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里程碑.她从性别差异入手,通过解构的方式,确定了重读文本、重新认识性别身份对再现女性形象的重要性,打破以往以男子为中心的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规范,消解了传统上男性作家在文学中再现女性形象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阅读和剖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欧茨小说女性塑造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在其女权主义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中,认为男性文学中所塑造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是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把女性塑造成天使般的人物,实际上是一边将男性审美理想寄托在女性形象上,一边却又剥夺了女性形象的生命,把她们降低为男性的牺牲品;把女性贬为妖妇,则是对那些敢于向父权制发起挑战、具有极大创造力的女性叛逆者的恐惧和污蔑。总之,天使与妖妇是对女性的两种不同形式的歪曲和压抑。而当代美国女作家欧茨却塑造了另一种女性形象,女性始终处于暴力的包围与摆弄中,爱情、…  相似文献   

3.
李嵘剑  孟庆娟 《前沿》2013,(22):159-160
20世纪的黑人女性文学经历了三次高潮.在此期间,对于黑人女性的身份解读是其主要的创作主题.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以种族、性别、阶级及历史与文化压迫等为视角,对黑人女性文学批评及黑人女性身份进行了剖析,进一步论证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及第三世界文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毅 《求索》2007,(11):163-165
从“五四”到抗战时期。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反映了女性视野中不同历史阶段男性的表现形态和性格内涵。展现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认识、想象、反思和批判的过程,折射出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由觉醒而失落再到独立的历史进程。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问题等,而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失,把“五四”到抗战这三十年的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作为研究时象,探讨这些男性形象在这三个十年中的不同特征和演变轨迹,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女性创作主体对男性的观察、批判和期待。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时期众多女性题材创作中,巴金与郭沫若独树一帜,为我们创造了截然不同而又曲妙同工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他们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的深入分析,探析作者的创作本意,解读男性作家视角下的女性群象。巴金以人道主义情怀构建女性形象,郭沫若以政治化口吻将女性书写成时代洪流中的战士,但他们以自身女性题材书写丰富和拓展了新时代女性群像。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是一个女性文学群体崛起的时代,特别是英伦三岛。这些女性作家要在男权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她们仍以各种方式述说着女性的遭遇,对男权文化进行消解。乔治.爱略特便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7.
娜拉--新女性形象上男性精英知识分子在面临着各种压力之时想像与设计民族国家以及男性主体的主要符码,言说娜拉成为五四男性精英知识分子重要的文学议题;现代女作家--现实中娜拉的自我言说是精英女性知识分子建构女性主体和探索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女作家的创作表现了对各种既定规范的突围、颠覆,同时也昭示了在内外压力之下,现代知识女性对女性自我主体构想无奈的修改与放弃.中国现代男女作家对新女性的叙述既呼应又对照,他者叙述与自我陈述形成了潜在的对话与抗衡,共同描绘与设计着娜拉--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天涯路程.  相似文献   

8.
李婷 《求索》2012,(9):179-18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农村题材小说一直是作家们关注与创作的热点,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特征主要通过农民形象的塑造来体现,而一直以来农民更多的是作为底层的主要构成者存在。胡学文是近年来关注农村底层创作非常活跃的一个作家,他的作品在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的同时,也在用别一种方式警醒世人在物欲横流的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到底该怎样坚守和珍惜最后的道德与文明底线,在一片和谐的主流氛围下,该怎样对待处于底层的农民在新时期的这种嬗变。  相似文献   

9.
茅盾对于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出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一方面,作者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心理、女性情感、女性意识进行了成功开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在性别意识上颠覆封建男权文化、建设现代人性价值观念的启蒙追求。另一方面,作家与生俱来的性别立场和视角使他的创作还残存着男权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10.
杨洋 《求索》2013,(3):141-143
20世纪40-50年代,孙犁的小说创作塑造了数量众多风采各异的女性形象。在他的女性形象谱系中,有普通的劳动女性,有女战士,也有女性知识分子,还有一些颇具"另类"性格的女性。孙犁之所以钟情于女性形象书写,与他童年的家庭影响、个人性格以及文学修养密切相关。对孙犁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研究,应该成为现当代文学孙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陆阳 《求索》2013,(11):159-161
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向来是众多文学批评家争论的焦点。他本人和他的作品一样,备受争议。王尔德身份的相关研究多关注于其身份的混杂性对创作的影响,或是单一身份与创作的关系。本文将以王尔德的身份为脉络,考察王尔德的每一重身份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沈从文的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是一个擅长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尽管他对于女性的观念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性的认识和表述,但他的作品却渗透着对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研究他的女性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人性作家复杂。矛盾的女性思想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沐永华 《求索》2014,(11):146-150
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其作品中精心描绘了一系列"疯癫"的女性形象。她们心智错乱、沧桑疤结的身体作为重要的符号隐喻,记录了门罗对"新型"疯女人的构想和书写。她们"失调"的身体解构了女性身体作为性客体和生物母性载体的刻板化建构,对父权制话语中女性的性别角色进行了祛魅;她们对男性进行"反抗"的身体颠覆了女性作为驯服客体的传统形象;而她们被"解放"了的身体则打破了被动的身体铭刻,为自己言说,书写了多样化的主体性,建构了正常的人性。通过阅读投射在这些"疯"女人们身上反叛的冲动,可以更好地理解门罗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意在抵制和拒绝父权制社会结构的良苦用心,了解其构建由"疯癫"走向"理性"、富于人性的独特女性观的美好期盼。  相似文献   

14.
来元 《求索》2012,(10):152-154
七十年代恐怖文本的盛行带动了狼人小说的热潮,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安吉拉.卡特的四部狼人故事可说是同类型作品中的异数。她解构了传统童话的模式,女主角们会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身份及角色,但与生态女性主义者与野兽女性主义者不同的是,卡特拒绝书写女性"成狼",拒绝使用女性变形来表现女性与大自然的关系。她认为,对女性来说成为狼人是件危险的事情。本文针对四部作品综观研究,探讨卡特笔下的狼人以及狼女的形象,同时借用德勒兹的"生成"概念,说明狼女才是卡特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性象征。  相似文献   

15.
王布新 《前沿》2008,(6):189-192
苏童是当代文坛上较有争议的一位作家,文学史家对苏童的定位也有较大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家写作的历史语境、文本的建构特征及书写变化等因素进行考察,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应该归结为作家始终秉持的虚无主义的价值立场。在此价值立场的支撑下苏童的小说创作大致经历了由远离现实的故事叙述转向关注现实的创作转型,初步显示了作家现实介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施锦芳  吴怡 《求索》2012,(6):60-62
中国文学的现代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与社会形态的现代进程一致的,文学作为一定时期内的思想启蒙,其体现的是文学的现代性质和现代性精神,这种精神多向的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包括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文学观念在内,这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的一种表现。所以,本文写作选取"现代性"这个理论,以此作为一个基本思考和阐释的角度,考察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创作在审美理念层面的内容,进而说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现代性的价值体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真 《求索》2011,(2):213-214
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家茅盾和日本的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一个惊人的相似点,那就是具有感官蛊惑力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被抬高到受崇拜的女神的地位,但女性通过身体感受自身存在的努力又在男性欲望的操纵下被消解,女神滑落为玩具。然而充满肉感魅力的身体是达到精神与灵魂满足的基础和唯一途径,玩具具有了象征的意义。不同的创作原则促使两位作家的女性审美意识最终指向现实与唯美两种不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老纽约社会的婚姻--论伊迪丝·华顿的纽约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美国文坛上升起了一颗璀璨之星,即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她运用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精当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纽约”贵族女性的生活蓝图,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上流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及其命运。本文在仔细研读华顿作品的基础上,分析其小说创作中的婚姻主题,认为她通过对这些贵族女性的生活际遇以及她们所处社会环境的错置现象的叙写,揭示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从属地位,进而窥视其反抗的声音以及日益增强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9.
西方父权制文化与女性主义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心理学根植于西方主流文化--父权制文化.在父权制文化的影响下,西方主流心理学遵循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忽视文化价值因素,将女性经验无形化、边缘化及病态化,反映了心理学研究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崛起,女性主义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女性主义心理学以女性主义立场和态度重新解读和审视传统父权制文化影响下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与方法论,着重批判主流心理学所表现出来的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试图建立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20.
女性作家小说叙述形式有其独特性。对女性作家而言,作品形式之一的叙述声音,对女性作者的自由创作造成了很大影响。无论作者作何选择,个人型叙述声音与作者型叙述声音模式一样,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读者将虚构故事与作者真实生活附会起来的影响。但现代女性作家可以采用诗意语言和自由间接话语的方式,以及刻意虚构真实故事的方式来消除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