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忠武不过是一名仅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工,经过几年的“奋斗”,居然从一个“小混混”混到了中央国家机关,堂而皇之地当了一名厅局级领导干部。是曹忠武骗术高明?还是这些部门用人“失察”?组织人事部门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为何“失效”?何况曹忠武骗官案在我国并非首例,为何没能引起这些部门的警觉?1998年以来,多家新闻媒体曾披露过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骗官案。如农民周叶骗取了江西省吉安地区行署副专员的职务;工人郭爱宏骗取了内蒙古集宁市市委副书记的职务;个体老板蔡登辉骗取了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政法委书记的职务,等等。然而,与这些不同的是,曹忠武骗官案竟然发生在中央国家机关,涉及人员之多、职务之高、情节之严重、影响之恶劣,令人更加触目惊心!此案的查处不仅再次向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而且迫使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我们的用人体制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用人制度应该如何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2.
骗官——吏治腐败新变种○陈建新综观历史上的吏治腐败现象,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可谓升迁邪道。不过时下还有一类升官邪道足以令人称奇,那就是骗官。骗官其形式虽并不直接表现为权钱交易,但也折射出吏治腐败痼疾的一些病灶所在。◆近乎天方夜谭的骗官行径◆骗官者之行骗...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一些省份相继发生了“贿选”骗官案件,基层民主政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黑金”袭击,一些基层干部通过“贿选”实现“封官加爵”。更令人担忧的是,本来只在一些乡镇换届选举时出现的“贿选”,而今已悄然进入县级甚至地级市这个层面,且由个人行为跃升为一个帮派同盟的集体行为,大有升级之势。“贿选”,已成为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一颗毒瘤,根除这颗毒瘤,既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贿选”骗官丑闻连爆2000年4月24日,广西资源县瓜里乡经委(企办)主任邹定理花了3600元进行…  相似文献   

4.
纵观当今吏治腐败,还有一类升官邪道足以令人称奇,那就是骗官。骗官其形式虽并不直接表现为权钱交易,却也折射出吏治腐败痼疾的一些病灶所在,构成官场腐败圈中一幅奇特的升官图。近乎天方夜谭的骗官行径骗官者,其行骗之道自然不比市井街头常见的骗术高明多少。然而骗官者行骗之道最大的特点便是,它既表现得拙劣无比,又奇特得近乎天方夜谭。骗例一:三个电话骗得的国企副厂长。文家山是湖北省随州市南郊区柳树淌村普通农民,仅初中文化,但能说会道,特别善于投机钻营。1996年底随州市制药厂在社会上招聘销售员,文家山在招聘人员面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腐败现象出现了向组织人事领域渗透的趋势。跑官要官的人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甚至还有骗官当的。面对揭露出来的多起骗官案,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要问:骗子的骗术有什么高明之处?是谁为骗子打开了方便之门?应该怎样惩治这种腐败现象?案例一:庞林鑫骗官案。庞林鑫原本是河南省许昌县长村张乡的一个农民。1993年,他将个人创办的公司挂靠到许昌市环保局。第二年初,又通过环保局创办环发信用社并获准担任主任职务。在任职前,他怕自己的农民身份和初中文化通不过信用社主任资格审查,于是四处拉关系,想弄一套招工聘干手…  相似文献   

6.
仲祖文 《党建》2010,(10):56-56
目前,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通报了王亚丽造假骗官等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在王亚丽案件中,违反原则为其造假骗官的10多名领导干部受到严肃处理,多名干部丢掉了“官帽”。这一教训警示我们:不讲原则就要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7.
杨涛 《党建文汇》2014,(6):27-27
中央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近日通报了广东、河南查处3起弄虚作假用人案件的情况。案件分别涉及造假骗官、更改年龄、办理假招工手续等。近年来,在档案造假方面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件是河北王亚丽造假骗官案。  相似文献   

8.
1995年7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一纸任命书一下发准格尔煤炭公司卡车司机郭爱宏竟成了集宁市委挂职副书记任职二年以后正当郭准备正式调入该市成为正式的市委副书记之时却一夜之间成了﹃大骗子﹄是一个还不是共产党员的共产党的市委书记消...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水浒》播出之后,从文人墨客到平民百姓,从不同的视角说水浒、论水浒,掀起了一股颇有声势的水浒热。史学家在剖析农民起义的得失,政治家在探究宋王朝兴衰的根由,文学家在评论水浒人物的塑造,老百姓则在赞誉水浒英雄“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肝义胆。对高球这个水浒中的重量级人物,人们多是愤怒的责骂,进行深层次思考的似乎不多。笔者想以此短文,聊补水浒热中这一不应有的缺憾。从电视剧来看,高俅由一个混迹市面的泼皮无赖,成为当朝的政治暴发户,并不是自己跑官、要官、闹官、花钱买官、造假骗官、攀权门、走上层的结果,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弄虚作假骗官要官、买官卖官的问题较为突出。对其中跑官要官的问题,现有党纪政纪条规中没有明确的处理规定和量纪办法,造成对此类问题难以处理。本文提供的这一真实案例,可作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这类问题的参考。韩某,男,汉族,1958年9月出生,1977年1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入党,1987年9月任副主任科员,1994年7月任中国地方煤矿总公司党委书记(正厅级)。据查,韩某于1987至1994年期间,在频繁的工作调动过程中,通过个人联系找关系,从一个副科级干部被提升为正厅级干部。在既无能力,又无政绩的情…  相似文献   

11.
北京热线     
中组部《组工通讯》:拿原则作交易必须付出个人代价。近期,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通报了王亚丽造假骗官等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在王亚丽案件中,违反原则为其造假骗官的10多名领导干部受到严肃处理,多名干部丢掉了“官帽”。这一教训警示我们:不讲原则就要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2.
防止、纠正、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骗官等现象,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典型表现,早为群众深恶痛绝,引起中央领导同志和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顺乎党心,合乎民意。为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做出了努力,也创造了一些很好的经验。我手头就有一份江西遂川县的经验。这个县为防止乡镇换届期间出现跑官要官现象的发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组织县六套班子成员和正科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共166人进行了为期两天…  相似文献   

13.
1964年9月30日,刘少奇给时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去了一封信,严肃批评了一些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缺点,要求他们下决心长期蹲点,听听群众的呼声,并指出:“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做,则官越大,真理越少,官做得越久,真理也越少”。  相似文献   

14.
上回说到“一路造假,一路高升”的“骗官书记”王亚丽终被揪出,相关涉案者也相继被处理。王亚丽骗官案再次以鲜活的事实告诫所有的领导干部,对于想通过弄虚作假骗取官位的,在中组部“实报必查,查实必究,失职追责”的铁拳下,只能是自毁前程、“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5.
某地一位官运亨通的年轻干部,私下对别人说:吹牛、拍马是当官的“基本功”!惊诧之余,不能不承认,此人道出了时下一些人谋官升官的“诀窍”,这位干部也算是“现身说法,经验之谈”吧。确实,时下靠吹牛拍马谋官升官者,大有人在。一些干部,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老实实为官,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地干出政绩,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说假话吹牛皮,投机钻营,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搞“泡沫政绩”。奇怪的是,在一些地方,这种人还真官运亨通,所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也。一些干部也正是靠吹牛升迁的。一些干部,在领导面前…  相似文献   

16.
用人一定要讲政治吴江近一个时期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反映十分强烈,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揭露出的几起买官卖官,甚至骗官的腐败现象,在党内外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此,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地剖析了跑官...  相似文献   

17.
做人与做官     
有人说,做人有“做人之本”,当官有“当官之道”,二者不是一回事。其实,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做人”与“做官”是统一的。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当然,好人不一定能当个好官,但好官必须首先是好人。 好人的标准不是严格统一的,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心地善良是好人,为人正派是好A,乐于助人是好人……。毛泽东同志有一段著名论述,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应该是共产党人做人的基本标准。 “官”是什么?“官”首先是人。党和人民给与他一定…  相似文献   

18.
道德底线是指人类社会最起码的一些道德规范。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人与人共同存在才有了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不管在自已的一生中怀抱什么样的个人或社会理想,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目标,有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无论如何必须共同遵循的。也就是说,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总得有个界限不能越过,比如不骗、不偷、不抢、不强奸、不杀人,换成肯定的措辞就是诚信、彼此尊重、关爱生命。因此,道德底线也可以称之为基本的道德义务,一些基本的禁令。否则,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甚至会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9.
吏治腐败从中国目前的干部体制看,总体上有较强的政治原则和固定程序,也为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选用了不少干部。但是,干部选用制度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形成了一些用人腐败问题。如一些无德无才者青云直上,腐败分子劣迹斑斑照样升官,甚至出现用钱买官和骗官现象。这种以买卖方式和走关系提升的一些干部,素质较差,既无道德,又不懂得业务,误国误民,是容易引起公愤的一种腐败。在山西吕梁地区一次民意调查所收回的18000张问卷中,有94%的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用人不公。由决策失误导致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是吏治腐…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四川、安徽、山西、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发生了贿选骗官案件,一些基层干部通过贿选实现“封官加爵”。更令人担忧的是,本来只在一些乡镇换届选举时出现的贿选,而今已悄然进入县级甚至地级市这个层面,且由个人行为跃升为一个帮派同盟的集体行为,大有升级之势。贿选,成为基层政权建设过程中的一颗毒瘤,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根除贿选这颗毒瘤,既是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