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党政干部傍“大款”,“大款”利用党政干部,是时下一些大案的基本特征.某些党政干部傍“大款”是为了捞取好处,为一己之私利,他们对“大款“什么都敢要;而某些“大款”为了利用党政干部的权力,以获取更高的“回报”,对党政干部也什么都敢送,诸如金钱、房子、美女.、小车、股票等等,你只要敢开口,我就尽量予以满足.近几年来,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查处的许多大案中不乏此类,报刊对此亦多有披露,恕不赘述.  相似文献   

2.
党政干部傍“大款”,“大款”利用党政干部,是时下一些大案的基本特征,某些党政干部傍“大款”是为了捞取好处,为一己之私利,他们对“大款”什么都敢要;而某些“大款”为了利用党政干部的权力,以获取更高的“回报”,对党政干部也什么都敢给,诸如金钱、房子、美女、小车、股票等等,你只要敢开口,我就尽量予以满足.近几年来,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查处的许多大案中不乏这类生动、具体的事例,报刊对此也多有报道,恕不赘述.  相似文献   

3.
纯海 《政府法制》2009,(3):42-43
近年来大量的案例表明,领导干部腐败大多是“圈子腐败”。这个圈子的圆心,就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半径就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圆周就是依靠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获取私利的人。今天我们剖析的安徽省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的“利益圈”,实质上就是一个“腐败圈”:陈世礼的腐败,就是典型的“圈子腐败”。  相似文献   

4.
“圈子”,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社会行为特征自然形成的.比如,戏曲发烧友可以加入“票友圈子”,数码发烧友可以加入“IT圈子”等等.这些“圈子”对普通人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不具社会危害性. 然而,记者对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进行调查梳理时发现,贪官也有自己的“圈子”,他们往往以“人情往来”为由结成利益共同体,逐步演变成弄权、搞钱、玩乐的“圈子”.与社会“圈子”不同,这种“圈子”已然变种成为危害政治生态的腐败雾霾,且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5.
谭剑 《政府法制》2012,(13):48-48
近年来在一些农村,部分村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自己和家族、小团体牟取利益,日渐异化为与村民群众对立的特殊群体。村官腐败、小官大贪的案件频频发生,其背后则是错综复杂的“小圈子”或家族宗派间的利益之争,其对以村民自治为主要特色的基层民主建设形成极大危害,暴露出的监督缺位等问题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法人》2006,(12):1-1
官商结盟在胡雪岩时代也许是一种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常态,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则无疑是一个对社会、对政府官员、对企业家们都具有很大风险和负面作用的病态现象中国传统背景下的政商关系或官商关系,从来就不是个小话题,但始终没上得了大台面,不过,眼下却有愈来愈热的势头。“有权人的权力”和“有钱人的资本”之间,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版本不断地在媒体和民间流传,电视里的《胡雪岩》也赶上了热播,作为中国近现代成功商人典范——胡雪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与权力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权力控制与现代基本观念 权力是把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在他人的行为之上的能力。权力之行使以限制他人意志为特征,但限制他人意志不过是达到权力之目的的手段。权力的目的,无非是实现某种利益。这种利益可以是公共性的,也可以是权力者个人的。国家为公共权力的承担者和行使者,但国家为抽象的存在,具体行使国家权力的并非国家本身,而是代表国家执行国家职能的官员或公务员。他们是以统治者名义行事的代理人、当选的立法人员、法官、官僚以及在限制和规定公民自由的供选择的条件中进行选择的人。布坎南之前的政治理论尽管有性恶论倾向,但未能描述这种“公务人”(public man)的行为模式,只是含蓄地把他们看作“圣人”。公共选择理论的诞生使这一局面改观。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必须破除凡是国家政府都会全心全意为公众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8.
刘英团 《江淮法治》2011,(21):38-38
立法是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权力的运行和各方利益的规范。但在利益保护的驱动下,不少地方、部门或市场经济主体都热衷于争夺立法权,某些部门或市场主体试图通过立法手段“合法地”为本地、本部门或本行业划出一块垄断性的势力范围,某些畸形的利益格局或权力关系被合法化。  相似文献   

9.
某种社会现象往往也是从某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角度表现出来的,当这一具体的社会关系上升为法律调整,那么,这一法律调整中的具体规范应该符合某种具体社会关系的合情合理解决。也就是说,如果这种具体社会关系是以妨害社会或其他人的某种利益的某些人的行为形式表现的,则法律调整(立法行为)中制定的规范形式,如假定、处理、制裁的内容,也必须与对某些人的行为的合情合理的处理相一致。立法中的这种合理规范正确地适用于某些人的违法行为(有了法律规范,以上所指出“某些人的行为”就成为“违法行为”了),所表现的行政执法、司法审…  相似文献   

10.
腐败,通常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如果我们将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分为个体和集体两类,同时将私人利益的“私”分为个体和集体、小团体两种,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腐败行为的主体有两种:个人腐败和集体腐败。集体腐败是指拥有一定公共权力的机构中的一些人或集体成员,共同利用本机构的公共权利谋取本单位成员私利的行为。集体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我们在继续严厉惩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行为的同时,要重视研究解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权力“期权”现象。所谓权力“期权”现象,泛指少数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利用手中的权力、地位和影响,为某些企业谋取非法利益,但不要  相似文献   

12.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针砭“官员老板一肩挑”的现象。既是官员,又是老板,是为官商。而官商是一种“权力经济”,既破坏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公正公平,也是最易导致腐败的渊薮。腐败,按其本质来说,就是“权力资本化”。一般的腐败,权力得进入市场交易,得有老板出钱去买权力,因而得有一个过程和程序。而“官员老板一肩挑”,亦官亦商,权钱交易的手续就大大简化了,只要他愿意,由他的左手交给右手就可完成。因此,官商现象,一直遭到社会上的炮轰。中央不止一次地下发了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干部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党政机关干部不兼任经济实体职务…  相似文献   

13.
公诉权是国家主动对犯罪进行追诉的一种刑罚请求权, 它是指国家公诉机关根据侦查结果,对于符合法定条 件且有必要进入审判程序的犯罪嫌疑人,决定向法院提起公诉;对于不应当或不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决定不予起诉。公诉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权力,其正确行使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被追诉者利益和被害人利益。然而,“自古以来的经验表明,一切被授予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1]公诉权尤其是不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量的案例表明,领导干部腐败大多是"圈子腐败".这个圈子的圆心,就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半径就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圆周就是依靠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获取私利的人.今天我们剖析的安徽省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的"利益圈",实质上就是一个"腐败圈";陈世礼的腐败,就是典型的"圈子腐败".  相似文献   

15.
权力有双重性。正确用权,权力就是为社会和人民谋利益的工具;错误用权,权力就会变成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权力运行中失去监督,就可能产生腐败。笔者认为,产生权力腐败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设权失当。有的是党政不分,职责不清;有的是党政交叉任职,有利益的事争着管,没好处的事避之不及,造成管理上的空当;有的是因人设职,重复设职;有的是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集人财物大权于一身,个人说了算。二是授权失误。某些人本来“当官”的动机就不纯,一旦得到权力,便会为所欲为,干以权谋私的事。授权失误或用人失察,不仅种…  相似文献   

16.
一、高等学校权力结构的基本构成1、权力的本质权力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众多政治学家都对它下过定义和进行过分类。概括起来 ,不外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能力说”。即认为“权力”是指一个行为者 (个人或机构 )影响其他行为者 (个人或机构 )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一种是“关系说”。即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者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以上两种观点虽着眼点不同 ,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权力”的特性 ,而且 ,其共同点是 :都把权力看成是一种力量 ,依靠这种力量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 ,即使…  相似文献   

17.
所谓检察机关执法中的利益驱动,是指检察机关在执法活动中,以获取小集体或个人的利益为动力,以自己的职权换取财物及其他物质利益的行为。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积极的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倾斜的价值趋向,市场经济的负效应趋利观在一些人中有所滋长。这种灰色的利益观,由经济界向政治界渗透,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权钱交易、以权换利等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原因。在司法界,这种倾斜价值趋向的突出表现,就是司法权力行为的利益驱动。一些人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  相似文献   

18.
杨丽媪 《政府法制》2006,(15):18-19
行政执法经济化是近年来广为社会舆论所诟病的一种公权异化现象,一些行政机关和单位通过“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的方式,以执法的名义胡作非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大搞变相创收,实现权力寻租,将公共权力转化成个人或者小集体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部门和单位还堂而皇之地制定出“罚没指标”、“创收计划”来,在利益驱动下,甚至有少数部门和单位为争夺执法权大打出手,或是设圈套引人上钩“,导演”出荒唐的丑剧。对于执法经济,人们见惯了多如牛毛的批判和谴责,有关法律也没有给它丝毫的空隙,然而它就像一…  相似文献   

19.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周围除了一个工作圈之外,还会有一定的社交圈和生活圈。从近年来揭露出的一些案件看,不少干部犯错误,问题正是出在这两个圈子上。领导干部在社交圈上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友不慎”。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傍大款”,而一些大款为谋取非法利益,则往往用拉拢腐蚀等手段,与领导干部建立“朋友”关系。正是这种相互利用的“朋友”关系,使少数领导干部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作交易,以义气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成为不法分子谋取非法利益的代理人。在江西被称为“三胡”(胡吃、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