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应芝 《民主与法制》2008,(16):71-71
浙江省武义县建设局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主线,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品位提升”的城市建设目标,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健全完善城市功能、打响温泉旅游品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重点,强化队伍建设。坚持服务创新,倾力打造浙中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建设山水生态精品县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夏津县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着力点,深入挖掘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大力加强城市建设,有力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城市知名度低,旅游业基础较差;旅游项目竞争力不强,淡旺季差异显著;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区域整体规划不完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项目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制约产业链条拉长;宣传造势强度不大,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等问题。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整合旅游资源,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夯实旅游文化基础;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强化旅游整体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夏津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塞上名城大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旖旎,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995年,大同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市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将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作为推动大同旅游经济乃至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大同“二次创业”目标的重要内容。经过5年多的努力,全市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明显改善,旅游设施进一步得以完善,已初步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等6大要素25个方面比较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全市旅游市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创收能力已经确立了在第三产业中…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大连市新世纪的支柱产业,对大连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创新思维推动大连旅游业发展,就是从大连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为目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经验,综合考虑资源、区位等多种因素,采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方法,推动大连市旅游业高速发展。第一,树立大旅游资源观,把城市建设同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把整个城市推向市场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是大规模旅游业发展的必备基础。大连市的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起步较早。但仅仅以海滨风光为主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石景山的山绿、水清、环境美,路畅、楼新、设施全”,这是近几年来石景山区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真实反映。石景山区委、区政府以奥运为契机,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与市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市区总共投入18.7亿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奥运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开封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封旅游业得到了迅速长效的发展。为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开封市探索出一条将文化、商业、旅游融为一体的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2004年8月召开的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中指出:旅游业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企业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五台山、平遥古城“两大景区”,太原、大同“两个城市”,大运高速公路“一条旅游热线”为重点,通过创新体制,改善旅游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平台,强化联动开发,加强资源保护,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等配套措施,推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目前,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但基础差,基础设施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全省旅游业的…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中国“入世”给旅游业带来了大好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困难和压力。“十五”时期是我市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进行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省市八次党代会要求太原市要率先发展,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太原的旅游集聚和辐射功能,逐步形成以省城为中心,以太原旅游区为依托,连接全省各个景点、辐射周边省市的旅游新格局,为创建山西旅游大省发挥枢纽带动作用。发挥优势,进一步整合太原旅游资源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具有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综合服务功能。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好辐射、集散、…  相似文献   

9.
遂平县区位优越 ,交通便利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 ,我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围绕“山、水、地、城”做文章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旅游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以岈山风景区为龙头 ,加快旅游景点建设为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们紧紧抓住岈山这个龙头 ,科学规划、多方投入、完善功能、加强宣传 ,高起点、高质量进行了景区建设 ,提高了景点设施的档次 ,带动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 ,我们累计投入资金 50 0 0多万元 ,新上项目 6 0多个。岈山景区已初步形成了奇峰突兀、万山排…  相似文献   

10.
市政排水设施是城市的生产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和大气降水径流的接纳、输送、处理、利用和处置设施的总称,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各项“软”、“硬”投资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市政排水设施的质量及完好状况与城市生产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城市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淮北市的排水设施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城市排水功能有所改善,但排水设施仍然跟不上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从某种程序上讲,制约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一、排水设施现状淮北市地处淮北…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彭娟 《学习与实践》2009,(4):136-139
本文以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分析武汉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论述了将“两型社会”的精神融入现有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汉现有的“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和“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的旅游形象与“两型社会”的精髓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文章构建了“两型社会”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并就建设武汉市“两型社会”旅游形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作为青海省三个优势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受到全省上下的普遍重视。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决定,各级旅游管理机构不断强化,旅游市场活跃,初步开成了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旅游业大发展的良好格局。西宁市的旅游业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昭示出:尽快将西宁市建设成为青海省旅游中心枢纽城市,并以此为轴心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可以带动和促进全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西宁具有青海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既是进出青…  相似文献   

13.
成都,作为拥有57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1亿人口的中国西南大省四川省的省会,在中国雄心勃勃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如今把发展目标盯在国际大都会上。此举引人注目。 市的领导人提出目标。在1993年10月市的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之後,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会”的主张,其蓝图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功能分区布局,使其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卫星城为纽带,集镇为基点的城市群体。为此,要求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速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快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给上海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旅游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上海旅游业如何依托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相关产业相结合,积极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完善城市旅游配套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在推进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需要以法律法规作保障,以法规范、促进旅游业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星  唐沐林 《当代广西》2013,(11):2-M0001
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了保持甲天下的山水和人居环境,多年来,桂林市坚持实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两大工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生态农业、旅游业及循环工业的发展。无论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还是全国最佳旅游城市,抑或是正在打造的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胜地,桂林都借着这一个又一个平台,不断地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综合管理水平,为生活在漓水秀山畔的百姓营造最美的生活环境。桂林用自身发展的历程证明:山水与发展能够完美融合,齐头并进。图为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梦幻般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16.
<正>旅游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国际化。在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掀起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热潮。目前,在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已有24个省(市、区)提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例如湖北省要求丰富完善旅游业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江西省以大项目大投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大格局大整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正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旅游业成为陵水黎族自治县舞动三产全面提质升级的龙头。近年来,陵水加快构建"慢调"生活服务体系,逐步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引擎作用,推进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陵水通盘谋划,通过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旅游交通体系以及旅游休闲娱乐设施,将陵水打造成集城市购物休闲、餐饮休闲、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很强依赖性的产业,良好的旅游资源及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与环境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发展旅游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和培育公民的素质,良好的旅游环境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为了使我区旅游业健康发展,促使旅游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应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一、广西旅游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70年代起,广西就开始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逐年加大软硬环境的投入和建设。经过…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视野中和谐旅游发展环境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岩 《前沿》2009,(1):103-105
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谐旅游发展环境构建策略的核心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使旅游业发展与社会人文环境、自然资源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发展绿色旅游,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发展合作旅游,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发展诚信旅游,构建和谐的经营环境;发展文明旅游,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发展满意旅游,构建和谐的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20.
敦煌,中国西部改革开放的“龙头”。 旅游,敦煌市经济发展的“龙头”。 “龙头”已在飞天的故乡凌空起舞,使敦煌这座戈壁深处的旅游名城,向着新世纪、向着未来、向着世界腾飞。 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珍品,为发展敦煌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旅游为龙头的敦煌,面对奔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如火如荼的旅游业,把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封闭式的敦煌推向了世界,使敦煌变成了一个中外驰名的旅游胜地和投资热点。敦煌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建设中的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树起了鲜明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