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县传真     
融水精心打好劳务牌融水苗族自治县着力强化劳务培训,积极拓展输出空间,全力打造融水劳务品牌,劳务经济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9万多人,劳务输出年纯收入达3.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输出增收占农民增收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2.
近日,从吉林省驻外劳务机构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面对严峻的就业大环境,2009年,吉林省将确保33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00元。据了解,去年吉林省共输出农村劳动力328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1750元。  相似文献   

3.
地州快读     
乌恰县4万农牧民外出务工近年来,乌恰县通过抓市场、建基地、创品牌,狠抓了有组织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协会和劳务组织13个,新建宁波服装厂、广州纺织厂、广东电子厂等20多个劳务输出基地,打造了"保安员"、"纺织工"、"保姆工"、"电子工人"等12个劳务品牌。今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918人,向疆外输出农牧区劳动力446人,向疆内输出1898人,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850人,技能培训190人,劳务创收495万余元。(周洪)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障世界》2005,(7):20-21
长岭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幅员面积5728.4平方公里,总人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剩余劳动力10万人左右。近年来,我们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推进“一推双带”、实施开放兴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战略性措施,加强引导,积极扶持,搞好服务,使全县劳务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去年,全县共输出劳务人员51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亿多元,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乡经济的互动,牟定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行业转移,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仅2004年全县就组织向外输出富余劳动力6688人,全年共实现劳务收入5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务工收入达290元。劳务输出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使千家万户走上了致富之路。据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8月底,牟定县在外务工人员已达24488人(其中:长年在外的13150人、季节性外出的10978人),分别占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及全县农业总人口的6…  相似文献   

6.
《新重庆》2007,(2)
巫山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总人口59.8万,其中农村人口52.4万,城乡法定年龄内劳动力294817人,需转移输出就业富余劳动力167720人。目前已转移输出劳动力119920人,待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47800人。按照市委把劳务经济打造为巫山"第一经济"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果断抉择,亮出决策、体制、机制创新高招,着力建设劳务第一部  相似文献   

7.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最近组织的一次专题调查表明,劳务输出已成为贫困山区的又一条脱贫致富路。寻甸现有外出劳务人员19537入,占全县成年劳动力总数的8%;年劳务总收入35O8万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1%,劳务人员人均年收入1744元;输出地点远到广州、深圳、海南,近到昆明、曲靖、东Jll、玉溪、个旧、楚雄;从事行业多种多样,主要有建筑、运输、商业、饮食服务、装卸、采矿等。劳务输出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有的已先富起来,许多长期靠救济的贫困户,通过外出打…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博州: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务创收1.1亿元2007年,博州把劳务创收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收的途径和领域,当年全州完成农牧民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9万余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4万人,实现劳务创收1.1亿元,人均增收172元,占当年农民增收比重的30%.(博州党委组织部)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农村劳务经济是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理性选择。以泰兴为例,通过近几年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万人培训工程,建立近百家劳务中介、劳务派遣机构,编印《进城务工必读》手册,开展外出劳务人员跟踪维权服务等措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泰兴55.43万农村劳动力中,向非农产业转移输出的劳动力已达30.03万人,占总数的66.85%。其中,就地转移15.6万人,市外输出就业21.43万人。纵观苏中、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依然艰巨。从需要转移的劳动力看,各地还有部分农村青壮  相似文献   

10.
卢富昌 《政策》2006,(10):30-30
近年来,郧西县按照“大培训、大转移、大发展、大增收”的思路,狠抓职业技能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打工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6万人次,转移20万人。2005年,全县共转移劳动力11.3万人,实现打工收入6.3亿元,人均54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6%,打工经济在促进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增效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和30%以上,呈现出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我们的主要作法是:——科学谋划打工经济。郧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80%,除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外,还有13万人需要转移…  相似文献   

11.
6月,正是莺飞草长的季节,在拜城县农村,笔者看到了这样的景象:白天,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夜晚,各乡镇的文化室里,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班正在进行。今年以来,拜城县发动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制定了技能培训及转移计划,仅今年,全县将计划输出经过培训的2.5万人次富余劳动力,使人均劳务创收达到33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平和县地处漳州市西南部,总人口5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2万人,占90%;拥有农村劳动力25.3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1万人。近年来,尤其是2001年被列为"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县"以来,我县立足农产品资源丰富和传统产业优势,围绕"实施培训推动产业化,发展二、三产业促转移"的思路,突出抓好农产品、面包和服装加工及农产品营销等技术培训,实现了"传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转移一批劳动力"的良好成效。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1万人,占应转移劳动力总数的78.2%;劳务转移收入每年可为农村增加经济收入3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2%。涌现了秀峰乡福塘村劳务输出经营面包者人年均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致富典型。  相似文献   

13.
社旗县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农业县,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牧和外出务工两个主要渠道。近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创收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为农民外出务工、提高经济收入搭建平台。2010年,全县农业人口59万,其中农村劳动力34.46万人,劳动力转移及再就业20.2万人,实现务工收入21.6亿元。然而,外出务工面临着工作难找、换工频繁、岗位不稳、收入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发展进程,繁荣县域经济。从潼南来看,应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潼南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推进。一、潼南县农村劳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潼南是一个人口大县,全县有劳动力45.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57%,可以转移劳动力近30万人。2005年我县劳动力有21.3万人在外打工,收入10多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9%左右。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县的城乡人口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城乡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我们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认真研究劳务经济的构成要素,抓实做细劳务输出的关键环节,使城乡劳动力出得去、站得住、多赚钱、有保障,全市劳务经济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头。2005年以来,每年全市城乡劳务输出人数一直保持50万人以上。其中常年在外的人数达20万人。劳务经济收入稳定在25亿元以上。农村人均劳务性工资收入比重占农村人均总收入的24%。  相似文献   

16.
王自红 《创造》2003,(12):37-38
陆良县是一个农业县,城市化水平不高,农民占了全县总人口的83%以上,很多农民还不富裕。全县现有农村劳动力30万,按当前的生产科技水平来算,约8万劳力即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大量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因此,转移农民,搞农民劳务输出应当作为陆良县当前的中心工作之一。一、陆良县劳务输出的现状目前,劳务输出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劳务输出人数少、比重小,临时性务工多,常年性务工较少,多数人的收入不高。据统计,全县在外搞劳务的人员约7万,尚有15万劳动力滞留在农村。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工资性收入占32.6%,云…  相似文献   

17.
梁群 《今日浙江》2007,(17):19-20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这是对浙江20多年改革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也是实现浙江新一轮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海盐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县为要求,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着力推进农民自主创业,塑造新型农民,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县域经济得到了提升发展.2006年末,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16.63万人,其中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就业劳动力总数的70.1%;在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实现自主创业人数达1.1万余人(不包括在各类企业打工人员).2006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432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41元,连续5年位居嘉兴市第一.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农村劳务输出问题的产生 当前,我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大国,农村劳 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已有2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农业剩余劳动力 小批量外出始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和放松对劳动力流动 计划控制的初期。此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 和劳动力具有的商品属性在理论上的认可,农村劳动力开始借助 市场力量,穿越城乡之间的障碍,形成了势不可挡的转移大军。以 四川省为例,2002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已有1300多万人实现 转移。其中,跨省输出的劳动力超过600万人,海外劳务输出的人 员约有1.5万人,预计全年实现劳务收入约400亿元,农民人均 劳务收入已占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尽管如此,截 止2003年,全国仍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业部课 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来计算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数量, 其结论是现阶段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数量约为1.52亿人。如果 再考虑技术进步和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等因 素,农业剩余劳动将有1.8亿人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向农 业以外转移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荣根妹 《群众》2007,(1):58-59
淮安市楚州区是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区,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49.72万人。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就业,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培训、输出、管理、回流四个环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使劳务经济真正成为推进富民强区(县)、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一、建立培训机制,在教育培训上由注重单一技能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为做强做优劳务经济,楚州区切实转变培训思路,建立了农民教育的培训机制,由注重单一技能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着力培养技能高、观念新、素质全的新型农民。一是全力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按照“优化公办、鼓励联办、培植…  相似文献   

20.
舒兰市的小城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现在小城镇劳动输出总人数已达768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9.8%,其中赴俄罗斯、韩国等境外输出人数达2607人,劳务经济年创收达1.6亿元。劳务经济已经成为这个镇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在政府指导下,开展了“返乡创业年”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