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森 《人民论坛》2023,(17):104-109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保持乡村文化的连续性,坚守乡村文化的伦理性内核,坚持乡村文化的整体性,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实践层面,乡村文化振兴应坚持农民、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文化发展策略,即坚持农民主体,强化家庭本位,推动社区“重建”。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社会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居于主体和核心位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乡村社会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愈发凸显,而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思想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社会建设路径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作用亦持续显现,成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动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社会建设面临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内卷化”、公共服务“碎片化”、思想文化“离散化”、生态环境“低质化”、社会治理“悬浮化”,给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带来严峻考验。通过加强社会组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思想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探析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社会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持续发展、深度调整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国在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文明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面对新时代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高度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和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要进一步落实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优秀乡村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释放出持久的生命力,更好地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建立农林、文化、文物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部署优秀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相关事宜,梳理好乡村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性规划,构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  相似文献   

5.
张清林 《桂海论丛》2021,37(2):108-113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语境中,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诉求包括:激活乡村文化的生命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新陈代谢;为乡村振兴战略固本铸魂;满足乡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文化强国夯实根基。振兴乡村文化,一要构建政府、文化工作者和乡民“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二要构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三要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市场培育和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四要构建家风文化、乡俗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机制;五要构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文化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适时制定,是基于中国乡村在最近20多年发展中,与城市发展之间呈现出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乡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衰落的实际状况而提出来的。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许多国家都曾经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下,经历过乡村的衰落,而又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去推进乡村在新起点上的振兴发展,尤以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经验值得学习。我国所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是对近代以来充满爱国情怀的仁人志士们乡村建设理想的再实践和再创造,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故而,在进入新时代的浪潮中,如何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之路,振兴乡村显得尤为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均衡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走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国 《就业与保障》2023,(5):160-162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由于乡村治理能力不足,建设能力和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大学生作为时代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思想素质过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于乡村建设,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对于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完善、乡村人才资源的挖掘和培育、乡村文化的发展和生态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琴  高君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52-56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给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极大压力.因此,积极探索创新路径,通过增强创新意识、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以及创新乡村文化治理模式来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此实现新时代乡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重点、难点在产业振兴。没有产业振兴这个基础,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都将困难重重。从沿海相对发达农村到西部农村,各个地方创造了值得理论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一个做法:党在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周立 《人民论坛》2024,(3):104-107
让更多基层群众投身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发挥乡村内生动力,启动在地化知识体系和文化传统。贵州榕江“村超”火爆现象表明,基于全球本土化和在地化视野,可以理解并尊重乡村的知识传统和文化传统,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找到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因势利导精耕乡村体育土壤,发展乡村在地化体育,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乡村体育文化长期繁荣,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乡村文化振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一些地区乡村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乡村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未能"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解决农村文化落后、农民精神生活贫乏、乡村文化边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以增加供给的方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不足、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扶贫、文化产业、地方发展等相协调。同时,还应为供给文化发展提供思想、制度及实践支持,解决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左停 《人民论坛》2024,(6):100-103
乡村文化是一个整合了居民生产生活、自然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的有机文化系统。乡村文化具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价值性,如何开发其效用和价值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议题。推动乡村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认知,协同开发多样的乡村文化产品,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并在更加宏观的层面谋划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城乡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文化价值实现拓展更多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所发生的经济、社会变迁推动着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也催生了村民自治这一新型的基层民主制度。在村民自治这一制度架构下,一种基于治理理念的新型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成为可能,即以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制度为核心,以村务公开为制度保障,通过培育具有自主治理性质的乡村社团组织,发掘传统乡村社会的文化资源,将制度创新与本土资源的发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认为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对基本关系,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经历同一、分离、对立之后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表明我们正由第二阶段走向第三阶段,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确立,城乡将走向真正的融合。尊重城乡异质性,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浙江走在了全国前列,主要源自于先进理念的引领,生产生活的支撑,公共服务的均等,优美生态的坚守和乡村传统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6.
娜仁其木格 《前沿》2014,(9):135-137
达斡尔族乡村文化建设,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对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推动意义,也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达斡尔族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呈现了达斡尔族乡村文化建设工作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不够完善、保护传承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工作不够全面、没能很好发挥文化人才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明显、经费投入力度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源泉和内生动力,是基于当下我国乡村文化日趋衰落现实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应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复兴。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国乡土社会、乡土文化的极大弘扬,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体系,为世界文化多元性提供中国样本。应全面系统分析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积极探索乡村道德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方式、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强化乡村传统文化生产性保护,是构建完善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繁荣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部分村民道德滑坡;村民对文化建设参与度不高,主体性未得到充分激发;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口"空心化"问题加剧乡村文化的衰落;文化建设"面子工程"频出.本文就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如何推动乡村文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钟钰 《人民论坛》2023,(21):54-58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整体数字化发展态势积极向上。但与城市相比,由于先天性资源禀赋差异,数字乡村建设也面临顶层设计需进一步深化、城乡“数字鸿沟”较大、农村数字经济潜能挖掘不足、乡村数字治理体系需要完善、农民数字化技能有待提升等薄弱点。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赋能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夏开封 《群众》2022,(9):42-43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淮安市淮安区将乡村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坚持把人才工作和乡村振兴相融合,努力盘活乡土人才资源,推动乡土人才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人才“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