、指导本地本部门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力争更大成效。构建贵阳生态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就是建立一套遵循生态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科学设置指标体系框架、能够反映生态文化建设基本状况及成效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各地各部门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评价,有利于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统筹实施、科学推进,实现工作制度化、精细化、实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