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学理论》2017,(1)
近些年互联网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人们逐渐习惯在网络平台上提出意见与建议。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既可以拓宽信息来源、扩大参与主体、提高政策透明度、提高决策认同度,但也存在民意代表性不足、民意表达具有随意性和非理性、网络具有"协同过滤性"、信息权分配不均等问题。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民意,让其服务于公共决策,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要健全网络基础设施,扩大网络参与主体;引导网络舆论方向,规范网络议政环境;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完善民意调查机制,提升舆情把握水平。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民意的形成,网络民意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对公共事务做出的各种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网络民意对于政府决策的形成既能产生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民意主要是借助网络公共舆论这一平台,在与政府权力部门的互动之中对政府决策发生实质性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出现与兴起,为广大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表达意愿的平台,网络也逐渐成为反映民意的渠道,网络民意形成了行政决策参与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利益角度对行政决策参与中的网络民意进行讨论,对行政决策参与中的网络民意的定义、特征、法律基础及其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民意做出科学的行政决策。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意是指依托于互联网技性基础,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上论坛和社区、博客等手段自由发表评论和意见,聚合某种愿望和诉求,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民意。因其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表达意见的真实性、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大大改善了公众公开表达民意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民意是指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基础,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上论坛和社区、博客等手段自由发表评论和意见,聚合某种愿望和诉求,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民意.因其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表达意见的真实性、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大大改善了公众公开表达民意的被动局面,可以弥补传统民意的不足,在和谐社会中充分而全面地发挥其推进剂作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多元主体参与国家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重视民意、获取民意、政民互动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民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媒体反映民意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对党领导下的多元治理提出了挑战。网络民意主要特点:参与者数量多、结构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个体自主发声、干扰因素少,相对真实;关注社会议题、提出建设性动议,具有公民参政议政的功能性;网络民意对国家治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政务微博作为政民互动的新媒体工具,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即进入舆论,信息及时;微博互动,及时回应;交流互动,理清问题;主动披露,引导舆论。但政务微博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即身份模糊,形象不清晰;形式自由,顶层设计不够规范;面对批评言论,应对处置能力较差;追赶潮流,有名而无实。正确认识与有效发挥网络民意与政务微博的作用,对于党和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务微博在网络民意收集与处置中的作用改进体现在:明确身份,标准化运营;停止狂热,有效整合;持续发声,应对突发;及时互动,线上线下互相配合。网络民意与政务微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路径:完善制度建设,将政务微博作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有效途径;鼓励党政干部认识网络民意,学习舆论、传播知识;完善舆情引导与管理,加强党在关键点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普及,民众民主意识觉醒,腐败屡禁不止和反腐机制不健全以及民意表达渠道的不畅,极大促成了网络监督的勃兴。但是,可操纵性和欺骗性、非理性和情绪性、极端自由性,以及网络监督的民意背离性、新闻性和时效性都是值得警惕的问题。反腐机关应当依法规范网络监督;建立网络信息快速反应机制,抢占舆论主动权;主动求变,建立政府引导的网络监督模式,实现政府与网民的良性互动;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上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15,(4):17-21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是一个政治沟通过程的两个方面。网络民意的急需在回应,政府回应是政治沟通的关键环节;政治沟通的关键在信息,信息准确对称是政府回应的必备前提;网络民意的主体在公民,公民认同是政府回应的成功标志;网络民意的核心在利益,利益诉求是政府回应的切入端口;网络民意的媒介在网络,网络渠道是政治沟通的物质前提。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存在以下问题:回应力不足阻断沟通回路,信息不完备影响沟通实效,主体差异性导致目标错位,渠道不畅通造成沟通受阻。应对这些状况,就要做到:以满足利益诉求为重点,积极回应网络民意;以推进信息公开为突破,保障民众的知情权;以消除主体差异为契机,努力达成民意共识;以畅通沟通渠道为基础,保障民众的表达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铺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自由表达的一个重要载体.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平等性、虚拟性、便捷性、交互性和大容量等特质为民意的自由表达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技术支持.观照社会现实的网络民意既彰显出有利于促进政策问题的建构、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和实现民主价值的积极面相,也凸显着平民性本色与下层社会的价值诉求与反精英、反权威的民粹主义面相.实践中,需要在充分发挥网络民意积极面相功能的同时,对网络民意的民粹主义面相进行睿智的审视与判断,以防范其破坏性,从而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使普通民众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网络民意"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党和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虚拟空间的"网络民意"失真问题,特别是"网络水军"遮蔽、搅浑甚至操纵"网络民意",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网络民意"表达,引起广大网民的不满。有效治理"网络水军",防止"网络民意"失真,对于我们党和政府对各种不和谐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迅速的反应,及时化解矛盾,增强社会整合功能,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民意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网民的多元化、多形式的电子文本表达,反映出来的社会公众思想、舆论的趋向和导向。它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其产生历经萌芽、发展、形成三个阶段,通过信息接收的途径及采用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受到特定群体的支持、参与国家决策的过程的方式影响政府决策过程,应对这种对决策影响的启示是政府公权力亟待调整变革;要珍视与网络民意的良性互动;善于因势利导,化解矛盾,增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吕小辉 《学理论》2012,(5):15-1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上的民意表达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自身利益,对公共事件发表看法的一个重要的平台,网络民意表达对于我国的民主政治改革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民众的建言献策、舆论监督可以使政府决策更加民主化和合理化。然而,网络民意表达也有着消极的一面,在药家鑫这一社会热点事件中,所凸显的网络民意表达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公众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网络主流民意成为推动司法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效吸纳网络主流民意是实现司法有序运作乃至公正结果的有效保障,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标尺。通过理性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可以真实地反映民众对司法裁判的真实态度,使之成为引导与确证司法公正形成的逻辑起点。司法运作过程要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以达到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必须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构造:一是构建"网络民意话语空间",用于吸引网络公众司法参与。二是经由"公共能量场"的话语平台,用于促成网络主流民意的生成。三是通过法律专家的判断,使司法机关理性吸收网络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14.
网络民意表达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与其他民意表达方式相比,网络民意表达在依托载体、发生场域、传播优势、作用效果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诸目标的有机复合构成网络民意表达的现实需求和一大特点。网络民意表达是社会潜意识被逐渐放大的结果,其形成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网络民意表达作为社会治理的新形式,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其生长空间虚拟、表达方式便捷、时效性强、成本低廉等特点,一方面为公民提供了广阔的言论空间,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二元互动;另一方面网络民意表达也存在着网络民意参与社会治理的无序性、民意表达不平等性和"沉默螺旋"效应等问题。因此,政府要积极主动转变观念,提升民意满意度;提高公民素质建设,跨越"数字鸿沟";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及文化建设,推进网络民意的有序参与,促使网络民意表达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新型政治参与方式,网络围观在技术手段上提高了网络民意在政府政策执行运作中的分量,然而网络广场对现实社会的揭示和质问总是呈现出一种"黑幕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讲揭露社会"黑幕"更能彰显网络围观的警示功能和监督功能,但另一方面网民热衷围观"黑幕"也容易放大负面的社会影响,分析网络围观"黑幕倾向"现象的成因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消解中国的互联网治理困局。  相似文献   

17.
网络群体事件的动员模式及其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具有的快速、高效的动员能力和传播特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进人Web世界,由此形成了一种民意表达的类型——网络舆论。但是,网络舆论不是社会舆论的等比浓缩,网络场域中的互动交往空间极易导致意见偏至和群体极化,引发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事件主要存在于互联网状态,  相似文献   

18.
网络民意表达是公众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评价来表达愿望与诉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活动。从评价论的角度看,网络民意表达具有对社会存在的认知内容,体现着众多不同的网络群体的利益和要求,是以网络为载体反映网民与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事件和基本问题之间价值关系的一种社会评价活动。网络民意表达本质上是一种民众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2)
中国公共决策中的体制外压力主要来源于网络空间,这种压力产生的原因在于公共空间的扁平化。网络民意经过网络"强势人物"的精心处理,发生了"乘数效应",对决策体系构成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妥善应对体制外压力,一方面是治理公共空间的扁平化,另一方面是调整和优化公共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信息时代,对公权力的有效约束是可能的: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为其提供基础支撑;网民心理需求的满足为其营造有利环境与氛围;快速便捷的网络动员为其创设动力来源。互联网约束公权力的可能性建立在其比较优势之上——网络约束公权力的民意更及时与多元、参与主体更广泛、程序透明度更高、规范效力更大。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网络约束公权力的路径需要进一步优化,而降低"数字鸿沟"和加强网民自律建设是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厘定公权力边界则是长远性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