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这一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都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群众史观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的自由个性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终极目标,也是二者内在逻辑联系的社会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向飞 《学理论》2012,(35):33-34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代表性著作《论自由》的第三章对个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密尔认为个性发展或发展个性本身就是一个伦理原则,他认为个性就是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所喜欢的去做,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追求、去探索,可以制定自己的计划,而且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个性的自由发展能促进一个人的智力、判断力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个性的自由发展能够促进社会道德的自由发展,促进了道德水平的提高,个性是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研究密尔关于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有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也称自由个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观点。其中,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是自由个性理论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历史发展导向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提法表明马克思关注的是个人自由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与虚假的集体到真实的集体的进展相一致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是建立在"公共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4)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马克思自由个性理论既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又有丰富的实践内容,立基于此,高校德育工作应致力于在价值观念上将自由个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整合,通过培养大学生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正确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从而为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伟目标提出新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宋伟林 《学理论》2011,(32):43-44
人的个性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紧密联系,我们应当在马克思的哲学语境里来理解;马克思一反传统用主体性阐释个性的思路,而用个性来解释、重建人的主体性;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问题的论述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制度的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制约下是以制度建构者的接受和选择为前提的,因此社会制度的更替体现了人类在社会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形态决定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体现社会形态;而在实际演进过程中,则是社会制度改变社会形态。人类社会正是通过代表前后相继的两种不同社会形态内在本质的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反复的较量、斗争和更替,逐渐从低级向高级渐次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主体性特点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建国 《理论探讨》2007,(1):101-103
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并存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失公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不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不利于社会保障整体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从批判黑格尔等人的抽象的人出发,提出了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前提与基点,人的解放与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程度是一致的。追求自由个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尺度,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我国民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这一人类政治文明核心价值的继承与发展。我国民主政治不仅强调民主价值和民主制度双重建构的统一,更要注重民主伦理的建构。即民主政治建设既要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旨归,以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又要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在制度层面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更要通过人和制度两方面的民主伦理化将民主的价值理念内化为特定社会制度下人的心理法则,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制度问题直接关涉人的存在与发展。构建有效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管理者肩负的重要职责。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坚持历史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是构建有效社会制度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进行社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胡健 《理论探讨》2003,(1):37-40
中国明末启蒙思潮的"自由"观与西方早期启蒙运动的"自由"观一样,都因农业文明转型为工业文明的时代性要求而将源头上的价值系于"个性自由".但由于文化类型与历史境遇的殊异,双方也表现出不同的心路逻辑.西方人文主义者认个性自由为一种"权利",因而提出了以"理性"界定权利,以构建现代制度保证权利的实践途径.而中国明末的启蒙思想视个性自由为"新道德境界",据此要求人们首先转换传统伦理视角,肯认个性自由的合德性;进而提高思想境界,成为个性自由的实践者;最后寄希望在未来的"大同"社会解决全部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基凤 《学理论》2013,(30):262-264
通识教育理念下PBL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凸显学生主体性:从思维能力看PBL教学促进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习能力的发展;从理论内容建构看,有利于大学生对不同知识具有融通能力;从实施方式看,有利于大学生唤醒主体自主性。PBL教学通过以最终关怀为目的,促进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人的普遍交往中实现自由个性。从而是培养"完整的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10)
马克思的自由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自我实现"思想。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本质特性是自我实现的基本点;摆脱"人的依赖性"和"物的依赖性"而过渡到人的"个性自由充分发展"阶段是自我实现的根本要求;人的自觉劳动和创造性实践是人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的内在需要;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局限性而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自我实现的理想社会形态与强大力量保障。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与制度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治实践过程中,意识形态是社会制度建立的理论先导,为制度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供了理论论证,从而构成了制度认同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在社会制度的再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制度实践主体再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关键要素.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不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5.
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是近现代西方消极自由理论的重要基础;伯林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以个人自由为出发点,落脚到制约国家权力的宪法制度设计上;德沃金和罗尔斯的自由理论返回法的形而下,试图寻找国家权力在个人自由实现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可行路径;中国传统自由观强调权力与自由的关系,以严复为代表的近现代自由话语开始触及自由的主体性、平等性等法治要素。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立场出发的自由理论及其实践表明,“人民自由”吸收借鉴经验自由主义和理性自由主义合理因素,吸取中国传统自由观优秀基因,整合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公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形成了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同生共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序格局。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个性是个体发展的核心要素,它是自觉与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发展相一致的异质性范畴,具有自在性与超越性的特征。道德个性反映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意识到这种差别之后自觉按照类本质要求去生活的具体体现。道德个性的形成是社会成员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道德个性的现实个体的存在是一种本真存在,在社会实践中必然追求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应然目标,进而在新的社会层面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任何社会制度无不发源于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思想意识形态变革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先导。经济社会活动作为人的活动 ,从客观上说 ,始终离不开支配人的所有活动的思想意识 ,即便从主体作出符合实际要求的选择来说 ,也不能忽略主体性因素的影响。情况还不仅仅如此。社会制度的组织 ,首先是作为社会制度灵魂的制度目标 ,然后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确定的制度架构 ,以及具体的组织规则的确定 ,都是由思想意识形态决定的。简言之 ,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 ,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基本规则。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也是如此。因此 ,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的实质 ,特…  相似文献   

18.
李飒 《学理论》2011,(23):25-26
人的个性与普遍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要理解人这个存在物就必须明白人的普遍性与人的个性。人的个性是指人作为人所具有的主体性、独立性及其自主性。人的普遍性集中表现在人的社会性、实践性与历史性。个性的发展是目的,普遍性是个性发展的保障,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并且是个动态的过程。个性的发展必须在整个社会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以建构;人的个性在历史进程中得以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2)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是一种反映社会、政治及其他领域全面发展的现实运动,已不仅仅是对未来社会的一种价值诉求。事实证明,只有当人们普遍的思维模式、社会制度安排和日常行为方式被这种新的价值体系逐渐转化时,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思想才不会变成一纸空文。历史发展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创立,不仅使自由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有了科学的阐释,同时也为人类自由解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弘扬人的个性,使其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马克思的个性发展机制思想为理论依托,进一步揭示出人的个性发展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性塑造和个性发展。文章认为,当前个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可归结为:1.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2.按照十六大报告的的规划,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必须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弘扬和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对人的个性发展进行必要的社会整合;4.必须在实践和交往中努力培养和塑造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