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妇运》2012,(8):17-18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期盼,江苏省妇联大胆探索创新组织形态、联系方式和工作手段,通过组织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团结引领妇女的最大覆盖和组织能力活力的最大释放,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时期妇女群众工作中彰显新作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21,(1):36-38
江西省妇联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创新基层妇联组织设置和工作形态,全面推动村妇女小组长配备工作,用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全省妇联组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村妇女小组长配备工作得到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将全省村妇女小组长配备工作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台账》。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14,(9):22-22
一、创新组织形态,力促妇女工作广覆盖、多覆盖 在不断巩固传统按行政层级设置的妇联组织基础上,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女性就业市场化、择业自主化和人口流动性特点,创新组织形态,在"两新"组织中建妇联组织3100多个。全省已基本实现妇女工作全覆盖、多覆盖。一是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确定1个设区市、11个县(市、区)为省级试点,从重视妇女工作、党建基础扎实、女性员工密集的"两新"组织入手,以单建、联建、挂靠等方式建立妇女组织。  相似文献   

4.
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妇联组织具有现实的必然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非公经济妇联组织要有效地发挥作用,一是将性别意识纳入政府、人大、政协决策的主流——政策和法律保障;二是党建带妇建——组织保障;三是合理地利用妇联组织的两种身份——策略保障;四是协调好与工会的关系——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京霞 《中国妇运》2012,(6):15-16,19
推进组织创新是江苏省妇联的重点工作,妇联组织创新的总体目标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的要求,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妇女群众的新期待,继续巩固和充分发挥自身组织机构完善、妇女群众工作基础扎实的优势,努力减少行政化、机关化倾向,增强扁平化、群众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4,(8):22-22
面对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挑战,我们深切感受到变革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的紧迫性。两年前,北京市妇联来上海传经送宝,带来了“经营妇联”的新理念,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妇联”,实际上是对妇联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再定位、再整合、再开发。按照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从增强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出发,扩大组织覆盖、功能开发、资源整合、品牌创建,从提高新形势下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上“打造妇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打造”妇联,实现妇联组织创新,必须根据不同妇女的多样…  相似文献   

7.
一、源头推动,为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首先要从源头入手,争取政策、协调资源、营造环境。一是推动党委政府重视妇联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省妇联及时向省委报告了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思路,引起高度重视,省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对妇联组织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12,(4):17-18
2012年2月15日,无锡二泉网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江苏省首家新媒体妇联正式成立。探索妇联组织创新,在新媒体中建立妇联组织,通过互联网络将女性网民团结凝聚起来,借助网络实现妇联组织服务妇女儿童的最大覆盖,在江苏开始破冰。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11,(2):28-31
一、健全组织。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组织设置,形成了统筹城乡、覆盖广泛的基层组织网络。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级妇女组织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同步建立社区妇联,全省村(社区)妇代会(妇联)组建率99.6%。  相似文献   

10.
梁惠玲 《政策》2010,(8):51-53
妇联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抢抓机遇,大胆创新,以加强组织覆盖、激发组织活力、发挥组织作用为目标,依托党建带妇建,以妇建服务党建,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联系、团结、组织、服务妇女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妇女发展目标、任务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妇联基层组织是妇女工作和创造力、凝聚力的基础,也是妇联组织活力的源泉。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建带妇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工作能力是当前摆在妇女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一、提高认识、创新基层工作载体当前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从发展的机遇上看,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将为妇联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运》2012,(3):22-24
全国妇联成立6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围绕“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不断提高妇联组织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各项工作实现了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观念创新,是建设学习型妇联组织的先导。学习型组织是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发展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12,(5):2-F0002
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广东省妇联建设首批127个“妇女之家”示范点。示范点的建立,将成为妇联组织参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推进项目,对进一步夯实妇联组织基础,建立起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机制,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下列图片集中展现“妇女之家”在广东火热开展的场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运》2003,(9):16-18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妇联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级妇联组织把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阵地建设、作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工作,使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呈现出新的面貌。本期刊登的“快马加鞭未下鞍”重点展示“八大”以来,各级妇联组织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妇联组织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群众组织,使妇联干部逐步成为水平高、素质高、能力强的新世纪妇女工作者的崭新业绩。  相似文献   

16.
蔡立 《中国妇运》2012,(12):38-39,37
近年来,深圳市妇联主动融人全市社会建设的大局,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培育、发展、凝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在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中发挥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创新理念、强化服务。团结凝聚妇女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建设一是求真务实,创新思路。当前社会组织正在蓬勃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发育较晚、成长较慢、能力较弱、群众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枢纽型组织进行管理和服务。妇联应抢占先机创新思路,利用自身优势凝聚团结一大批同类型社会组织,不断壮大服务基础和实力,在构建枢纽型组织中推进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丽鸽 《中国妇运》2011,(10):12-1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是妇联组织使命所系、职责所在。积极运用党委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条件,充分发挥长期以来形成的群众工作优势,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发展,是各级妇联组织新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做好妇女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丽萍 《中国妇运》2011,(10):16-17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妇联组织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做好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是妇联组织的历史使命,也是摆在各级妇联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刘庆华 《中国妇运》2011,(7):44-46,4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党和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今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对工青妇组织提出要求,赋予了妇联组织更重要的责任,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