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人体擦划痕迹是现场痕迹的一种,它在犯罪现场出现的频率很高,对现场的定性、犯罪现场的重建有独特的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侦查和证据价值。同时,人体擦划痕迹是在客体上划动接触形成的痕迹,其变化较大,既有线条痕数量多少的变化、线条痕间距的变化,也有单一线痕有无的变化、单一线痕形状上的变化,所以对它在现场上的判定很难把握,需要对人体擦划痕迹的表现形式、发现、分析和判定等进行理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六四式手枪弹膛内壁螺旋槽在枪支发射时,在弹壳上形成印压的螺旋槽痕迹及次生的擦划痕迹研究阐述了痕迹形成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大量实验认真观察这些痕迹的特定性,稳定性及反映性,指出了这些痕迹在检验鉴定中的主要作用及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体视显微镜对原配钥匙和复制钥匙开锁后在圆形弹子上形成的擦划痕迹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利用圆形弹子上的划痕确定复制钥匙开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涉枪案件中,最直接的方法是寻找遗留在现场的弹头进行区分枪支种类。由于现场的客观条件,弹头不能迅速发现,影响对枪支案件的分析。对于现场的玻璃弹孔,特别是玻璃弹孔的碎屑痕迹,通过剖析痕迹的形成原理,观测不同种枪支在枪击玻璃时产生的碎屑的特征,比较碎屑厚度、长度和表面形态的差异性,总结碎屑的形态特征与射击枪支种类的相关性将为区分发射枪种类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涉枪案件中,纺织品上出现弹着痕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何根据弹孔的形态分析弹着的速度是目前枪弹痕迹检验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通过剖析平纹纺织物上弹着痕迹的形成原理,比较不同弹着速度下同种枪弹的弹着痕迹形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平纹纺织物上弹孔形态与弹着速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犯罪现场在形成的过程中直至形成以后,由于人为或自然等方面的因素,使现场及其犯罪痕迹物证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给犯罪现场勘查工作进而对犯罪痕迹物证的认识和案情的分析带来种种困难,甚至产生偏差。在已经发生形态变化的犯罪现场上提取的痕迹物证或是提取的已经发生形态变化的痕迹物证,在诉讼时,其证据的可信性也会受到质疑。正确认识导致犯罪现场形态变化的各种因素,无疑对犯罪现场勘查和案件的侦破乃至诉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场勘查中对痕迹形成方向的判断非常重要,可以利用路面痕迹对车辆行驶方向进行判断;根据现场工具痕迹对作用力方向进行判断;根据玻璃断面上的弓形花束对作用力方向进行判断;根据液体形态痕迹对运动方向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
凶杀案现场勘查中对凶杀案案犯自杀于现场的认定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场是否有死者以外的人进出的痕迹;现场是否有死者以外的人留下的与作案有关的痕迹物证;杀人凶器是否遗留在现场;现场物品有无增减或变动;现场是否反映杀人动因;死者死前的心理活动;凶手自杀与现场痕迹物证的形成有无矛盾;结合尸检分析,致命伤是否符合自己形成,自己能否形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开锁技术传入我国,入室盗窃的作案手段也日新月异,由传统的撬门别锁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分子利用技术开锁作案,以致在锁具上面无撬、压、砸等破坏痕迹,使得痕迹检验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盗窃案件中"软钥匙"类技术开锁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从其开锁原理入手,将此类技术开锁过程进行分解,分析开锁过程中形成的痕迹位置及形态特点,并通过近年来破获的典型案例进行论证,总结出该类开锁方法特有的痕迹特征,以便做好此类案件的现场勘查和案件串并,从而有力地打击技术开锁犯罪。  相似文献   

10.
刮擦痕迹几乎可见于所有的交通事故现场,按照物证技术学原理,对刮擦痕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和解读痕迹的形成机理,不仅能够科学确定车辆的接触部位,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状态,再现事故经过,还能认定肇事嫌疑车辆,为事故责任的认定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肇事逃逸案件提供破案线索和定案依据。车辆类型结构、车身材质、车辆装载和运行方式、车辆机械故障、车辆的修复等是车辆因素中影响痕迹形成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1.
修枝剪是剪切树木枝干的专用工具,它的结构和剪切原理与普通剪类工具不同。修枝剪剪切树木枝干易形成印压痕迹、线条状痕迹和折压痕迹,这些痕迹受剪切工具和客体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其中线条状痕迹、印压痕迹和剪切面的形态可作为判别此类工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用全新的77式手枪一支,在室外射击靶场进行实验,共发射4005发64式7.62毫米手枪弹。结果显示:在随着枪支发射次数的增加,弹头检材上的各种痕迹都会在形态和特征上产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光压面减少,线条擦划痕增多;粗大线条减少,细小线条增多。经过比对发现从1至4005发弹头痕迹虽有变化,但所形成的不是本质性的差异,可以实现线条特征的对接,但前期和后期比对的痕迹不尽相同,前期比对坡膛痕迹较多,后期比对线膛痕迹较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证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中,痕迹检验技术、微量物证技术、生物物证检验技术等的应用最为普遍。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包括对轮胎印痕、擦划碰撞痕迹、整体分离痕迹等的检验鉴定;微量物证技术的应用包括对纤维、油漆、玻璃、橡胶、泥土等的检验鉴定;生物物证检验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尸体、伤痕、血痕、体液、毛发等的检验,以认定人身。物证鉴定技术对案件的侦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日本马头牌钢丝钳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研究了这种钢丝钳加工特征的形成与特点。从而进一步确定了这些特征的特定性,并对其所形成的痕迹作了分析,找出了根据现场痕迹进行工具种类推断和检验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发挥工具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我们必须对现场上的每一处工具痕迹,以及对每一处工痕的多种特征都要进行认真细致地提取和检验。对工具痕迹多种特征的形成、同一工具形成多种痕迹特征的变化规律都要进行研究分析。尤其在并案侦查中,工具痕迹多种特征的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痕迹特征显示,导针在凹坑底面的垂直印压痕迹、导针与凹坑壁的斜向碰撞擦划线条痕迹、导针与凹坑侧壁的横向擦划痕迹,可作为判定圆柱形钥匙是否被复制依据的痕迹;齿间柱面上的复制痕迹、钥匙体夹持面痕迹可作为判定圆柱形钥匙是否被复制的参考辅助痕迹。  相似文献   

17.
工具痕迹在现场的出现率较高,根据工具痕迹多种特征的形成机理,利用工具痕迹力的不同、承载客体性能材料的不同、加载客体使用的形成工具痕迹特征变化和提取方法对工具痕迹特征的影响,对凹陷状工具痕迹、线性工具痕迹以及现场出现的其他特征的检验鉴定要综合利用,才能准确、科学的确定犯罪工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浅议现场犯罪心理痕迹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痕迹分析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新突破,具有重要的侦破价值。根据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犯罪必留痕迹。犯罪行为遗留在现场的既有物质痕迹,又有心理痕迹。运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刻画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确定案件性质,判明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提高侦查效益。  相似文献   

19.
足迹在犯罪现场遗留是必然的,因此是现场中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它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在足迹检验技术中,足迹检验的重点是对足迹各部位重压面的形态、特征进行检验,但足迹各重压面的形成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足迹形成后,与其他痕迹一样,其信息系统处于开放状态,也易受外界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剪类工具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研究了这些工具加工特征的形成及特点,从而进一步确定了这些特征的特定性,并对其所形成的痕迹作了分析,找出了根据现场痕迹进行工具种类推断和检验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