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坚 《国际问题研究》2023,(4):36-63+136
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大国博弈加剧,国际政治在权力政治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政治的权力困境中越陷越深。国际政治陷入思维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前现代国际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本质差异,即前者是权力政治,后者是权利政治。权利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推动国际政治发生现代性转变的强劲动力,这在国际关系史和政治思想史中得到充分证明。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17世纪是国际政治从前现代转向现代的历史分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将现代性价值观和权利观注入国际政治,围绕国家主权构建起一个现代国际法体系,确立了现代国家主权的合法性、权力边界和主权间平等关系,塑造了一个基于契约关系的国际权利政治社会。权利政治被注入国际政治后,权力的滥用和野蛮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国际政治生态逐步从野蛮走向文明。同时,权利政治也使国际政治变得更加复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上升,国际冲突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权利冲突,权利冲突可能转化为权力冲突,权利包装下亦可能隐藏新型强权政治。权利政治为超越当前国际政治的思维困境提供了出路,也体现了当代国际政治学科的理论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诞生以来,宗教一直是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所长期忽视、边缘化甚至"放逐"的研究对象,然而,在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宗教日益成为跨地区和跨国界现象。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或多或少均有宗教的背景和动因,因此"不重视宗教就无法理解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伊斯兰世界关系与"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间互不信任、渐行渐远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特点。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文明冲突”的因素的确存在 ,但主要应归因于美国的相关政策。冷战结束以来 ,意识形态斗争并未完全被“文明的冲突”所取代 ,价值观的对立与“碰撞”凸显。不同价值观并非水火不容 ,关键是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现在还不能说不同文明之间已经全面发生冲突 ,但是迫切需要进行文明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是唯一以性别作为理解世界政治的核心的理论。然而 ,以经典现实主义为代表的国际关系理论传统却忽视或否认国际关系中的性别问题。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对权力政治加以重新评价 ,以反映性别与国际关系的关联性。第一部分主要借助汉斯·摩根索的著作来描述权力政治概念 ,揭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构建在对政治人、国家和国际体系的男权主义表述上 ;第二部分则依靠性别对经典现实主义加以解构 ,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定义权力政治概念 ,并且通过对权力的多种来源、多层含义和广泛人性的表述 ,挑战现实主义理论范式 ;结论部分谈到女性主义将性别作为分析范畴引入国际关系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及建构主义构成了现今西方三派主要的国际政治理论。现实主义的权力冲突和无政府状态下自助的探索,自由主义对制度、相互依赖与合作的剖析,建构主义的观念、认同和文化透视,为我们观察和分析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分析工具和框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引导意义。其中,现实主义是一种具有久远渊源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它注重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和实际情况,主张从权力、利益的角度看待国际关系。现实主义者把权力--政治行为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分离出来加以研究,并据此发展了一整套国际关系理论,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国际格局演变的延续性和变迁的普遍性。西方特别是美英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事实上也成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 对观念因素的认识随着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早期 理想主义者奉行观念至上论, 卡尔“道德现实主义”奉行观念与物质的折衷主义。随着现实主义的 逐步精确化和科学化, 观念的作用几乎被完全忽视, 观念因素也逐步被排除到国际政治研究和关注 的视野之外。冷战后,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 观念因素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得以复兴。观念为人 们观察和理解国际政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日本外交政策的调整与特点徐世刚80年代末期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战后长期支配着国际关系的框架“冷战体制”即雅尔塔体制瓦解。经济上,经济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在这种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日...  相似文献   

8.
2019年玻利维亚总统选举及其余波引发了政治紧张,由此隐约暴露出玻利维亚社会原住民和白人之间存在着深刻而悠久的民族界线,而且这种界线还对玻利维亚的外交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的目标是研究民族因素和基于民族的身份认同在多大程度上、如何决定玻利维亚的外交政策。本文首先介绍了身份认同的概念及其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具体应用,阐述了玻利维亚民族关系的历史以及该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和现状。通过分析玻利维亚是否存在分裂国家认同的内部民族界线,以及这些民族界线是否形成了清晰可辨的独立外交思想,笔者发现玻利维亚的原住民民族性对该国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国际关系的科学分支中关于国家身份认同对国际体系中国家间互动的影响,以及国家身份认同与权力和利益的关系。玻利维亚的原住民和欧洲白人后裔间的内部分裂,与二战后出现的西方社会的统一性、吸引力和持久性问题有着明显的联系。“西方”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西方世界的影响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内外对软权力的探讨方兴未艾,反映出软权力正呼应了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变化的新特点。目前的软权力研究与应用更多地侧重于文化、政治价值观与外交政策层面,对经济因素在其中的作用论述较少。在现实条件下,经济因素正成为软权力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中国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这方面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经验。经济实力演变成为软权力,为新兴国家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也对中国构建和谐的内外环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新干涉主义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世界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新干涉主义作为美国霸权主义新的表现形式开始抬头并得到强化。当前这股逆流已对联合国宪章的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及其他现行的国际关系准则构成直接挑战 ,并且将对 2 1世纪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和建立产生深刻影响。一、新干涉主义是西方冷战思维的继续 ,是美国冷战后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兜售的新干涉主义 ,是以军事干涉和入侵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干涉主义与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划线的人权外交相结合的产物。新干涉主义的论点主要是承袭了传…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冷战思维的新保守主义,突出反共意识,强调“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和“道德政治论”,鼓吹“单极稳定”和“霸权领导”;提倡西方价值观为特色的新自由主义,挑战传统现实主义,强调“文明冲突论”、“人权高于主权”,并按西方价值观建立国际制度与规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鼓吹第三条道路等是冷战后国际政治思潮出现的3种新动向。作者对此从国际关系构架学理以及实践上进行了服人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美日欧环境外交政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化和国际经济政治化并行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一度被西方许多国际关系学者视为“低政治”的环境问题 ,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甚至有上升到与传统意义的“高政治”(如外交和安全 )地位相当的趋势。当前 ,围绕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与斗争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各国为追求自身更广泛的利益而开展的环境外交活动日益活跃。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对外关系中已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环境外交政策。一、环境问题国际化与环境外交的兴起  环境问题国际化是环境问题进入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前提 ,也与环境问题自身的…  相似文献   

13.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5,34(3):48-53
在全球化影响下的后冷战时代,复兴社会主义思潮呈现出以下特征:政治发展层面的有限民主化、执政理性化,即复兴社会主义国家以采取有限民主化改革措施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以理性化的思维来审视存在的问题,提高政权的社会整合力与增强其统治合法性和民众认同。经济变革层面的融入全球化经济理念,即政治稳定优先型经济模式。国际关系层面的意识形态让位于利益因素,理想主义因素少于现实主义,泛阿拉伯主义让位于国家主义和不同程度的反美情结。民族心理层面的泛阿拉伯主义的潜在影响和部族主义复兴。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代表的两大意识形态的全球对抗淡出历史舞台,这为国际社会各种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果然,一时间新的国际关系理论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如“地缘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等观点;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大肆宣扬“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第三条道路”、“新干涉主义”、“霸权稳定论”等理论。这些名词各异、貌似无关的思潮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功用——为国际政治中的干涉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造理论根据,建立符合西方价值观的“冷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介一系列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理论思潮,供读者分析、比较,为加强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思潮的追踪研究和提升我国在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郑安光 《国际观察》2004,6(6):45-51
全球治理论是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该理论认为 ,冷战后的世界政治变迁开始出现了“后国际政治时代”的特征 ,世界政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从全球治理论的视角 ,探讨了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控制领域市民社会组织的作用 ,指出主权国家中心论在该领域存在不足 ,全球治理则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权力理论是现实主义流派的核心学说, 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影响最深远的理论。 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修昔底德, 其后多位现实主义大师极大丰富了 该理论。按照对于权力的认识及研究方法的差异, 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从诞生到今天大致 可以分为以摩根索为代表的经典现实主义和以沃尔兹及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新冠疫情对国际关系的严重冲击需要超越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新阐释。基于权力具有超物质性的新认知,"复合冲突论"认为国际冲突是权力、制度、观念三者竞争效应叠加的产物,冷战亦不例外。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既是中美关于经济议题的权力竞争,也是关于"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的制度竞争,因而实际上成为了美国对华"新冷战"的前奏曲。不仅如此,中美关于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分歧,也呈现出美国联合西方盟友共同围堵"中国模式"的核心特征,从而凸显出中西方之间制度竞争的底色,因而成为了美国对华"新冷战"国际总动员的一个重要抓手。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危机,不仅骤然加剧了中美业已存在的权力竞争,而且还因不同抗疫模式的制度竞争而剧烈地冲击了中美关系,因而成为美国加速对华发动"新冷战"攻势的突破口。"自由/专制"和"先进/落后"的这种西方认知世界的"二元对立"框架,不仅塑造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审视新冠疫情和中国角色的叙事模式,而且还因这种叙事模式受到冲击而进一步强化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敌意,因而成为了美国决意对华发动"新冷战"的文化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关系的失序化日趋明显,其原因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不作为与胡作为;基于权力的扩散,非国家行为体不断介入国际政治;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方面规则的缺失;世界主流经济理论过度强调市场的作用.国际关系的失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对中国国家利益日益全球化的现实将构成潜在的威胁,但对中国有效塑造国际经贸秩序却是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19.
自国际关系理论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以来 ,现实主义理论就以其朴素中透出深刻与说服力的风格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美国学术界 ,就曾涌现出汉斯·摩根索与肯尼斯·沃尔兹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学者。摩根索作为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代鼻祖 ,其强调国际关系中权力或力量 (power)①这一概念的传统一直被继承下来 ;到了沃尔兹 ,则在强调权力本身的同时 ,还注重力量的对比和结构对国际体系的影响作用 ,这便是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美国WW诺顿公司 2 0 0 1年出版了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著作《大国政治的悲…  相似文献   

20.
自从印度尼西亚于1945年宣布独立以来,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至少可以说,一直是冷淡的。苏加诺总统关于新殖民主义、对抗、不结盟以及和平共处的言词犀利的高谈阔论,与孟席斯总理在六十年代所实行的亲西方、冷战以及白人澳大利亚的政策大相径庭。造成澳印(尼)国际关系持续冷淡的原因,除了上述过去遗留下来的因素以外,还有许多社会政治因素。本文的论点是,这些社会政治因素是暂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