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卢美松 《政策》2005,(8):12-12,18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武汉城市圈.形成区域经济的强劲增长极,辐射带动全省发展,进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化开放的理念,抓好圈内城市间、城市圈与省内市州间、对省外尤其是中部各省和国外四个层面的开放.  相似文献   

2.
“一带两圈”展宏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天舒 《政策》2009,(2):19-2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未来,继提请中央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图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推进“1 8”武汉城市圈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从世界范围内城市圈发展的规律和经验表明,城市圈的实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关键是产业分工,形成区域分工明确、配套紧密的产业链架构,以实现圈内资源最优配置为目的。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把武汉城市圈培育成带动湖北更快更好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支点,税收手段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武汉城市圈建设发展的基本概况及其趋势展望一年来,武汉城市圈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工作推进机制不断…  相似文献   

4.
张林 《政策》2012,(4):56-59
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构建中部崛起支点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其作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三年  相似文献   

5.
11月1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在领办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重点建议《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建议》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扎实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据悉,今年,省长、副省长继续坚持领办重点建议,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解决关系全省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20,(1)
正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消费稳定增长,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我省对加快中部强大市场建设也作出战略部署。武汉城市圈作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龙头,理应在建设中部强大市场中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新一轮消费升级趋势更加凸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成为引领消费升级、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武汉城市圈在新一轮消费升级中,  相似文献   

7.
钟禾  明璞  袁枫 《楚天主人》2008,(6):12-13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正式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湖北及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省人大常委会作为地  相似文献   

8.
《今日海南》2008,(1):5-5
2007年12月.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9.
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武汉在“十一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首先就要整合基础资源,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武汉作为城市圈建设的核心,在构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中需要加快解决重点和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福生 《政策》2013,(4):44-46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武汉作为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获中央支持,发挥好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中的龙头支点作用,是武汉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必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科学搞好顶层设计,争取实现弯道超越,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大而强、富而美的国家中心城市。强力推进体制改革,提升、优化发展的软环境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8,(10):1-1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湖北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标志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我省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活动.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湖北富民强省步伐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制度移植视角的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批准的第四批改革试验区,对中部崛起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制约中部崛起的瓶颈是制度缺失。文章基于区域制度移植的视角,在借鉴国内外改革试验区及城市圈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参考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05,(8):13-14
建设武汉城市圈,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决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指出:“对于振兴湖北,武汉的崛起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中央“中部崛起”战略,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新变化规律,中部地区正着力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为主体的中部城市圈(群)。本文选择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武汉城市圈与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原城市群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提出进一步加快武汉城市圈发展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城市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壮大,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环节。要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武汉城市圈的率先崛起,要求对武汉城市圈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和前景设计。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10,(2):28-28
2010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科学发展新赤壁”的总体目标。着力抓好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解民难的大事,继续实施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把赤壁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生态花园、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7.
黄关春 《政策》2010,(7):31-33
省委、省政府确立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以后,孝感市委、市政府从孝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认为必须顺应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牢牢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明确孝感在武汉城市圈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加快把孝感建成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奋力实现孝感科学发展新跨越,为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肖安民 《政策》2012,(2):37-40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龙头和引领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核心区域。自2007年12月获批"两型"试验区以来,武汉城市圈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试验,圈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体制机制创新明显加快,"两型"引领功能进一步释放。  相似文献   

19.
黄泽夫 《政策》2010,(6):51-54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省委在对发展形势和省情进行认真分析、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把促进全省科教人才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变作为推动湖北发展的重要举措,周密部署,层层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湖北要加快发展步伐,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最近.围绕我省人才工作的现状、实现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安排部署等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翟天山同志。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与实践》2008,(7):44-48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给中部各省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基于武汉城市圈对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应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本文试将武汉城市圈同东部沿海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进行对比,通过社会经济、税收等方面的对比,提出一些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