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华荣 《求实》2013,(Z1):167-168
<正>一、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迅速崛起震惊了西方社会,整个欧美国家在感到日本的经济崛起给其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开始认真审视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特别是日本企业的迅速做大、做强,对西方社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这其中就包括了企业文化理论。西方研究人员发现,过于理性的企业架构缺乏灵活性,不利于企业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企业缺乏创新,则会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而将文化这个因素融入企业发展之中,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带来明显的改观。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文化和领导力的理论形成及概念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日本经济实力逐步加强,对欧美国家形成了挑战,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这一现象引发学者们的高度关注。通过研究李一国于2000年提出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的理念,而得出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企业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组织文化,才能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作用的结论。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也被称之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因而它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在日本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日本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催生了日本的企业文化,又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作用。日本文化是一种可以保持其种族特性的文化。日本传统文化是比较崇尚群体意识的,这种群体意识一般是指个体首先作为群体的一员而存在,与所属群体荣辱共存…  相似文献   

4.
李翊均 《世纪桥》2012,(11):119+121-119,121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企业品牌和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通过对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实践的研究,明确了企业文化战略确立的内涵,阐述了企业文化结构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了企业文化发展的效果及启示。让企业文化给企业注入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形成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天一 《先锋队》2012,(29):47
企业文化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总结日本管理经验之后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到80年代初,日本企业大量进入美国市场,抢走了美国企业在本土的市场份额。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理论就是这种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日本企业在与既定社会的互动中,既糅合了现代的管理思想,又继承了日本优秀的传统思想,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一是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有意识的企业实践和自我发展的灵魂,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建设涵盖了企业员工思想道德理念整合和企业管理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某种误区,流于浅显。从中国企业文化现状来分析,发展中 国企业文化应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而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成为百年老店,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文化的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没有文化就缺乏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企业在建立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后,文化将成为人们的精神信仰,从而实现企业、人与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0.
秦鲁民 《发展论坛》2002,(4):56-56,49
一、培育企业精神,建立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企业精神,是企业的宗旨,观念、目标和行为的总和,体现了企业的外部形象与内在素质,是企业文化的概括。当前,培育企业精神,建立企业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时代要求,更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夏春雷  韩颖 《共产党人》2012,(16):49-5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凝聚、激励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作为油田企业,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不断探索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使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勇 《新长征》2011,(4):54-55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文化因素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有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企业错理已经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进入到了文化管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企业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冲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对不同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将影响企业并购本身目的的实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包括最高目标、经营哲学、历史传统、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企业风范和企业精神等。正如不同民族的文化相接触会发生冲突一样,不同企业文化的接触也会产生冲突。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模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也就决定了企业并购的过程既是原有企业文化模式被打破…  相似文献   

14.
张淑东 《新长征》2009,(12):58-59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能否营造一个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有很多学者也纷纷献计献策,为企业设计了企业理念、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行为规范。从制度建构的层面看,企业文化理性化程度很高,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显著。企业如何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发展,往往受各种环境与条件的制约。但企业员工素质的低下与人才的匮乏,对企业发展形成制约。而日本实现经济起飞就得益于企业对人才的开发。日本企业对人才的培育,随着社会的变迁而采取不同的对策。从过去工业化时代到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环境变化,使得企业战略资源由资本转变为知识,由此企业的核心人才逐步要求转变为科学家、技术开发者。这种核心人才的转变,主要靠对企业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的能力培育。近年来日本各大企业在人才的培育方面都加快了速度并肯花血本。笔者在日本的松下、三洋、三菱、雅马托等大型企业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6.
王岑 《理论建设》2014,(6):107-108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了当前形势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家园,它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强劲的动力,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文明程度,也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胜,就必须要牢牢树立文化兴企理念,积极用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在企业中办企业党校的价值就是为了系统地向广大干部输送科学发展的新鲜血液",为了贯彻落  相似文献   

17.
田立 《共产党人》2004,(21):41-41,48
实践告诉我们,建设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保持企业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王添功 《世纪桥》2015,(1):59-60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公司软实力的集中反映,事关乎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就像一个人的灵魂和思想。没有了企业文化做支撑企业就不是一个完整和健全的企业。实际上这不仅会降低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甚至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作为电网施工企业,企业文化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企业的精髓,抓住精神实质,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传统和作风。对此,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电网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经营战略。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实施以人 为本的发展战略,塑造和培育企业精神,竭力打造企业形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舒智明 《学习月刊》2013,(10):25-27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随着市场发展和管理进步,现代企业的管理已经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管理,逐步上升到文化管理的新阶段,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至高境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获得持久深层的发展动力,必须创建具有符合时代要求和施工企业特色的文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