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纸拆迁令使出口创汇企业关了门 没有菜.没有油.纯粹的白开水煮面条,这就是张宝林现在一日三餐的伙食状况。而面条里再放点青菜就算是改善了生活。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草们     
宋殿儒 《中国减灾》2013,(2X):56-56
<正>春天来的时候,我往往最喜爱看那些嚯嚯泛青的草们,草们早已成为我情有独钟的老朋友、好兄弟。小时候,我的生命体魄,除了靠吃一点儿妈妈的奶汁外,最多的就是吃它们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国家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我一生出来就面对了那么多的草儿。妈妈说,我一岁时就能吃麦田里的"面条菜",其实那是地地道道的草。面条菜是生长在庄稼地里的一种生命力极强的草,它耐寒也耐旱,一般情况下,每年春荒二三月的时间里,他们都能生长得葳蕤茂盛。那时候家家靠生产队里每年分得的一星点儿粗粮度日,往往要靠这些田里的野草们来加食。到三岁的时候,我能吃的草儿就多了,"白蒿"、"水杨菜"、"榆钱菜"、"荠荠菜"、"兔  相似文献   

3.
苦脸面对法国菜张玫从我们这个以“吃”闻名的大国,到人家那个以“食”获誉的友邦,免不了要苦脸面对法国大菜。初到法国的一个月,没有了米饭、面条,每天都是面包、奶酪、牛羊肉,真把我吃怕了。当时“祖国”的概念几乎等同于面条、饺子和我爸做的红烧肉。可是刚刚到国...  相似文献   

4.
我有两个洋人女朋友,都说爱吃中国菜。我做菜时,放很多老抽(黑酱油),再用西红柿酱,每个菜味道差不多,她们吃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我带她们去西雅图的中国餐馆。我说,这是正宗的中国菜,新鲜可口,你们平时吃不到。其实,我只是想让她们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5.
焦念志是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焦院士是山东潍坊人,潍坊部分靠海,但他不是在海边长大的。“我是农村长大的,以前如果说吃个虾酱(就是用碎鱼烂虾打出来的那个酱),那就是海味了。那时候如果有细粮吃,不用就菜。我们山东是煎饼,地瓜,才配成菜。所以虾酱已经是奢侈品,而虾酱来自于海洋,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如果对海有什么向往的话,  相似文献   

6.
暑期在农村老家住着,大姑姐经常做黑白相间的面条,看上去像猪耳朵,当地人叫猪耳朵面。猪耳朵面煮出来后,用凉水过了,配上细细的黄瓜丝和海带丝拌的凉菜,在暑热的夏天吃上一碗,让人不说爽也不行。尤其那黑白相间的花皮饺子,每次都让人吃饱了还放不下筷子。  相似文献   

7.
我最爱吃荷包蛋。有一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碗面条上面卧着一个荷包蛋,另一碗却没有。妈妈问:"小玲,你吃哪一碗?"  相似文献   

8.
兄弟射雁     
《干部人事月报》2009,(20):75-75
从前,有两个猎人兄弟。一天,他们发现天空飞来了一只肥肥的大雁,这一定是顿美餐了。老大提弓准备射杀大雁,嘴中念念有词:“射下来,咱们煮了吃。” 老二用手一按老大,说:“不行,煮了不如蒸着吃。” 老大一听,放下弓,说道:“蒸着有什么好吃的,还是煮着吃吧。”  相似文献   

9.
吃扁食     
太原、晋中人有个习惯,大年初一吃“扁食”。扁食,即饺子。要在除夕夜里包好,边包边“熬年”,一直到正月初一凌晨。而且整个春节期间家家都以“扁食”为主要食品。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春节吃饺子,含有吉利的意思,称之为“更岁饺子”。人们还把面条和饺子一起煮着吃,叫“银线缠元宝”。吃扁食  相似文献   

10.
唐山饹馇     
书海 《乡音》2015,(4):48
饹馇,又称咯扎,是唐山的名食之一,广泛流传在玉田、迁安、滦县、滦南、乐亭、遵化一带,秦皇岛的青龙满族自治县也有分布,但吃法略有不同。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饹馇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饹馇”一词源于满文或蒙语的发音,其意为薄饼,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熬菜吃、炸着吃或炒菜吃,很久以前由遵化马兰峪人发明。当清王朝在此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饹馇,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  相似文献   

11.
《今日民族》2003,(12):42-43
傣族的饮食具有独到之处而又富有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把酸和傣族联系在一起,无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饮食习惯,“酸摆夷”的称谓便是由此而来,以酸见长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傣家人认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多吃酸的可以消暑解热;吃甜的,能增加热量,解除疲劳;吃辣的可以增进食欲,预防伤风感冒;而吃生的,则可保证营养。傣家人还认为,傣味的酸,则要酸得爽口。如酸扒菜、酸腌笋、酸腌鱼、酸肉、酸木瓜煮牛肉、酸笋煮鸡、酸帕贡菜、碎汁腌菜等等都是傣味中富有特色的酸菜系列。要甜,则甜得出奇。傣家人喜欢吃西瓜、香…  相似文献   

12.
赵玉峰 《中国保安》2010,(12):73-73
离开家2个月了,这是仕彰18年来第一次主动给父亲打电话。明天就是他当保安以来第一次发工资的日子,这是他人生中挣的第一笔钱,他想用这笔钱请父母吃一顿饭,哪怕是一碗面条也好,以感谢父母18年来的养育之恩。父亲的手机终于接通了,"爸,明天下午有空吗?我想请你和我妈吃顿饭。"接下来是长时间的沉默,过了好久,电话那  相似文献   

13.
生吃活虫     
盘子里蠕动着如蚯蚓般的虫子,黄的叫"面包虫",黑的叫"大麦虫",据说"营养很好",但要抓来活吃,我还真没那个胆量.报载长沙日前却举办了一场生吃活虫的大赛.一位女士以一分钟吃下68条胜出.而落败的一位一次能吃5公斤面条的选手,自嘲说"我不是蛤蟆,吃虫还是自愧不如啊".  相似文献   

14.
“早饭吃了什么?好不好吃?”“吃的面条,我想吃包子!”在东川区人民医院外科病房,12岁的小女孩祝顺秀躺在病床上,可以与我们对话、也能写字。  相似文献   

15.
慎己所好     
正有清一代,皇帝吃个饭、用个膳,讲究也是蛮多的,其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一旦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立马就被撤下,而且十天半月之内,即使皇帝再想吃这道菜,也不会出现在膳案上了。对皇帝定下如此严格的家法,据说是因皇帝的饮食嗜好也是"核心机密",不能为外人所知,再亲近的人也不  相似文献   

16.
父亲(随笔)     
数年前,我还是一名从乡下到城里读书的学生。记得刚从农村到城里那会儿,突然间吃学校集体伙食,很不习惯,总觉得那饭不仅硬、散,而且有一股异味儿,菜也难吃。 经同学介绍,我到学校外的一小伙食团吃了一次,觉得那里的饭菜与自家的一样宜人,加上师傅热情和气,所以我决定长期在这伙食团搭伙。 周末回家,我把这事跟父母说了一遍。 我知道,前两周父母已为我在学校吃不惯犯愁。听了我说现在吃的问题解决了,都显出一种欣慰之色。当父亲听我说每天得多用几角钱时,他先是一阵沉默,然后说:“不管怎样,要吃饱,钱是小事,身体要紧,不…  相似文献   

17.
回忆父亲     
父亲在一天天衰老,以前每天能吃三个花卷伴些水米饭和菜;后来是每天两个花卷伴少许水米饭和菜;再后来只吃一点水米饭和菜,饭量越来越少……我每两个星期为父亲剃一次头,每天最少一次去探望他,偶尔因事或身体欠佳不去,父亲总会亲切地询问。父亲为每日能见到我,曾在我的面前流泪说:爸爸老了,身边就你一个女儿,一天看不到,我想啊!以后的日子,不管怎么忙、怎么累,身体怎么不适,我都尽力抽出时间多陪陪他。如果丈夫能在家做饭和照顾孩子,我会坐在父亲身边,听他唠叨陈年往事,但我的眼不时会溜向电视,而无闻父亲的絮语,父亲也…  相似文献   

18.
生吃活虫     
盘子里蠕动着如蚯蚓般的虫子,黄的叫“面包虫”,黑的叫“大麦虫”,据说“营养很好”,但要抓来活吃,我还真没那个胆量。报载长沙日前却举办了一场生吃活虫的大赛。一位女士以一分钟吃下68条胜出。而落败的一位一次能吃5公斤面条的选手,自嘲说“我不是蛤蟆,吃虫还是自愧不如啊”。  相似文献   

19.
梦良 《协商论坛》2007,(7):55-55
到美国旧金山留学时,我租住在珍妮太太的家里。那时,每天早上,我常常煮一大锅饭菜,中午和晚上回来,热一热就吃。珍妮太太见我吃得这么简单,理解我的难处。有一次,她说,与其这样抠,不如到"食品银行"取些食品,那里不用花钱。  相似文献   

20.
龙州口福     
彭匈 《当代广西》2005,(21):64-65
龙州这个地方,名气很大。小时候,远在桂北的我,就知道遥远的南边有个龙州.近一两年,又不断有朋友向我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龙州的菜好吃。我问怎么个好吃法,他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只说反正比别的地方菜要好吃。这就更吊起了我的胃口。一个全国性的散文会议,让我实现了这个愿望。在龙州一住3天,吃了不少好东西。天下之味,有同嗜焉。要想一桌子的菜都与别的地方迥然不同,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