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展雄 《传承》2008,(19):38-40
中国佛教翻译经典有数千卷之多,而流通最广、注疏最丰者,莫过于《金刚经》。《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在世时与众弟子、长老须菩提等人的对话,由世尊打大弟子阿难记录而成。《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指金刚石,在金属中最坚硬,无坚不摧,能破一切法;"般若",梵语,意为"妙智慧"(比智慧还高的层次);"波罗蜜",梵语,意为"到彼岸";"经"通"径",意为修行成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人性论,从人与禽兽区别的"几希"处言性、以心言性、以"端"言性、以"情"与"才"论性、以天论性,其人性论的实质是人性以善为本。《孟子》的人性论,在逻辑上可能存在着不足,但《孟子》的主要兴趣点不在于对人性论进行严谨的逻辑解说,而在于由"道性善"而"称尧舜",从人性论引出王道政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正>张连珍主持8月29日,省政协举行第47期"名人名家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并讲话。本次讲座邀请上海开放大学鲍鹏山教授以"孟子:人性与道德"为题,对孟子的生平与思想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剖析。讲座旁征博引、内涵丰富、充满智慧,给人启示和帮助。张连珍在主持讲话中指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进行了极富创造性的弘扬,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我  相似文献   

4.
王军 《协商论坛》2013,(7):49-51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他的经典名著《美国与中国》的开篇,将"中国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概括为"由于太多的人,过分密集在太少的土地上,从而使人们为了维护生命,耗竭了土地资源以及人的智慧和耐力"。"中国6/7的人口不得不密集在1/3的土地上。"费正清写道",据粗略估计,中国确实有人居住的地区大约只有美  相似文献   

5.
宋代孙奭的《孟子音义》今有多个不同版本,其中存在着诸多的缺漏和讹误,将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并且回查每个字头在《广韵》中的音韵地位,同时参考《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音义书,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孟子音义》的原貌。  相似文献   

6.
<正>《法治蓝皮书》2月23日公布了"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对中国法院2016年的信息化建设和打造"智慧法院"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慧法院"已具雏形。《法治蓝皮书》认为",智慧法院"已在全国法院生根发芽,促进了人民法院工作向服务便捷化、审判智能化、执行高效化、管理科学化、公开常态  相似文献   

7.
正《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著,被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金圣叹评为"第五才子书",评价它可以比肩《史记》;胡适先生更是评价说《水浒传》是中国文学的正宗。《水浒传》的文学价值与蕴含的社会学研究价值是我们永恒的财富,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文化自信因子。作为《水浒传》资深读者,看到吴向京先生的《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顿感耳目一新,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作者解读水浒故事的深刻令人惊叹,其中对《水浒传》  相似文献   

8.
正《掌握"看家本领"》是吉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本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读物。作者孙正聿教授早在20世纪末就以《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哲学通论》闻名我国哲学界,进入21世纪以后又出版了《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人生哲学读本》《人的精神家园》《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有教养的中国人》《马克思与我们》等著作。《掌握"看家本领"》这本书是作者基于上述著作的学养与底蕴,根据习近平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的著名论断,倾心写成的一本专门探索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的理论新作。  相似文献   

9.
<正> 西方人花费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通过掌握中国语言把儒家经典译成西方语言,才开始理解中国的精神。这两个世纪的翻译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650—1750年:向欧洲介绍儒家意识形态的第一人是利玛窦。最早的儒学研究者之一是殷铎译,他的第一部著作,即《大学》和孔子《论语》前五章的拉丁语译本,于1662年4月13日在江西建昌(现为永修)印刷,《中庸》的拉丁文本于1672年第一次在欧洲(巴黎)发表,《大学》、《中庸》和《论语》的完整译本1687年在巴黎出版。但《四书》中的《孟子》迟迟未能翻译,因为,《孟子》很长,而且,孟子断言无后为不孝,与天主教僧侣  相似文献   

10.
人格与国性     
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它的经典。要了解欧洲文化,就不能不读《圣经》;要了解伊斯兰文化,就不能不读《古兰经》;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读《论语》《孟子》。经典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它关注的是社会最本质、最深层的话题,即价值体系问题。所以经典的话语历久而弥新,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的学术观点看,《论语》是一本中国文化经典,是以伦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哲学著作。本文认为,《论语》充满丰富的中国文化智慧,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文献学、卫生学等各自学科的观点看,它都堪称各学科的经典著作。但如果从政治学的角度考量《论语,》它从若干方面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人类在古代社会极具智慧的政治理念,因此,它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政治学经典。东方的古代政治学经典《论语》恰好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辉映,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双璧。  相似文献   

12.
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经典《孟子·离娄章句上》有言:"徒法不足以自行。"时空流转不能阻碍思想的互通。无独有偶,成名于20世纪的著名法学家、社会学家罗斯科·庞德在其名著《社会学和法学的范围》一书中同样提出"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面对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重要讲话"中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  相似文献   

13.
范玉刚 《人民论坛》2012,(21):58-59
正向的面子文化因其契合社会主流价值,颇能弘扬时代精神;反向的面子文化因充斥"杂音"和"噪音",而消解、混淆和颠覆主流价值观,使人的思想愈加迷茫中国人向来讲面子,形成了很多关于面子的言论和观念,而且面子文化还与时俱进。一定程度上,面子文化的变迁折射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中国人在历史上就是好面子中国人好面子,关于面子的典故,历史上不乏一些经典描述。如《孟子》记载的"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中,那个"齐人"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好面子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春》与《荷塘月色》可谓绝代佳作,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融情于景,即景抒情是共同点;两篇文章还体现了作者不同的语言特色:《春》的语言特征是逼真活脱,《荷塘月色》的语言特征是自然新颖。朱自清在其中实践了严肃缜密的创作精神和素朴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齐梅录 《乡音》2013,(11):45-45
储瑞耕是河北乃至全国杂文、新闻界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国第一家《杂文报》的创始人,是《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20年的主笔。最近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这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的研究项目成果。我读了之后,突出地想到了"气"的问题,尤其是"文人之气的问题,"文以养气"——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学,是用来培养民族的"气脉""气场"的。孟子有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气",几近于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16.
单长涛 《传承》2010,(33):48-49
孟子民本思想与其"仁政"思想一脉相通,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倡导"仁政"和"王"道政治。目的是劝告统治者要重视人民、珍爱人民,主张君民同忧共乐。时至当代,孟子民本思想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费孝通先生发表《江村经济》80周年纪念。《江村经济》树起了"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社会调查研究的经典样板。人民政协是出思想、出声音的地方,调研必不可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很大程度上,调研的品质决定了协商议政的品位和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省委中心组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来学哲学用哲学,不仅因为2017年是"两论"发表80周年,更是因为这两篇经典今天仍然焕发出来的智慧光芒。"两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结晶和典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过程中如何在认识论方面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19.
观点荟萃     
<正>习近平的用典法则习近平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阐述思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被其信手拈来,寄意深远。最常引用《论语》:从儒学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方法。引用《论语》11次,《礼记》6次,《孟子》4次,《荀子》3次,《尚书》《二程集》等儒学经典著作也被多次引用。最青睐苏东  相似文献   

20.
二程对孟子的性善说的理解是不同的。程颢以告子的"生之谓性"为前提,认为"性即气,气即性",将孟子的性善之性看作气质之性,属于后天已发;而程颐则认为孟子所论是"穷本极源"之性。程颢指出"人生而静上不容说",为其将孟子所论之性视为气质提供了佐证,从而为朱熹所继承,朱子提出理为"性之本体"一说;而程颐对牛马之性与本源之性的划分则为湖湘学派所继承,张栻对于性之"不容说"做出了新解,维护胡宏的性本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