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否得到切实满足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和谐与稳定。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短板,供给侧与需求侧相脱节、供给主体与需求结构相背离、供给方式与需求广度相冲突、供给形式与需求方式相矛盾等问题凸显。破解农村公共文化供需矛盾,应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构建人民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矩阵,对症下药;协调多方供给主体,明确分工;利用大数据思维优化线下供给,创新线上供给;创新供给形式,实现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公共文化建设展现出"内卷化"和"主体缺失"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公共文化发展,需要完善服务供给制度与反馈机制、培育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自觉意识与创造能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3.
黎慈 《桂海论丛》2023,(1):71-77
农村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飞跃,其宗旨在于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农村居民,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当前,农村公共法律服务面临着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供给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体系转型相对艰难等现实困境,不能充分满足农村居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日益增加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只有加快推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深化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元共建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才能保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全面振兴美好图景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丁昀 《重庆行政》2021,(6):101-10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有序推进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县、乡、村应充分利用各项利好政策,关注农民的文化诉求和期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1] ,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新发展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依然是需要补齐的短板.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关系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关系到广大农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关系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但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仍面临着质量不高、农民积极性缺乏等问题。为此,我们应摒弃"大水漫灌"式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以"精准滴灌"思维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尹长云 《求索》2008,(6):67-68
农村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村文化服务方式单一。其主要根源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市场发育程度不成熟,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够,基础设施落后。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扩大服务项目,改变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7.
公共文化空间弱化:乡村文化振兴的“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普遍弱化,表现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空心化、政府公共文化供给失衡以及传统乡土文化价值认同危机。因此,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未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任旭彬 《桂海论丛》2013,(4):110-113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与农民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确保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成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广西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以及缺乏农民组织作为文化建设的依托载体。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要建立起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与社会供给优势互补的复合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重点关注内容,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当前,要通过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建立共享公共财政、创新产品供给方式等,有效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问题,进而实现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佳 《长白学刊》2012,(5):147-151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带有精神、宗教、民族、美学等方面的意蕴,超越了经济学的话语逻辑。长期以来,在乡村社会的自生秩序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且行之有效的自主性文化产品供给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演化为当今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供给模式,这种模式遮蔽了农民主体性价值,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与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应结合农村的自发性秩序和国家的建构性秩序,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芳芳 《传承》2010,(9):40-41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保障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我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大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是互联网技术与公共法律服务相融合的产物,它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等问题,对于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发,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保障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我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大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够提高农民的非物质福利,促进农民理想信念的形成,影响农村社会文化的世俗化过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经费不足、人才缺失、体制与机制缺失等问题。必须完善政府公共文化供给职能,创新农村文化供给机制,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的供需失衡问题,无法很好地满足农民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为基本思路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体系改革,应当调整文化服务内容、优化文化服务结构、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实现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6.
文化需求: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益民 《湖湘论坛》2010,23(5):120-124
确保公共财政资源有效地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在于真正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改变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性提供模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必须坚持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深入研究和把握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拓宽有效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而实现文化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农村。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投入逐渐加大,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忽视农民文化权益,农村文化呈现边缘化趋势、农村文化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有效推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切实提高农村文化消费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文化娱乐选择,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提高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水平,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相似文献   

18.
李蓬 《长江论坛》2013,(6):74-77
基于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的社会资本,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现农村社会整合,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论述了乡村治理与社会资本的理论关联,并具体分析社会资本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农村社会整合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弄清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重构农村社会资本,以解决“乡政村治”模式下的治理困境,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农民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文化活动供需不匹配,活动文化层次较低等问题。对此,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服务针对性,培育文化服务供给的内生动力,调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积极性,给予农民更多文化话语权,完善农村文艺创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社会与城乡互动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被置于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流动空间中,形成流动性的文化服务。流动空间中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诉求特点,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需要从流动空间视角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创新发展,在空间上营造灵活多变的组合空间,在功能上拓展复合型美学价值功能,在业态上培育新型特色服务内容,在主体上促进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创造。实施依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场景化的创新空间、统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和个性化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拓展外部公共文化资源、构建政府引导下多元力量参与的社会化运营机制等对策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资源整合、场馆共享、功能再造,达到整体优势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