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孕育着传统生态文明的精华。先秦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精神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两个部分,这些思想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高校生态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理念,使大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自然、伦理地关怀自然、艺术地欣赏自然。人们除了学习西方生态教育理论外,也不应该忽视从中国先秦儒家生态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先秦儒家生态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尊重自然、仁爱生命、合理消费等生态思想,借鉴和继承儒家的生态思想对大学生生态教育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郑奕 《唯实》2009,(8):52-56
儒家和谐观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哲学和生存智慧,在中国传统和谐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家和谐观在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和理想图式五个方面蕴涵了积极合理的思想内容,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任俊华 《新视野》2005,67(6):56-57
文章分析了儒家生态和谐观的主要内容和现代价值,认为儒家生态和谐观是一种仁爱型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它同西方传统的功利型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有重大的理论差别,是现代生态哲学健康发展的历史养分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创建和谐社会可供借鉴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生态意识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文化演变的测度指标,它将诱发产生一种全新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发展最终必将形成全新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的自我反思与价值追求,生态文明观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与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表达了先贤圣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价值认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生态伦理观、循环经济观、恒产富民观、缘法而治观、物能循环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彰显了返本开新、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话语形态,其本质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内思想观念的集中展现,必然会受到文化传统与历史传承的影响。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中华文化特质的深度融合。习近平生态文明话语体现出对儒家生态自然观、释家生态伦理观、道家生态实践观的话语命题的继承与发展,并结合实际情境弥合了传统生态思想与中国发展现状的时空间距,开辟出独立于西方知识体系之外的独特思想疆域,在全球生态治理的思想图谱中展现出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以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为立足点,从找准生态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紧扣生态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和把握生态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三方面入手,作为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建设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又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基础和前提.在生态文明的整体性视阈下认识云南生态文化建设,既要看到二者的内在关系,又要看到生态文化建设的突出意义和价值.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整合力量,健全制度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云南生态文化建设,彰显生态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孙长来  马倩 《世纪桥》2008,(6):13-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和谐观内容十分丰富,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具有启迪作用: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全民广泛参与;要有政府的提倡和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生态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这三个层次进行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绿洲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过度资源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构建和谐的生态文化有利于新疆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对于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生态文化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先导;以新疆地区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为基础;要强化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环保立法,为培育生态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生态观是指人们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确立科学、理性的生态观来面对和解决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这种生态观要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是将科学、理性的生态观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类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促进了生态文化的诞生与发展,生态德育的理念应运而生。生态文化是高校生态德育的基础,对高校生态德育具有规范的功能、渗透的功能、凝聚的功能和认知的功能,为高校生态德育的构建提供了突围路径。高校必须借鉴生态文化理念,构建生态德育模式,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唤,而且也是高校德育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和谐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和谐观内容十分丰富,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具有启迪作用: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全民广泛参与;要有政府的提倡和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对生态文化作了重要论述。分析把握习近平生态文化思想要点,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的凝聚作用、润滑作用、整合作用,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从生态文明前瞻性的视野审视蒙古族草原文化,发掘其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即人天相谐的生态存在论;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观;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价值观;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观;俭约实用的朴素生态主义消费观。这些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的借鉴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8.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参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社区重新介入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社区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着手应对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是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行动路径.生态文化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宣传、教育机制,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构建网络、组织机制,建立生态建设参与渠道;构建制度体系,保证生态建设参与权力;构建激励机制,激发生态建设参与积极性.最后还需要注意和防止"参与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如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北方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迁徙流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生态文化。从生态伦理学的视界来审视,游牧生态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万物,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共处为核心,充分表现在游牧民族的生命观、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中。就游牧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相比较,如何扬长补短、扬优弃劣,加快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