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明确教育的推进思路,确立实施教育战略规划,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叶雪美 《学理论》2012,(17):90-91
从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入手,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影响,对管理与发展志愿服务以及加强青年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如下: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秀丽 《学理论》2010,(4):51-5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农民公民意识。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因此,笔者就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特点和基本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琳瑜 《学理论》2013,(32):356-357
师范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直接关系着未来教师的思想发展,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将来。由于公民意识教育在师范院校的开展中还存在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明显、主体性不突出等困境,因此必须针对师范院校大学生教育的具体情况,实现公民意识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完善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亟需构建公权引导、公民参与和媒体传导有效互动的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强有力的公权引导要求立法机关参与普法、执法机关重视执法教育、司法机关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有序的公民参与要求全面落实民主立法、深入推进执法、切实开展公民法治监督;媒体传导要求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公民意识的普及以及鼓励和扶持公民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3)
公民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民整体的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梦的实现。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技术性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则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建议是高职院校要创建培育和谐的公民意识环境,全面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加快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我身份价值的认同,不断完善并丰富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加大高职院校教师自我公民意识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对自身权利、义务和责任缺乏自觉认识,高学历犯罪和违法现象似有增长趋势。在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是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公民、公民意识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淑媛 《理论探索》2005,1(5):122-124
公民是民主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心理基础,二者对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不仅要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制度建设,更要以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和公民意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是现代性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方位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组织大学生积极践行公民活动。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不容乐观,要扭转这种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栋梁之材,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孕育、在严格的日常管理中培植、在各学科教师的示范作用中催化、在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激发、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修炼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何军峰 《学理论》2012,(6):118-119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先进群体,其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大学生公民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促进和谐社会需要的公民意识,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引领和谐社会建设。但是,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淡漠,公民教育缺乏全面系统性和实践体验。因此,应从增强公民教育的全面系统性、丰富公民教育内容、注重公民教育实践体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增强公民教育长效性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颖 《学理论》2013,(11):311-312
高职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群体,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独立的主体意识以及权力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普遍缺失,学校应积极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载体,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做到以德育人、以法育人。将公民意识纳入到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姚笛 《学理论》2013,(9):15-16
大学生公民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全体公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有关公民意识的内涵、内容和培育对策的大量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研究做出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客观条件下,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吏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王国胜 《学理论》2014,(1):179-181
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的完成需要成熟的公民意识。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居民的公民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公民社会正在快速发育和成熟之中,但由于历史、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对公民意识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对主体意识、平等意识缺乏认知等问题。为此,必须正确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认清公民意识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遵循正确的原则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是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活动应具有的一项皋本意识,是公民对于自身在国家中的地位,应享有的权利与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公民意识的提高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和条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进步必然会推动公民意识的普及和提高,公民意识的普及和提高,也必然会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民主法制意识教育为关键,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中国公民意识崛起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互联网的发展为公民意识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网络虚拟公共领域的构建与网络民主的参与形式对公民意识的培育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特性所致,网络对公民意识培育也存在数字化鸿沟、信息管理和文化上的困境.只有完善各种法规制度,发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网络伦理的研究,才能趋利避害,发挥网络在公民意识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参与的实质在于推进公民的公共参与,公共参与必须以公共理性为前提,而公共理性需要加以培养。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公民参与意识的高低,直接关涉民主化的程度;公民参与的理性水平,关系到民主的效能;法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是培养公共理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传统法律心理同任何文化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公民的权益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道德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等等,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起着二重作用。为此,必须培养公民的健康法律心理并探索建构现代公民意识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