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罗中枢 《廉政瞭望》2012,(11):46-47
干部怎么任,原本有讲究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公推公选、三票制、两票制等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在扩大选人用人民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竞争性选拔中的分类无区别也给人们带来了种种困惑。因为责任制体现的是以民意为主,其授权主为民众,适用于代表大会制和委员会制的干部。而委任制体  相似文献   

2.
罗中枢 《廉政瞭望》2012,(21):46-47
干部怎么任,原本有讲究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公推公选、三票制、两票制等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在扩大选人用人民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竞争性选拔中的分类无区别也给人们带来了种种困惑。因为责任制体现的是以民意为主,其授权主为民众,适用于代表大会制和委员会制的干部。而委任制体现的是遵从上级组织和领导人的意旨,其授权主体是上级组织及其代表,适用于职能部门的千部。  相似文献   

3.
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班子换届"公推直选"是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公推直选",党员和群众的意愿得到了充分体现,调动和增强了当选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形成了联系服务师生的长效机制,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环节。应从公推方法优选化、选举过程透明化和配套保障制度化三个方面优化"公推直选"工作,进一步扩大高校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子明 《实践》2008,(9):21-21
公推直选已经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推直选变"组织任命"为"党员直选",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改进了选人用人方式,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喀喇沁旗的实践看,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试点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值得总结、推广。职位出现空缺是前提。只有在乡镇党委换届或书记职位出现空缺时公推直选才能进行。换届时原乡镇党委书记如果参与  相似文献   

5.
委任制的历史发展表明,在中国革命、建设的不同阶段以及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委任制这种用人制度都曾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运用。基于过去民主选任方式表现出的不适应性,委任制有理由成为当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现实选择。委任制通过对权力的组织垄断以及逐级配置,控制各级组织系统的官员任免和结构,严防激烈的职位竞争,这对于维护上级权威、巩固执政地位、避免用人过度市场化,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但它也有其弊端,即易受上级主要领导的个人意志的影响、存在消解反对"四风"效果的风险、堵塞精英向上流动的渠道、削弱干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民主机制等。因此,发挥委任制的优势,防范和克服其弊端,关键在于明晰委任制的实现条件,主要包括增强干部考核的效度和信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集体领导及其公正性、制定合理的委任标准及程序、加大对干部的巡视监督力度等。  相似文献   

6.
张广辉  向金芳 《唯实》2010,(8):31-35
乡镇公推直选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制度之间不相衔接;参选资格的规定不尽合理;候选人推荐确定方式不够科学;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党内权力结构不相协调;公推直选的结果缺乏尊重。破解这些难题需要领导公推直选改革机构的独立化;坚持公推直选发展方向的制度化;实现公推直选竞争的规范化;党管干部限度和边界的清晰化。  相似文献   

7.
王晓敏 《理论学刊》2007,(11):38-42
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作为党内选举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探索,冲击了干部队伍的固有观念,得到县乡村各级干部的支持,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的欢迎。陕西省南郑县湘水镇通过公推直选,产生了陕西省第一个直选的镇党委书记。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乡镇领导干部,以及"两票制"直选村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中,遂宁市不断创新成果,取得良好成效.但我们始终认为,如何通过制度的设计、方法的创新选出群众满意、党组织满意的干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2004年7月,在船山区桂花镇开展了"结构推荐、全委会票决、党员大会直选"的"三票制"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新路子,探索出一条基层党内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后备“脱眙”于委任制 和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我们实行的是以委任制为主体的干部任用机制。委任制为后备干部制度提供了存在条件。因为在这样的国家里,往往有宏大的国家发展或建设计划,需要几代人奋斗才有可能实现,领导人希望亲自挑选靠得住的接班人(第二梯队)接班,甚至还希望将接班人的接班人(第三梯队)也挑选好。不过,后备干部制度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是千部严重缺乏,而且挑选后备干部的人善于“识人”。现在,干部的数量是不缺了,所缺的只是真正优秀的干部和能挑选出优秀干部的“伯乐”。  相似文献   

10.
去年底以来,绵阳市游仙区区委按照<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实施细则>,提出了"群众提名权、全委会初选权、代表推荐权、党员直选权、当选者提名建议权"的公推直选"五权"模式,改进干部选拔方式,有效地推进了公推直选乡(镇)党组织负责人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公推直选是近十年来党的建设中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在高校党内基层开展公推直选对于增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从加强学生党员民主意识培养、强化教工党员主体地位、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予以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12.
谢扬 《党的建设》2012,(8):38-38
近年来,酒钢集团把公推直选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尝试推行了基层党支部委员和书记、党代表、班组长、作业长和基层党委“两委”委员、书记的公推直选活动,成功迈出了国有企业选举改革的第一步。通过公推直选,将干部制度和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以往传统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落实了普通党员的“四权”,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瞭望塔     
山东省乳山市扩大"公推直选"范围山东省乳山市从2007年开始,探索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中进行党组织成员"公推直选",并在七个不同类型单位先行试点。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与其他地区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上半年,以改善候选人提名方式和在_定范围内直选领导班子为主要特征的“公推直选”试点在上海基层党组织普遍展开。为有效了解“公推直选”的实施情况,本课题组在综合各区信息的同时,重点在上海市金山区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主要是参与“公推直选”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以及准备2009年换届的在职村干部、后备干部、镇级党务工作者等。本文据此对上海与全国其他地区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梅丽红 《党课》2010,(12):59-61
“公推直选”相对于过去单向、封闭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实现了向民主开放的选人用人方式的转变。但是,作为体制内的一种渐进改革,“公推直选”与既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着一些冲突,致使"公推直选"改革难以深入开展。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公推直选"成果的巩固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08,(10)
近年来,江苏省仪征市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为核心,不断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大力推行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等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不断推进民主推荐工作。从2002年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11次公推公选活动,共选拔了78名思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平昌县在灵山乡2001年公推直选乡党委领导班子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试点扩大到笔山、兰草等9个乡镇,由乡镇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经过"三公开"、"两票制"、"三轮选"公推直选产生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这一创新举措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新闻界、理论界给予高度评价,中组部组织局曾于2004年在成都听取汇报;2006年,该作法获得"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相似文献   

18.
<正>制度建设对于党内选举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P333)。同时,制度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协调、配套。否则,会相互冲突,或者难以保障制度的实施。一、目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一)党内选举制度建设不配套其一,党内选举制度与党内干部调配制存在冲突。干部调配制度是在委任制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变相的任命制。选举制和任期制在党内制度中并存,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以来,绵阳市涪城区在全区194个村(居)党组织中全面开展了"公推直选"工作,改革了基层干部的选任方式,实现了由委任干部向"公推直选"党内干部的成功过渡,一大批由党员、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推选出来的勤政廉洁、年富力强、一心为民的干部纷纷挑起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担.  相似文献   

20.
公推直选作为推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新举措和新形式,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从全国试点总的情况来看,公推直选丰富了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体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展示了以党内民主促人民民主的积极姿态。而随着公推直选试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原动力的深入开掘、竞争性的充分激活和制度的有效保障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