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的本质是什么?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1.“犯罪这一概念是有阶级性的”。2.“犯罪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的社会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具有强烈阶级性的法律概念”。3.“犯罪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而且最终也必将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虽然我国主要的刑法教科书正确指出:“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2.
任刚 《法治与社会》2008,(10):27-2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罪概念是对盗窃犯罪行为各种特征的综合,是对盗窃犯罪现象总体上的抽象概括。但是现实社会中的犯罪从来都是具体的犯罪,不存在抽象的犯罪,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盗窃犯罪的手段愈来愈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所谓犯罪,就是统治阶级以法律规定的,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犯罪并不是历来就有的、永恒存在的社会现象.犯罪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确立,社会划分为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持其统治地位,总是以国家的名义,把一切危害其阶级利益的行为宣布为犯罪,并以严厉的刑罚方法予以处罚.可见,犯罪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犯罪概念是刑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无论对剥削者国家刑法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刑  相似文献   

4.
陈宏 《犯罪研究》2010,(5):86-92
刑事责任伴随着犯罪的产生而产生,犯罪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减少这一现实也是刑事责任观念形成的重要原因。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就指出:"罪责学说的发展是衡量刑法进步的晴雨表。"行为人犯罪后要承担刑事责任,一方面影响具体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犯罪的发生。“无责任则无刑罚”这一刑法重要原则的表现就是“国家通过刑事诉讼对犯罪行为人适用刑罚,以刑事责任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精神病人的犯罪学说分析产生犯罪行为的根源,总的说来,由于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通过法律把一切危害本阶级利益和秩序的行为宣布为犯罪.但是,精神病人在其造成对他人或社会的危害结果时,其动机和目的并不同于一般的罪犯,也不是因阶级社会的产生而才会  相似文献   

6.
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法律现象,犯罪概念是人们对犯罪的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无疑,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增加了对犯罪怍出科学界定的困难性。从比较刑法的意义上,可以对各国刑法典中的犯罪的法定慨念进行比较,由于各国刑法典对犯罪慨念的表述实际上大同小异,其比较研究的意义十分有限。如果我们不是满足于犯罪的法定慨念,而是深入到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即在不同的国家,关于犯罪的具体规定是什么;那么,我们是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各国犯罪的实际情况,并在一致的基础上加以比较分析,而不致破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如果没有对各国犯罪具体规定的实际了解,对犯罪慨念比较是不可能的,容易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以犯罪的法定数量而言,我国远远少于大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西方犯罪学中,多因素理论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影响颇大,对其进行研究,对后起的我国犯罪学研究有重要借鉴作用。多因素理论是犯罪原因论中的一种理论,源于“导致犯罪因素”这个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犯罪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犯罪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一般称为犯罪的根源(或总根源)。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犯罪行为的产生来说,仅仅是一种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最根本的因素,并不是全部因素。犯罪行为的产生还与其他各种因素、情况和现象具有更近的、更直接的关系。这些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着更近的直接关系的各种其他因素、情况和现象,在犯罪学中被称为“导致犯罪的因素”。与研究犯罪总根源相比,研究导致犯罪因素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代犯罪学的原因论主要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发展着,对  相似文献   

8.
关于犯罪的根源,大量论著都认为,犯罪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产生的现象,是阶级对抗社会特有的现象,只有阶级消灭的时候犯罪才会消灭。那末,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犯罪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当然,犯罪最主要、最本质的还是阶级根源。在我国,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那些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分子、特务间谍分子,显然是属于敌我性质的问题。一部分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刑事犯罪,包括严重的经济犯罪,带有直接反社会主义的性质,也是阶级斗争的反映,但这几类案件,在全部犯罪案件中只占少数。至于为数较多的其他普通刑事犯罪,单从阶级根源来解释,是与客观实际不完全相符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现实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已经经历了三  相似文献   

9.
研究犯罪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无论如何,一种理论在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时,这种由该理论所揭示的犯罪的本质属性要能使犯罪从根本上与其他有关社会现象,特别是与犯罪类似的现象区别开来。这应当是我们认识犯罪概念的出发点与归宿。(一) 我国刑法第十条给犯罪概念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10.
犯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就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最大化假定、理性人、成本、收益、偏好、外部性"等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和方法对犯罪这种"外部不经济"现象的产生原因、发生过程、社会危害等进行分析,进而寻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犯罪控制策略的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学和法学的角度去研究犯罪问题,犯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体系,但无疑为犯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犯罪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犯罪表现研究犯罪表现研究是犯罪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1)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简析。其中有: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概念和本质;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结构;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形态;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分类。(2)犯罪实施。包括:犯罪实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情势;犯罪实施需要的个人条件;犯罪实施的空间、时间;犯罪实施的模式和结构;犯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与法人犯罪刘任武一、资本主义市场是车生法人犯罪的温床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自然人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山统治阶级在法律上加以规定并用刑罚的方法加以惩罚的行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观点来看...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86,(3)
犯罪现象的产生根源于阶级社会和剥削制度。在我国,由于国内还存在着剥削阶级的残余,以及资产阶级和封建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国外还存在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所以还存在犯罪。此外,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城市总体规划也与犯罪存在一定关系。犯罪行为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空间条件。某一个犯罪,从动机形成至全部行为实施完毕,始终受着周围环境的制约。良好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网络犯罪产生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原因.犯罪人结构性要素包括生理、心理、行为等无时无刻处在社会环境中,并在其作用下内化而形成犯罪心理,一旦出现具体作案条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犯罪行为.本文从犯罪人的个体因素来分析网络犯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李斯特既是犯罪学的刑事社会学派的杰出代表,又是刑法学的现代学派的创始人,其刑法思想主干主要由犯罪观与刑罚观两部分组成。刑事责任作为承接犯罪行为和刑罚处罚的桥梁,对其产生的正当理由,李斯特对此有深刻认识。本文指出罪责是犯罪的概念特征,无罪责即无刑罚,罪责学说的发展是衡量刑法进步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6.
贪污贿赂犯罪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剥削阶级、剥削制度的产物.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贪污贿赂犯罪呈现不断蔓延扩展的趋势,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尤显对其相关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存在的法都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的一般的法。法的概念是对全部具体的法的一种抽象,是对法作出最本质的概括,它深刻揭示法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为人们认识法的现象及其规律性提供理论依据。列宁曾经讲到:“即使是最简单的概括,即使是概念(判断、推理等等)的最初的和最简单的形成,就是意味着人对世界的客观联系的认识是日益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犯罪本体论是犯罪学原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犯罪本体论中,又以犯罪行为为研究核心,“无行为则无犯罪”,这是犯罪学的基本观点,无数具体、错综复杂的犯罪行为构成了社会中的犯罪现象。可以说,犯罪行为是犯罪现象最直接的体现。‘犯罪本体论基本内容框架主要表现在犯  相似文献   

19.
犯罪结果概念研究──兼论犯罪结果与相关概念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结果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的客观显示,在定罪量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迄今为止,刑法学界对犯罪结果的概念及相关理论问题研究远未形成共识。本文在对犯罪结果与犯罪客体、犯罪结果与犯罪对象、犯罪结果与定罪量刑、犯罪结果与社会危害性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犯罪结果的概述进行了重新界定: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引起或可能引起的、从客观方面反映社会危害性质与量的一切事实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李劲 《行政与法》2012,(6):105-108
环境犯罪行为迥异于一般的犯罪行为,尤其是对于污染型环境犯罪行为,确定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当困难。对此,国外产生了推定因果关系存在的各种理论与学说。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犯罪证明方法在环境犯罪的认定上存在着缺陷,针对我国环境犯罪案发率高但因果关系证明难度大这一现实矛盾,有必要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对环境犯罪适用的因果关系确定推定方法,以彰显刑法对环境资源、人身权及财产权的保护功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