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腐败黑洞:公开披露各类腐败的经济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大敌 ,给国家和广大人民造成十分惊人的巨大经济损失。估计腐败的经济损失是一项十分困难的研究 ,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腐败黑洞” ,这是指可能是无人知晓的“无底洞”。为了搞清楚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 ,哪些领域和部门最腐败 ,为什么这些领域最容易腐败 ,如何确定防治腐败的重点领域 ,哪些领域反腐败可以明显减少经济损失。有必要对腐败的经济损失作初步估计 ,尽管是比较粗糙和不太准确的计算。根据我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四种主要腐败类型———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行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  相似文献   

2.
一、含义及分类1.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指政府对某些地区、阶层及人士的津贴、补助等)。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增加,企业开工不足,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充分,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扩建公共工程等)和减…  相似文献   

3.
“地下”一词,常用来指掩蔽的、不公开的,当局难以掌握和控制的活动。地下经济,被经济学家解释为t一切不为政府掌握的经济行为,由那些防止和逃避政府的管制、税收和监察的经济活动和由此获得的收入构成。地下金融是地下经济的组成部分,直观地讲,就是现实中的金融黑市、高利贷、乱集资和乱拆借等等,其中一些是明显违反国家法规的,另有一些则难以界定是否违法,多属于“擦边”行为。地下金融之所以要隐  相似文献   

4.
一、含义及分类1.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政府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指政府对某些地区、阶层及人士的津贴、补助等)。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增加,企业开工不足,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就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扩建公共工程等)和减少税收,…  相似文献   

5.
<正> 一、“边界政策”的含义与内容所谓“边界政策”,是指地方政府为发展本地经济,在边缘地带采取的保护性或吸引性的特殊政策。“边界政策”作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其行为目标是明确的,其行为方式即是政策的内容。政策无非是行政办法和经济手段两种。在“边界政策”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仅仅靠行政指令已难以为继,而越来越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在经济手段中,税收和价格是“边界政策”的主要内容。税收作为经济手段,是通过税目、税率的调整,来抑制或发展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政府“不作为”,即指政府没有履行或全面履行其职责,给国家财产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如今,政府“不作为”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党风廉政建设,危害了一方安定,损害了政府机关的形象。“不作为”者工作碌碌无为,虽不能与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相提并论,但政府“不作为”其危害之深、影响之大,却是不容忽视的。政府“不作为” 无形的“杀手人们可以用数据来说明腐败的程度,却无法用数据来说明“不作为”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应该说,政府“不作为”也属于腐败的范畴,也是一种违法甚至是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金融控制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指运用金融手段对于总需求的控制,是金融作用于经济领域;控制金融指决策当局对于金融部门的严格管制,是政府作用于金融领域。改革中,宏观控制的主要任务落到金融部门,实行的是控制金融。由控制金融向金融控制转变,是必然趋势。一、金融控制还是控制金融在传统体制下,我国政府通过“隐性税收”和低工资的办法控制了几乎所有储蓄。并利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控制了绝大  相似文献   

8.
一国家公务员的贪污腐败行为严重危害党和国家的威信,干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探讨腐败行为的成因,对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十分必要。被称为“全球性灰色瘟疫”的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在本质上讲是权钱交换,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它所涉及的交换主体包括公权行为体和经济行为体。一般说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用变量A表示)越大,腐败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经济行为的频繁程度(用变量B表示)越大,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二者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成正比。此外,政府(或社会)对腐败的有效遏制程度(用变…  相似文献   

9.
长江 《传承》2009,(24):130-131
税收竞争是指地方政府之间为强化本级政府的经济实力,以税收为手段而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或税收资源的活动,它是政府竞争的重要内容。正当、适度的税收竞争可以刺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正当的税收竞争会降低经济增速,甚至导致经济的零增长、负增长。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存在大量的税收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必须将税收竞争纳入财税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普及腐败,成行成市”,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广西“第一贪”和“腐败街”的真实写照,几欲是新科腐败在疯狂地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挑战;腐败,成了一种经济行为,一种市场经济转制过程中,界点体制不及防范、又有机可乘的经济行为;之所以中国的“腐败经济”现象有日益扩大之势,除了体制的空隙待补之外,那就是有相当一些人,在专司其职、乐此不疲的“经营”着“腐而未败”的业务……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4,(7):93-94
贾后明在《政治经济学研究》2013年第1期撰文认为,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问题,而市场、经济、行政、税收、法律与道德等手段在解决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时都有适用性。劳动能力、财产持有、偶然性和地下非法收入等因素都会使收入分配形成差距,每种手段在解决这些因素时各有优点,也有局限性。政府要针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因素进行全面调整,使收入分配差距处于人们可接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长江 《传承》2009,(12)
税收竞争是指地方政府之间为强化本级政府的经济实力,以税收为手段而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或税收资源的活动,它是政府竞争的重要内容.正当、适度的税收竞争可以刺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正当的税收竞争会降低经济增速,甚至导致经济的零增长、负增长.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存在大量的税收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必须将税收竞争纳入财税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9,(12):33-3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闭幕。解读此次会议,从“保增长”到“稳增长”是明年经济工作基调的最大变化。“保增长”是一种政府强力干预的经济发展思路,增长的背后是政府这只强有力的推手给予经济一种非市场的作用力.是一种人为的“保”,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直接作用;而“稳增长”则是一种自然的经济发展思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更为隐性,是一种市场主导、政府维持稳定的正常轨道。换句话说,这一变化表明中央政府试图从金融危机之后的危机思维中走出来,重回前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正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琦 《长白学刊》2004,(4):106-106
税收流失一直是国内外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谓税收流失,即是指在一定的税收制度条件下,国家对所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应征收而未征收到的税款.主要包括"地上经济"中存在的纳税人偷税、骗税、抗税、避税、欠税造成的税收流失和"地下经济"的税收流失,以及因税收"寻租"、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费挤税造成的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15.
惩治与预防灾害管理行为腐败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救灾资金监管体系。救灾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拨付给受灾地区用于抗灾救灾的专项资金。从广义上讲,救灾资金包含政府动用公共资源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抢险救灾的所有资金、物资及设备等。从狭义上讲,救灾资金是指政府用于赈济灾民的生活费、安置费、医疗费及恢复生产的补助资金,救灾资金俗称灾民的“保命款”或”救命钱”。救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其结果或是危害政府和国家的利益,动摇统治集团的执政地位;或是分割公民利益,引发人民不满;或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最终必将危害国家社会政治稳定。因此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由于...  相似文献   

17.
所谓隐性腐败,主要是指权力变异中的初期量变状态,定性地讲也属于“腐败”,定量地看,它还未达到质变的“量”,也就是指其行为尚不能受到法纪处罚的权力变异问题。如,政治上是非不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上丢失理想、信念,没有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心;组织上拉帮结派,吹吹拍拍,讲庸俗的人情面子;工作上不思进取,不用实力,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作风上个人专断,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纪律上不执行民主集中制,只顾用权,不受监督,以权谋小私、谋小利(相对于大案要案而言),等等。由此可见,基层纪检监督  相似文献   

18.
赵东辉 《半月谈》2004,(7):36-37
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各地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增长以外的社会发展状况,对干部“隐性政绩”的考核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一些专家建议,当前亟须将领导干部的“隐性政绩”纳入考  相似文献   

19.
寻租性腐败的成因及其遏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平 《湖湘论坛》2004,17(4):63-64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渐进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必然经历双轨阶段,而计划机制的运作惯性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许多游戏规则难免有不完善、不稳定、不透明的问题,一方面使得各类寻租活动、地下经济活动异常活跃,公开或隐蔽地贿赂官员,进行权钱交易;另一方面政府改革相对滞后,权力干预经济以及运作上的人为性,使得创租、寻租的机会日益增多,因此寻租性腐败成了突出问题。本文试从分析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及其成因出发,提出遏制对策,期望能达到从源头治理的目的。  一、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寻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所谓寻租,就…  相似文献   

20.
王仕宗 《创造》2002,(2):14-1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正确引导和积极推进县域经济的民营化进程,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关键环节。目前构成县域经济民营化的最大障碍因素,仍然是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如领导层中存在的姓“公”姓“私”等种种顾虑和群众当中的“政府变质”、“干部腐败”等种种误会,足以对民营经济本身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因此,在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尽快解决民营经济的概念和地位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把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