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领数十万兵马问罪伐吴,号称“百万”大军,以壮军威。一个夸大其实际军力的“号称”并没有吓倒东吴,孙刘联手赤壁一战大败曹军,不可一世的曹操只落得个“强虏灰飞烟灭”,焦头烂额,仓皇北顾。也许现代意义上的“号称”一词,恐怕出处就来源于斯。作者罗贯中好生了得,一个“号称”一词,叫后来的天下人为之倾倒、频频使用,越用越火,以至今天“号称”一词信用缺损,道德缺失。  相似文献   

2.
亿万观众望眼欲穿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终于粉墨登场,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映,中华大地旋即掀起一股“三国热”。全国上千家企业集团竞相购买《三国演义》的特约播映权。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在《三国演义》播出的前三天,每天都有几百位读者在抢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小说。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小说搬上荧屏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再创作。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形象当数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从古至今,他给我国人民以多少激励和启迪。即使用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他有许多见解、谋略也与现代科学惊人地吻合。“隆中对”  相似文献   

4.
王扉 《两岸关系》2009,(1):64-65
也许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回顾2009年初的华语电影,至少有这么三网部电影还是值得一说的.吴宇森的《赤壁(下)》、陈凯歌的《梅兰芳》、叶伟信的《叶问》,以及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前三部电影都可以归人史诗类大片.后者则只是一个幽默、好看的情感故事片。和他们一起扎堆在2009午前后这个“贺岁”档期的电影当然还有.例如《爱情左右》、《女人不坏》、《桃花运》……,但2009贺岁片闪亮的要角就是这“三大一小”了.  相似文献   

5.
读者文摘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海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引用小说《三国演义》卷首的“词曰”。这首词的作者并非少说作者罗贯中,而是四川省新都县的明代状元杨升庵(杨慎,字用修,号升庵)。 杨升庵的词怎么会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原来,这种现象是《三国演义》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罗贯中写成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最初只是  相似文献   

6.
<正> 晚唐杜牧的七言绝句《赤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史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原诗如下: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樊川文集》第六十九页)然而,尽管人们喜欢这首诗,大量选本选了这首诗,但对诗中“赤壁”到底在哪里这一点上,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以致形成了一桩错判了的诗坛公案。搞  相似文献   

7.
3月l6日,现代京剧《赤壁》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字正腔圆的唱腔,浪漫的史诗风格,浓浓的“中国味儿”,《赤壁》第一次把中国传统艺术带到了“世界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国演义》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就连不识字的老太太也没有一个不晓得诸葛亮、张飞、关公、曹操这些人物的,所以古人说凡有饮水处,就有《三国》的读者,加上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读者,人数之众,恐怕世界上很多文学名著都难与之比较。为什么一本小说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三国演义》的成书、流传和影响来看,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郭素媛 《青年论坛》2010,(2):119-122
明清时期不同读者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和评价。其中,以余象斗、叶昼为代表,明代小说评点对曹、刘的态度比较客观;明代小说序跋则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极力推重;清代的毛氏父子则在评改《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加强了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0.
肖扬 《今日广西》2007,(5):58-59
有的重出江湖,有的再接再厉,2007年影坛期待不少。 2007年的华语电影市场,众多导演将出手不凡,扫黑片、战争片、喜剧片轮番登场。当然也不排除2007年会有一部“石头式”的作品横空出世,带来出其不意的疯狂。记者注意到,多年未有作品的吴宇森将凭借《赤壁》、《天堂口》两部影片回归众人视线;姜文相隔七年之后,在银幕上升起“太阳”;李安导演用张爱玲的《色·戒》描画感性和理性两种情绪的冲突;擅长喜剧的星爷借助科幻的翅膀飞向“长江七号”;冯小刚导演则要用《集结号》来打一场硬仗……今年的华语电影不再是古装大片之间的比拼较劲,却自有一种热闹。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历史小说,也是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试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政治谋略的理论溯源,分析其领导思想对当今各级各类的领导者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三国演义》主题研究综述王东明建国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工作走过了一段并不平坦的路程。其中除政治因素外,在学术上也有相当的争论。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争论,从大量研究资料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正统”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历来很多。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三国演义》研究的蓬勃发展,“三国热”长盛不衰,并日益升温,形成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现象,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的诸多省、市、自治区中,《三国演义》与四川的关系又特别密切。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风云,从头说起吧……  相似文献   

14.
苗振亚 《今日广西》2007,(15):63-64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上半叶那—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更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此事值得一录:那是一个晚上,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问钱穆:“听说你能背《三国演义》,是真的吗?”钱穆点头。又一客问:“今晚可以试试吗?”钱穆又一点头。于是,按照客人要求,他开始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一面背诵,—面表演,把诸葛亮与张昭等人的语气动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大人称奇,小钱穆当然免不了有些飘飘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京家电市场逐渐走向饱和,统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三大巨头——国美、苏宁和大中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连锁配送、扎堆经营、低价销售……三大巨头你来我往,市场份额此消彼长,北京家电市场正上演着一部耐人寻味的“三国演义”。那么,这一部“三国演义”又展示着什么?预示着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巧引古诗,切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的《火烧赤壁》描写了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大家看,这就是赤壁———(屏幕显示)图片:赤壁风光师:许多文人墨客慕名来此,并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其中就有唐朝杜牧与宋朝苏轼的大作,谁能来对着赤壁风光也咏一咏这两篇名作?(学生朗诵古诗词,响起古筝配乐《十面埋伏》,大屏幕显示两首古诗词)(屏幕显示)(唐)杜牧《赤壁》(略)和(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略)师:嗯,不错。将诗的意境都朗诵出来了。好,谁来说说这两首诗词各阐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呢?生: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途经赤壁,…  相似文献   

17.
周汝昌,字玉言,号“解味道人”,天津人。著名学者、资深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平生精力倾注于中华文化与诗文书画理论的探讨。曾评注校订过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著述颇丰。从1953年发表《红楼梦新证》至今,先后发表《周汝昌梦解红楼》、《和贾宝玉对话》、《石头会真记》等40多部著作。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下省称《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本不可与史书并论,但作为一部影响巨大的历史小说,旧时又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之称,因此人们也难免不从史的角度看待它;即使从历史小说的角度说,虚构固无可非议,但强调历史的具体性,亦是历史小说的基本品格。从这一理由出发,我们觉得仍有必要指出《演义》中诸多违背历史事实之处。本文试从《演义》中的地理方面指出一些显然的错误,以为《演义》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 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这是后人赞颂关云长浑身是胆、只身单刀赴吴国鲁肃宴会的一首诗。这段精彩的传奇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这段故事流传至今已经一千七百多年,可是赴会的地点究竟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20.
刊有明弘治甲寅(1494年)庸愚子“序”、嘉靖壬午(1522年)修髯子“引”的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的刻本。据庸愚子“序”中所言,在嘉靖本之前,《三国演义》的流传仅仅是“士君子之好事者,争棚誊录,以便观览”。而嘉靖本一俟问世,各种各样的刊刻本便随后充滥于朝野。据郑振铎先生所考,仅明刊本就不下二、三十种之多(见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三国志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