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窗外     
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不经意地看向窗外,旁边是一家不算小的超市,超市门口很人性化地放着一张长条凳,有人走累了就坐下来歇歇,歇一会儿再走。我注意到有一位老太太一直坐着,身边的人来了又走,而她却安详地一直坐着。过了一会儿,超市里出来了位老先生,手里提着一袋饼干,是雪饼一类包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清明节,我回老家富裕县富海乡去给父母上坟祭祀之后,到表姐家开的饭店吃饭。没想到,饭店爆满,表姐无奈,只好让我们先到后屋休息,边等空位边聊家常。我逗表姐说:"这么多人吃饭,你不怕再打白条子,把饭店弄黄了?"表姐听了哈哈大笑:"那都是老黄历了。如今没人打欠条吃饭了,清一色儿现金结算。"见她高兴的样子,我不由得想起以前她哭天抹泪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正雪莲花,这个英勇顽强、形容一个女人纯洁神圣、清纯美丽的词汇,被一度成为巴尔鲁克山上,一位名叫梅莲医生的代名词,并被这里的人们所赞颂。7月的巴尔鲁克山下坐落着九师一六一团——梅莲的故乡。只要问及梅莲的事情,从孩子到老人,大家都会告诉你很多关于她的故事。散居在团场连队周边的察汗托海牧场、五星牧场好客的哈萨克牧民一提到她的名字,都会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他是我们心中最好的人,是我们心中圣洁的雪莲花。"  相似文献   

4.
七月的巴尔鲁克山,一山连着一山,碧绿、苍翠如波涛般涌入眼中,给人们以无限遐想,这里就是九师一六一团——梅莲的故乡.只要问及梅莲,从孩子到老人,大家都会告诉你很多关于她的故事.散住在团场连队周边的察汗托海牧场、五星牧场的哈萨克族牧民一提到她的名字,都会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她是我们心中最好的人,是我们心中圣洁的雪莲花.”  相似文献   

5.
遗憾的误解     
《新长征》2007,(4)
比尔是个很有同情心的青年,乘公交车,他将身上的钞票全给了一位不幸遭窃的老太太。出站后,迎面遇到一名乞丐,他仍像过去做的那样,邀乞丐到车站餐厅吃饭。然而吃完后,他起身付钱时,摸遍了整个口袋,他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那乞  相似文献   

6.
贺龙发妻王琳在成都在成都针织一厂老生活区,有一间卖盐巴、酱油的小铺子。这间小铺子的主人,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她叫王琳,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王奶奶”。人从都认识“王奶奶”,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就是共和国鼎鼎有名的元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同志的结发...  相似文献   

7.
西花厅岁月     
邓大姐和周总理的婚姻 我到邓大姐身边的时候,她和周总理已经结婚40年了,但在记忆里,她对和周总理结婚时的住事却还记得一清二楚。周总理去世后,大姐把对他的思念化作一片片的回忆,经常同我讲周总理年轻时的住事。那时,我们常在院子里散步,我随便想起什么就会问什么,每次邓大姐都会很耐心地回答我。  相似文献   

8.
1992年7月18日,在邓颖超同志的遗体火化告别室外,我见到一位银丝满头的老太太。老人悲泣着一边挪动着自己的身体,一边十分刚强地用左手拄着她那根拥有4个抓地爪的特制手杖,慢慢坐上轮椅,由与她同来  相似文献   

9.
南湖与鸳湖旅馆南湖的"湖",一是指南湖,二是指鸳湖旅馆。"一大"工作人员王会悟1959年3月回忆南湖会议的情况时说到:当时"一大"代表乘火车到达嘉兴后,曾到城内张家弄的鸳湖旅馆落脚,找房间休息,洗脸吃饭,并叫旅馆账房雇了游船。  相似文献   

10.
艾迪 《党课》2006,(2):80-81
小时候住在乡下,那时候物质供应匮乏,不要说鸡鸭鱼内了,就是精米白面也不是能够经常吃到的东西。记得到镇上的粮店去买粮的时候,每个人每个月三十斤左右的定量,其中大米只有几斤,剩下的,都是其他粮食,而红薯是最主要的。每次当我们吃米饭的时候,母亲总是在吃红薯.我不明白,还以为母亲喜欢红薯的味道,因为母亲经常对我们说,红薯又香又甜,好吃,而且营养丰富,所以她喜欢吃。因此我每次吃饭的时候经常时母亲说,这些红薯都是您的.您一个人吃吧。直到后来我才慢慢地懂得:原来,母亲也许爱吃红薯,但她那么多年拿红薯当饭吃,却并不是因为除红薯外不能吃其他的东西,也不是爱吃红薯到了每餐必啖的地步,那是因为什么呢?很简单,是因为爱,她爱孩子,她爱家人。  相似文献   

11.
庆晨 《党员文摘》2007,(6):22-22
最近读了一篇小说,其中有一段群众讨厌领导与他们在一起吃饭的情节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大机关的局长和一群下属到一个海滨疗养院度假,本来这位局长可以享受另餐的。可他为了表示“联系群众”.主动同大家一起吃饭.结果令同桌人都不舒服。作者借主人公之口作了这样一番描写和议论:“和局长坐在一起大家都很拘束,他要是夹了哪个莱,哪个菜半天都在他面前放着,  相似文献   

12.
梓夫 《支部生活》2006,(10):19-20
芸芸众生中有很多奇人,有的统帅千军万马叱咤风云,有的术有专攻练就一手绝活。在玉溪华宁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也住着一位奇人,她是一位护林员。在云雾缭绕的山林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奇人。外表看来,她是一个很平凡的彝族老太太,身材很瘦小,头上包着黑色的头巾,身穿彝旗传统的蓝色布衣和黑色裤子,一脸的皱纹,一副朴实的笑容。但一经了解,你会发现她确实是一个奇人。  相似文献   

13.
父亲是位红军。儿时起,他就经常给我们讲长征故事,每次都会说到一位“蔡局长”,以至于后来一提起“长征”,我就会联想到“蔡局长”。  相似文献   

14.
评先记     
<正>我们机关后勤办公室包括领导刘主任和值班的周大爷在内也就5个人,由于人数少,每年评先进的名额都只有一个。但大家的意见却很统一,每次都一致推选刘主任当先进,而刘主任每次也是心安理得地笑纳。因为这个先进虽说要经过大家推选,但决定权还是握在刘主任手上。所以只要结果推选的不是他本人,刘主任都会"鸡蛋里挑骨头",把其他人给否决掉,直到大家把自己给评选上为止。但今年接到推荐先进工作者通知的时候,刘主任却一反常  相似文献   

15.
自由出入克里姆林宫的人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每天 迈着碎步走进克里姆林宫, 守门的卫兵一看到她就立正敬礼,她就是清洁工波利雅,是除总统之外惟一出入克里姆林宫不用出示证件的人。她的面孔就是证件,她在这里工作了60多年。  相似文献   

16.
致富之路     
邹家碧:科技种田致富有方□张冬梅农四师七十二团人说起邹家碧,都会流露出敬佩的目光,大家由衷地说:“她是我们勤劳致富的榜样,从她的身上我们吸取了奋进的力量。”依靠科学,勤劳耕耘是邹家碧致富的秘诀。邹家碧不仅能千,而且会干,她很注重学习科技,接受新知识,经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贺龙元帅回首往事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提及一位女性。他说:"那时队伍很小,每次失败,她就帮助我重新成立起队伍。她并不懂理论,但她的想象力极强。胆大,天分比我们高多了。她告诫我,队伍要伍,不伍就要垮台。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位女性,就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  相似文献   

18.
铭记     
王婷 《学习导报》2012,(10):29-29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19.
铭记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20.
据冯友兰晚年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西南联大,但每年总要到重庆去一两次。凡是从别的城市到重庆的比较知名的人士,蒋介石都照例请吃一顿饭。冯友兰差不多每次到重庆,都会接到送来的请帖。每次吃饭,大约有20人,座中常有别的城市的头头。蒋介石看见这些人总是问:"你们那里现在怎么样?"如果回答说很好,他就不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