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撞钟     
撞钟小芮长期以来,人们鄙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认为这是混天思想。如今我觉得当和尚撞钟,这是他的岗位职责。每天真要能恪尽职守将钟撞响,应该说这是个好和尚。怕就怕当“和尚”不想撞钟或不撞钟。更有甚者认为每天上一上岗就不错了,让我“撞钟”还得另外再加钱。当...  相似文献   

2.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多用于贬义,大约是指没有长远打算,以及工作不负责任。然而细究起来,前半句须以职业(位)终身制为前提,而后半句只有做和尚不撞钟或乱撞钟,才是失职、渎职,不负责任。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裁员和被裁员,对企业及其员工来说都不可避免。美国每年约有40%-50%的企业裁减员工。美国一位企业管理专家说,在当今这个时代,雇主可以对上门求职的人说:“当你离职时(不是假定你可能离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第三期我文《从和尚撞钟谈起》(以下简称《从》文),指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一点也不消极、不修理。从插钟引出一个“责任”问题、把中国谚语中的和尚撞钟的意义拨正,而且赋予新意。说起控钟,细考起来却不是可以敷衍了事或马虎对付的。因为撞钟第一起码要响,声音传得越远越好。钟声悠扬才有了“南屏晚钟”、“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千古传颂的名景和名句。如果古时候净慈寺、寒山寺的和尚敷衍了事,钟没有撞响,哪有如此美妙的诗情画意呢?第二要撞得声音美。起码一下一下要有节奏,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轻就轻,该…  相似文献   

4.
人们把起落无定、繁华缭乱的市场经济,称作"大潮"。这名称,生动形象,词义贴切。既为大潮,就有浪起波涌,与计划经济的死水一潭相比,搏击于其中的人,会感受到许多刺激和乐趣。因此,只要是想凭本事吃饭的人,无不为这一大潮的到来叫好。然而,有乐趣就有苦恼。又有谁不曾有过"人在潮中、身不由己"之感?以职业而论,有条件的,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忙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没条件的,看到别人发了财,活得似乎更滋润些,他也"人在曹营心在汉",当了和尚懒得撞钟,结果发财谈不上,倒丢了手中的饭碗。至于说面对金钱、女色等,又有几个人不曾为之心动?又有多少人懵懵懂懂堕  相似文献   

5.
心如容器     
彭翔 《传承》2008,(9):55-55
一小和尚整天抱怨这抱怨那的,对生活感到痛苦厌烦,师傅看在眼里,有一天早上就叫小和尚去买一些盐回来。当小和尚很不情愿地把盐买回来之后,师傅让他把盐倒进钵里边加水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小和尚喝了一口,立即吐了出来,说:"师傅,很苦!"师傅笑而不答,带小和尚来到湖边。然后再让小和尚把盐撒进湖里,对小和尚说:"你现在喝点湖水。"小和尚莫名其  相似文献   

6.
在惩治腐败的斗争中,"穷庙"里的"富和尚"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令世人深恶痛绝。但是,对于"富庙"里的"贪和尚",有些人非但没有多大反感,反而常常为他们撑起保护伞,宠爱之情每每溢于言表。一日"富贪无害"论。认为只要企业发展起来,集体有实惠,"贪和尚"贪一点算得了什么?甚至把"贪和尚"们的灰色收入当作多劳多得的一种经济补偿形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对"穷庙"里的"富和尚"处理确实不留情面,而对赢利企业的"贪和尚"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明知有问题也不去触动,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7.
周彪 《中国减灾》2011,(6X):47-47
<正>早在1583年,作为药理学家和学者的帕拉斯尔萨斯就说过一句极其中肯而精彩的话:"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不失其意义。姑且不论中国民间"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就是人们一般不可须臾离开的裹腹之物——食物,也并非是"韩  相似文献   

8.
胡仙芝 《人民论坛》2012,(28):52-53
特权与职权不分,既导致了不正当特权的不正确使用,更导致了人们对特权的全面反感,使人们逐渐走向"认为所有的优先权利都必须破除"的认识极端人们一说起特权,就会想起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就会想到贵族、特权阶级,心生反感,深恶痛绝,于是抨击他们,怨恨他们,厌恶他们。然而,在内心深  相似文献   

9.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是时代赋予每个共产党员的庄严使命。保持先进性,其意义是"先",要务是"进"。只有进,才有可能争得先;要保持先,只有靠进。先进,就是闻毁不戚,闻誉不欣,慎始如初,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根本方向,所谓进学有道,道正方能大进。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的态度,一日"善问":"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悦以解";一曰"善待问":"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善问"、"善待问"集中到一点,就是要真正学懂弄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真信、真用、真实践。只有这样,先进性才有理论保证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复试,感慨良多.为了考察复试生有无求真的素质,我问:"一个人感情用事或者客观诚实,会对科研产生什么影响?"一考生回答:"这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客观诚实有利于了解事实,但是太多了也不行.它有顽固保守、不利于创新的一面.感情用事可能掺杂主观情感,但是思想活跃,容易创新."我一震,不相信考生们不理解客观诚实和感情用事这对儿常识性概念,又问了13名考生,只有一名明确倾向于客观诚实.有人还说"感情用事"者感情丰富,搞科研就是应该倾注感情.有个男生竟断言:"感情用事是理性的."在他们眼中,客观诚实无所谓褒义,感情用事也无所谓贬义,似乎后者还更有益.  相似文献   

11.
慢病成急症练功丢了命在偃师市化肥厂,一提起丈夫李铁成,冯粉菊便泪流满面。“当时我就说法轮功是迷信,那是诳人的,可人家就是不听,一直练功。”李铁成今年52岁,是化肥厂合成车间的负责人。老李平时肝不太好,自练上“法轮功”后,便与医院断了来往,为此,老伴冯粉菊没少跟他闹别扭。别看冯粉菊只是一个家庭妇女,可是对“法轮功”这一套压根儿就不信,她说:“都说练成佛升天哩,享福哩,谁看见了?”李铁成对老伴的唠叨很反感,干脆就不理她,整整一年时间,两人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到了今年5月,李铁成突然感到腹部疼痛难忍,…  相似文献   

12.
何谓"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在担当面前,最能反映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党性信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为民担当、敢不敢为民担当、会不会为民担当,是一种严峻考验。担当是一种责任。科学发展、构建和  相似文献   

13.
何谓"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在担当面前,最能反映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党性信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为民担当、敢不敢为民担当、会不会为民担当,是一种严峻考验。担当是一种责任。科学发展、构建和  相似文献   

14.
孙立平 《乡音》2012,(3):40-41
转型陷阱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现在人们谈论比较多的一个词语叫"中等收入陷阱",大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好像这两年的情况跟原来有点不太一样,有人说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质在变化,有人说改革已经死亡,总而言之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么这种说法的背景是什么?现在人们提供了一个基本解释叫做"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世界银行在2007年提出的概念,指...  相似文献   

15.
现在有一种“聋人爱搞小圈子”的说法。“圈于”似乎古来就有,人以群分么。现代人也爱称什么“影视圈”“戏剧圈”的,称聋人圈子未尝不可,但在圈子前冠以“小”字,就有贬义了,难怪有人要走出这个阴影。 说自己吧,在读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一场大病把我推进这圈子里。  相似文献   

16.
从前人们常说:“吃在广州,玩在北京。”现如今这个老说法儿也得改改了。可不,近十年来,北京的餐馆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各种档次、不同风味的层出不穷,店面的装修更是千姿百态,这一切不为别的,只为了一条:就是吸引更多的顾客,赚更多的钱。这后一条,在以前人们是难以启齿的,现如今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了。当前比较文雅的一个说法叫“效益”,就拿它当“赚钱”两字的代名词吧,毕竟让人感到委婉一些。  相似文献   

17.
王瑛 《中国减灾》2005,(8):41-41
人与自然和谐并不是说自然的东西都要保护起来不能动,而应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合理的利用资源就是保护环境。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定要把经济和环境这个问题结合好,把开发和保护结合好,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很不同意一种说法,即一个地方退化以后,就说这个地方要保护,一退化就都作为保护区;也不赞成敬畏自然说法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是不能碰的观点,“用词上  相似文献   

18.
"当人大代表就应该认真履职,不辜负选民的重托。"这就是潜江市第五届、六届人大代表,张金镇财管所所长宋贵祥的履职追求。他以质朴的情感,无私的奉献,扎实的作风,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从而赢得了选民的信赖。  相似文献   

19.
和尚头上的点是和尚受戒时用艾火烧上去的,戒疤越多,受的戒越多,相对而言资格也比较深。戒疤最少1个,最多9个。烧戒疤的习俗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至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顶,受沙弥戒的  相似文献   

20.
正我说过一句话,叫作"吃软饭,挣硬钱",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一种调侃的说法,就像"学先进,傍大款"一样。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一件事,就是房地产企业怎样跑赢政策、跑赢市场、跑赢竞争对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延式的扩张。比如开发,你买更多的地,盖更多的房。这就是"挣硬钱",完全是制造业。还有一种方式是把价值链往上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