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因为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映,充满哲理和佛教意境的小诗《见与不见》被广为流传,它探讨了爱与生命两大主题,内敛而深情,使不少观众热泪盈眶。这首诗的作者一直被认为是17世纪著名诗人仓央嘉措,诗名曾为《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等。直到近  相似文献   

2.
孙莹 《法律与生活》2011,(24):24-25
由于仓央嘉措的名气太大,很多人还是愿意相信《见与不见》是仓央嘉措的作品。相比而言,谈笑靖不过是一个喜欢写诗的普通女子。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案情] 原告谈笑靖主张其创作了诗歌《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并于2007年5月15日发表在其个人博客上.2008年10月,《读者》第20期第7页刊登《见与不见》一文,与原告主张权利的作品仅一字之差且字义相近,其余文字及分节均一致,署名为仓央嘉措.2008年10月7日,原告向《读者》杂志发送电子邮件一封,告知上述文章署名错误,原告为该文作者,该文发表于原告博客.2010年8月,被告珠海出版社出版了《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一书,该书副标题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与诗”,作者子非,该书第33页收录了前述《见与不见》一文.  相似文献   

4.
一部电影,一电热播剧,火了一首诗——《见或不见》。近日,这首小诗却掀起了一场版权纠纷。到底谁才是它真正的主人,谁又是它现在的版权拥有者,谁会陷入侵权的沼泽?  相似文献   

5.
岑仲勉先生在《唐人行第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中对元微之《与李十一夜饮》和《赠李十一》(均见全唐诗415卷。以下仅标卷数)两诗(以下简称“两诗”)进行了考辨,得出了两诗中的“李十一”是“李六”的舛误这一结论。我以为:岑先生的这  相似文献   

6.
郑宾 《检察风云》2014,(4):14-15
说起梦想,静思几日,脑子里盘恒着的总是诗人韩东的一首诗《有关大雁塔》。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  相似文献   

7.
马贺安 《检察纵横》2012,(12):60-60
前几日,外甥女来澳洲,央我带她去公园“免费烧烤”。几个人又烤又吃一通,杯盘狼藉,却四顾不见垃圾桶。大家正不得要领,有人大叫说:这桌上有字!众人连忙俯身拨开杂物,却见桌上字迹斑驳:为了你的公园洁净,请把垃圾带回家.  相似文献   

8.
王渔洋提出的“神韵说”被其自诩为“首为学人拈出”,这在其诗歌理论方面占有中心地位;神韵的内核是冲淡、自然和清奇,此三者正是司空图《诗品》中之三品,是其最为推崇的。赵执信等人误揣渔洋之意,以为渔洋最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此只是诗之一境,王渔洋并未将此推为诗之极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两首诗歌--丁尼生的《鹰》和休斯的《鹰之栖息》的比较分析,作者从诗歌的音乐性和形式入手,旨在深刻体会诗歌的意义和挖掘诗歌的美学价值,诗的形式美与诗的灵魂高度一致,起到说明和强化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议报》是晚清报刊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种,更由于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栏以实践其"诗界革命"主张,而在报刊诗词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清议报》发表诗词作品的作者中,康有为、蒋智由尤其值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两人发表的诗作数量最多,更因为其作品最能体现其时"诗界革命"的理论主张。两人在晚清十年间的诗学思想演变轨迹也能够凸显时代变局中士人阶层的心路历程。康有为的诗作则是其流亡海外之后积极为保皇事业而奔走的游历、交往与心迹的真实显露;蒋智由的诗作最能体现"诗界革命"的主张,而他在晚清十年中的思想与诗学转变也为理解晚清士人阶层提供了一份可贵的样本。可以说,《清议报》诗词真正拉开了晚清报刊诗词发展与演化的大幕。  相似文献   

11.
吴梅村,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主要以诗名。梅村词现存仅一百多首,不及其诗的十分之一,却自成一格,别具特色。吴梅村独特的人生历程,使他常借助词这一文学样式,表达与诗不同的一些情感。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一生中曾多次到当涂、游采石,存在当涂写的诗文有数十篇,但写采石的却仅存《夜泊牛渚怀古》和《横江词六首》。此外,今本李集中《姑孰十咏》之一有《牛渚矶》一首。但这《姑孰十咏》,从苏轼到陆游,都认为是伪作。据王安国认为是李赤所作,当前秘阁所藏有《李赤集》,集子里有这十首诗。今《全唐诗》卷四七二即据之作为李赤诗,题下注云:“一作李白诗。”《全唐诗》所收李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诗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还说到也曾游宣州,发狂病,遇厕鬼而死。可知李赤实有其人。唯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吴地文人对于倪瓒《江南春》的唱和,是吴中文坛的一件胜事。本文认为,《江南春》是诗而非词,是两章而非三首。因为倪瓒野逸人格的魅力和"江南春"题目的包容性,遂使得这一首普通的题画诗,经江南文人的群起追和,成了一种不可取代的文化符号与文学经典。《江南春》唱和的文化意味,就在于通过沈周、祝允明、文征明等人的次第追和,吴地文人自觉不自觉地发现或发掘出了带有吴文化性格的精神意脉;同时也意味着他们通过"选边站队"、"集体发声"的方式,昭示着"江南文化共同体"的存在,表现了吴地文人拥江南文化以自重,宁作偏裨、自领一队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4.
我不是一个特别懂诗的人,平时对诗的关注也不多,是这本《爱,可以这样表达》让我对诗尤其现代诗产生浓厚兴趣,促使我静下心来沉浸到一首首诗的意境中,触碰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爱的理解和表达.好诗就该这样.  相似文献   

15.
南宋吴英《梦窗词》幽邃丽密,索解之难,论咸以为比于唐诗中之李商隐。本就其10首诗的解读问题,与陈洵、杨铁夫、刘永济先生等近世词学名家商榷,提出了一系列新见。  相似文献   

16.
《向鹿原》电影片尾曲老腔吼得震耳,但因为这段只有四句的小诗,自称是原作者的渭南人王元朝以侵权为南将影片的联合出品单位和发行方告上法庭。记者近日获悉,渭南市中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相似文献   

17.
张磊 《江淮法治》2011,(15):40-41
“仰君大笔著人生。难得三思万里行。从政因勤成学富,腹藏明月伴清风”。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农村小学校长,他的名字叫李伯云。诗的标题是《咏三思》。“三思”,即萧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广友在2007年以来出版的三本专著:《学与思》、《行与思》和《督与思》。  相似文献   

18.
清人纪昀曾就范成大的方志著作《桂海虞衡志》提出过这样的猜测:“成大《石湖诗集》,凡经历之地,山川风土,多记以诗。其中第十四卷自注皆桂林作,而咏花惟有《红豆蔻》一首,咏果惟有卢橘一首(按:石湖集中有《燕台后卢橘一株冬前先开极香》),至咏游览惟有栖霞洞一首,佛子岩一首,其见于诗注者,亦仅蛮茶、老酒、蚺蛇皮腰鼓、象皮兜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两个真实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湖北某市一初中生突发奇想,在几家报刊上登载了编选新诗的广告,限定一人两首,收工本费60元。短短的时间里,他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万余首诗,工本费近4万元。尔后他付出3000元从某出版社买了个书号,印成32开的所谓《中国当代诗歌精粹》,按人头寄给应征者。剩余的钱买了BP机、皮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读者诤言编辑同志:2006年第四期《四年前,我杀害了亲人》一文读后让人心情难以平静。目前青少年犯罪已经是社会一大问题,而这篇文章则让我们不得不反省与沉思。社会和家庭都有对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的责任,但是有的家庭因为“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愿而采取了极端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