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学校的一位音乐教师与一位英语教师结为伉俪,同事们撰写对联一副以示庆贺。联云:“1234567, ABCDEFG。”横批是“OK”。此联中的数字指音乐中的音符,与下联中的英文字母相对,道出了新婚夫妇的职业特点,可谓珠联璧合,别具情趣。  相似文献   

2.
1962年秋天,郭沫若去普陀山旅行,在梵音洞前捡到一本小型日记簿,揭开封面一看,写有对联一副:“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四个字“春在哪里”。再翻到第二页看,竞有一首绝命诗。郭老对随行人员说:快快寻找这本日记的失主。人终于找到了,原来是个女学生,名叫李真真。郭老对她说:看了你日记簿上的一副对联与横批,可知你是一个知识分子,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3.
“做秀”与“做事”,是有根本区别的。有一副对联是:“善于做秀的人,虽然风光无限,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勤于做事的人,尽管默默无闻,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副简单的对联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做秀”与“做事”的不同:从目的上说,“做秀”是为出名,即“风光无限”,而“做事”是  相似文献   

4.
袁浩 《奋斗》2010,(12):63-63
有副对联叫“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副对联告诉人们,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想起这副对联的含义,颇感受益。  相似文献   

5.
知识园地     
“红军”和“长征”的来历“红军”名称来自一副对联。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数万人参加了湖北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次日清晨,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挥毫疾书了一副对联: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副对联贴在县衙大门两旁。表示颜色的10个词巧妙地镶嵌在对联里,唯独用红色象征革命部队农民自卫军。从此,“红军”的称号开始使用。1928年5月25日,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一号——军事工作大纲》…  相似文献   

6.
灵魂的裂变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上联说的是一个“贪”字,下联说的是一个“悔”字。如果把这副对联用在原东丰县农业局计财科长邢华中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一翻开邢华中的档案,他也有过令同龄人羡慕的光彩历...  相似文献   

7.
2019年春节,我曾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天地回旋风云动”,下联是“江河奔涌四海清”,横批是“心旷方能神怡”。一年来的事实,对这副对联作了准确的注解。在即将进入2020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充分肯定了2019年取得的成就,同时明确指出:“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  相似文献   

8.
1959年10月,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到河南省南阳地区视察工作,游览了南阳城西郊卧龙岗武侯祠,对武侯祠一副对联颇为颀赏。其联云: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南阳襄阳。 这副对联是湖北人顾嘉衡于清咸丰年间任南阳知府时撰写的。“先主”指刘备,“后主”指刘备之子  相似文献   

9.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以南京永济寺的一副对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为蓝本,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题写了一副对联,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相似文献   

10.
家教妙联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重视以联教子,为后人留下了一副副家教妙联。“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是清代郑板桥曾写过的一副家教对联,教育子女精读一些好书,做像新竹那样蓬勃向上、虚心而耿直的人。“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祠中挂的一副对联,对子女“薄钱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谓耀然于世。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06,(8):F0003-F0003
富丽堂皇的办公楼与破败不堪的乡村教室形成的强烈对比,刺痛了人们的眼睛。有钱盖豪华办公楼,却无钱建校舍,公仆们“贪图享受”,却让花朵们去承受苦难!破败的乡村学校门前那副对联真是耐人寻味。豪华的办公楼VS简陋的教室  相似文献   

12.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5,(13)
功德碑背后是权力的自恋“美德良操百世铭,勤政廉洁两袖风。”这是一副特别的对联,篆刻在一座活人墓碑上,墓的主人是仍健在的、退休前担任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原桑拓区人大主席冯国良。解读这副对联,笔者看到一种权力的自恋,也就是权力拥有者对行将失去或已经失去的权力依依不  相似文献   

13.
全新明 《党课》2014,(2):65-67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4.
1959年秋,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河南,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看到大殿门旁的一副对联,写着:“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同志念完对联后对大家说“:我来改改,你们看好不好?”接着他就面对大家吟诵他改的这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1986年4月25日,胡耀邦同志题写了这副对联。1988年11月11日至1989年1月7日,胡耀邦在长沙,住在省委接待处九所。1月6日上午,耀邦参观了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在今湖南大学内,湖南大学翁祖泽校长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圣初教授陪同参观。…  相似文献   

15.
百字杂论     
对联中的政绩现在群众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形象地讽刺了一些干部为出“政绩”而不惜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无中生有的不良现  相似文献   

16.
秦春兰 《党建文汇》2009,(10):32-32
前不久,有人网上曝料,称重庆市北碚交通局门口有对联一副,曰:“怕辛苦莫入此门,图轻松另谋他路”。让上门办事者觉得是“警告”来者,而该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对联是意在告诫员工上班要不怕辛苦,群众产生歧义完全是个误会。  相似文献   

17.
黄炳麟 《唯实》2006,(10):63-63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一副对联.许多当代联语选本,乃至中学语文课本都选录了,不少文人雅士在书斋客厅也喜爱悬挂它,已经成为公认的对联精品.  相似文献   

18.
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红白喜事都要索贿收礼,有人写了一副讥讽联:“大老爷做寿,金也要银也要,红白兼收,无分南北;小百姓该死,麦未熟稻未熟,青黄不接,有甚东西。”袁世凯死后,有人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联中以“袁世凯”三字与“中国人民”四字不能成对而巧喻“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民国初年,军阀一个接一个地轮换上台,民不聊生。有人将“民国总统不是东西”八个字巧妙地嵌在一副对联中:“民犹此也,国犹此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冯玉祥将军也曾针对腐败风气送给汪精卫一副对联:“一桌子点心半…  相似文献   

19.
贵州各地曾有各种会馆建筑数百座,至今尚存数十座。各省会馆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而精彩对联堪称会馆文化的“点睛之笔”。万寿宫是江西会馆的别名。镇远万寿宫牌楼式山门楷书阴刻一副歌颂许真君的对联:“惠政播旌阳,儒学懋昭东晋;涤源平章水,道法永奠西江。”黔西湖广会馆三楚宫牌楼式山门镌刻三副对联,其一为:“庙貌控西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他指出,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衙三省堂门前这副写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对联立刻成了关注热点。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发了河南省纪委署名王万鹏的文章《官民辩证关系的真谛》解读对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