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经典在传承中华文化、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伴随着"国学热"的再度兴起,大学语文中国学经典的教育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出现淡化与边缘化现象。因此,将国学融入大学语文教育的内容中,普及国学经典,能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境界水平、进而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养,意义十分重大。回归国学经典是大学语文教改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2.
国学经典是指经过悠久历史洗礼而积淀下来的、具有永恒的价值、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且蕴含常理常道、能指导做人常则常行的大道;是国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原创著作和文献典籍。着重探讨了国学经典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与路径,重点解决了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冼康 《学理论》2012,(21):23-24
研究国学思想可以以史为鉴,让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可能。通过对传统经典国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大幅提升决策能力,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领导干部很有研究国学的必要。弘扬国学思想,提升干部决策能力,使国学思想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研究国学,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于霞 《学理论》2009,(9):123-124
国学热是眼下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这次国学热因为大众传媒的加入,因此凸现了国学普及这一课题。国学热的出现,反映了大众对国学的渴望,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文化市场需求与文化产品提供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优秀的通俗国学作品、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打造健康、完备的传播平台。针对当前国学热中的一些弊端,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5.
2"、独尊儒术"造成自然国学史的大断裂秦汉时期,自然国学与整个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遭受两次大的冲击:一是焚书坑儒,一是独尊儒术。对自然国学而言,从《汉书.艺文志》所保存的先秦诸家的著述看,独尊儒术所给予的冲击远甚于焚书坑儒。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0)
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通识教育又称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与专业化教育相比具有不同的教育模式。通识教育理念从"全人"和"反对过度专业化"两个角度出发,强调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学生德智的全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国学教育的核心诉求与通识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契合度,加强国学经典研习逐渐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国学课程进入高校课堂的路径并不明晰,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利利  赵雪波 《学理论》2012,(12):195-196
普通高校在开设国学课程上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之处,其一为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学生思想的变化。其二为开课存在意识陈旧、教学人才断层严重、课程资源匮乏等客观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普通高校国学教学的开展可以适当多考虑三点:其一,坚持循序渐进的态度。其二,充分重视经典诵读的教育。其三,主动重新划定学科。  相似文献   

8.
"国学"当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围,但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都可以称之为"国学"。"国学"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意识,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因为国学的召唤力,每一次都产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刻。"国学"不是恢复到过去的"道统",国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立国与人伦的道德、人文精神,帷有贯通中西,汇其精华,"立乎其大者",才能享此殊荣。但"国学"并不寻求霸主与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全球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综观近代国学思想可以发现,康有为、谭嗣同的国学思想在近代哲学家中最为相似,而与同时代的哲学家渐行渐远。进而言之,两个人的国学思想之所以高度相似,源于对诸子百家的整合以及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宏观认定。这些通过康有为、谭嗣同的国学称谓最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且直接影响着两个人对国学与西学关系的审视和对国学的研究。康有为、谭嗣同都以孔教、孔学整合诸子百家并且以孔教、孔学称谓中国本土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两个人国学理念的契合度和相似性;反过来,相近的国学称谓以及国学理念不仅决定了康有为、谭嗣同对国学与西学关系的审视,而且框定了两个人国学研究的宗旨、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是关于"人"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着取之不尽的源泉。品读经典,在语文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渗透国学教育,从而重塑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1.
正长沙市岳麓区坚持把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落细落实,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宣传教育增强认知认同岳麓区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内容,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解读。依托覆盖城乡、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120多个道德讲堂,精心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课程,策划组织"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阅读经典,感悟人生"等主题教育活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7)
近代以来,国学热开始重新显现,民间机构也不断推出国学讲习班、启蒙班,一些地方陆续恢复了一批旧式书院、私塾,祭孔、穿汉服等活动声势浩大,各种媒体宣传国学讲座、讨论国学的文章层出不穷,国学运动席卷全国,蔚然成风。然而国学研究与普及并不顺利,这主要源于历史的偏见与现实的阻力,要突破目前的困局,就必须弄清国学的性质、求是与致用、国学使命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兴起了一股所谓"重振国学"的热潮。人们知道,在"重兴国学"和提倡"读经"这些问题上,自近代以来,文化界就是有分歧的,而且曾经发生过几次大论战。目前当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欧阳晓东同志潜心古学,呕心多年,拟出版一套微型《国学经典小丛书》,包括《启示箴言——我说周易》和《究世恒言——我说老子》,还拟再出《劝世忠言——我说孔子》和《观世喻言——我说庄子》。晓东同志希望我为这套丛书的出版写几句话。我对国学没有研究,读的书也不多,但因工作的经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余景波 《学理论》2013,(24):257-258
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会有很多因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这些因素称之为有利因素,其主要包括学生对国学的"新鲜感"、教师参与国学教育、合理的安排和制度等;但是也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国学教育的开展,它们主要包括国学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知识基础比较差和国学语言内容的"晦涩难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国学传统与现代学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学”是近代以来相对于“西学”而兴起的关于中国固有学术的一个新称谓,国学的内涵虽然不断变化,但国学的基本传统却必须追溯到孔子,孔子通过整理六经,建立了国学强调社会责任的传统、追求天下大同的传统、追求善美和谐统一的传统。这些传统,是拯救现代学术的良药。  相似文献   

17.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在远古时代所创造的伟大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华夏凝聚的精神纽带,是治国理政的政治镜鉴,是道德建设的国粹经典,是启蒙教化的国学教义,是中华复兴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郭桂兰 《学理论》2012,(10):177-178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现代性不断推进的当下,国学教育日趋式微。在认识高校国学教育的历史、现实意义之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国学教育现状的研究,探求其出现的历史、现实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法,为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为国学的弘扬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自然国学"是相对于"人文国学"而言的。"人文国学"包括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哲学、道德伦理、艺术、法律、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自然国学"则包括中国科学史、中国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和方法、中国科技哲学等内容以及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方法论等。"自然国学"与"人文国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人们对于文化的消费往往是通过电视、网络和畅销书籍这类大众文化载体来实现的。这决定了国学经典如果要传播到民间的意识形态之中,必须要经过适合民间口味的"快餐化"改造。列宁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淮南子·诠言训》也说:"非易不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