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刑法》第188条规定,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对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作了补充。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否司法人员,利用职务包庇、窝藏走私、套汇、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盗窃、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和索取、收受贿赂的犯罪分子(以下简称“八种犯罪”)隐瞒、掩饰他们的犯罪事实的,都依照《刑法》第188条徇私舞弊罪的规定处罚。从此,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由司法工作人员扩大到国家工作人员,但是,仅限于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之便,隐瞒、掩饰上述八种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
浅议不作为形式的徇私舞弊犯罪刘琪徇私舞弊犯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做在法裁判的行为。徇私舞弊犯罪是一种导致司法腐败的严重渎职犯罪。通常情况下是行为人在明确的犯罪故意支配下...  相似文献   

3.
完善执法人员枉法犯罪立法的几点思考陈祖吉目前,执法人员枉法犯罪由我国刑法第188条徇私舞弊罪规定,这一条文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主体过于狭窄,仅限于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把大量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排除在外。二是侵犯的客体过于狭窄,虽然刑...  相似文献   

4.
徇私舞弊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我国《刑法》虽然没有规定徇私舞弊罪,但规定了很多徇私舞弊型犯罪,这些犯罪既不同于滥用职权,又不是玩忽职守,而是一种新的犯罪行为。立法单独设立徇私舞弊罪,既符合法理,也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5.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犯罪 主体 我国的不少刑事单行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刑事责任作了规定,这些规定扩大了原刑法中徇私舞弊罪主体仅限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范围,是对刑法第188条的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查处徇私舞弊犯罪案件刍议王伦轩,董同会近年来,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严重腐败现象之一,引起了人民群众及党和国家的极大关注。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高检院明确提出要把查办徇私舞弊犯罪案件作为法纪检察工作...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共同打击的严重犯罪现象。职务犯罪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和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职务犯罪是典型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徇私舞弊犯罪的法律思考陈祖吉近几年来,监狱为牟取单位或小集体不当利益,监狱司法工作人员因徇私情或谋私利,在为在押犯人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手续中,弄虚作假,帮助罪犯逃避刑罚惩罚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行为,损害国家司法机关的形象,损害国家法律的严...  相似文献   

9.
2002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对于惩治渎职犯罪,维护国家权力行使的廉洁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该立法解释涉及的有关问题介绍如下:一、立法背景我国刑法专设渎职罪一章。1997年修改刑法时,将本章所规定的犯罪主体由国家工作人员修改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要考虑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着国家公权力,这些人员如果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社会危害较大。为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力,有必要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相似文献   

10.
徐玉 《山东审判》2002,(5):52-54
渎职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危害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责活动,情节严重或者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或者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一般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包括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军事机关等国家机关中依法从事公  相似文献   

11.
俞维 《中国检察官》2010,(12):64-65
在企业转让过程中,受利益诱惑,容易发生地方税务工作人员的徇私舞弊征税款的渎职犯罪。为能顺利侦破此类犯罪,应当从线索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河北法学》1987年第二期刊登了魏东芬《税务干部私自给多个纳税户免税应定何罪》(下称“魏文”)一文,认为:曹、李二人先后免征税款二万五千九百余元的行为应构成徇私舞弊罪,对此,笔者持否定态度。理由是: 一、曹、李二人不具备徇私舞弊罪所要求的特殊主体资格。按照《刑法》规定,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司法工作人员”,此点“魏文”并不否认。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三)项的规定虽对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范围作了扩大解释,它也仅限于将包庇、窝藏犯有走私、套贿、投机倒把、盗窃、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受贿等罪的犯罪分子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徇私舞弊罪论处。其中并未指明对包庇偷税者的国家工作人员也要按该罪处罚。因此,魏文援引《决定》第(三)项以说明曹、李的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二、曹、李二人的行为不属于作为徇私舞弊罪客观要件的包庇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和《决定》第(三)项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是实施了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才能按徇私舞弊罪处罚。如果被包庇的对象不是“犯罪分子”,其包庇行为则不具备受刑事制裁的前提条件。诚如魏文所指出的那样,曹、李虽包庇纳税户达三十多个,“总的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少数公安、司法干警及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案件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腐败现象之一。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各级检察机关将查处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犯罪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徇私舞弊罪在具体法律适用上存有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查案进程及打击力度。在此,笔者结合当前司法实践,就徇私舞弊罪司法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两法实施以来,法纪部门在查办渎职罪案过程中,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渎职犯罪大都与其他经济类犯罪相交织,其中以受贿犯罪尤为突出。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犯罪的同时,一般伴有受贿犯罪。渎职犯罪中交织受贿犯罪,这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呢?该如何定罪处罚?笔者结合1998年我们查处的一起海关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放纵走私的新罪名案件,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徇私舞弊罪的修改完善冯军徇私舞弊犯罪是一种与职务相关的渎职犯罪。也是一种典型的腐败,从严惩治这类犯罪,不仅是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也是法纪检察工作的难点。为了推动对该类犯罪的查办工作,笔者试对修订前、后刑法关于徇私舞弊犯罪规定之不同作一分析。一、法条增多...  相似文献   

16.
徇私舞弊罪的主体扩大后,司法实践中常因某种人能否成为该罪主体而发生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此类犯罪的查处。基于此,作者提出:1.恢复徇私舞弊罪的原意,使之仅限定为司法人员滥用司法权在法追诉、裁判的行为。2.在包庇罪中增设一款,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庇护犯罪分子的,从重或加重处罚。3.增设滥用职权罪,把行政人员不履行或滥用职权的故意犯罪行为归入此罪。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人员”构成徇私舞弊罪主体初探罗江梅徇私舞弊罪,是指司法人员徇私舞弊,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究,或者故意颠倒黑白做枉法裁判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司法人员)利用职务包庇、窝藏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所列的七种犯...  相似文献   

18.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侵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犯罪。它除了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受贿罪,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罪,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罪,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罪,私放罪犯罪,妨害邮电通讯罪外,还包括分则第二章的从事生产管理人员强令工人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则第三章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走私、投机倒把罪,分则第四章的刑讯逼供罪,报复陷害罪,分则第五章的贪污罪等。后五种罪虽然所侵犯的主要客体有所不同,但都是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的犯罪,而且都侵害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因此也是属于职务上犯罪,故一并加以研究。由于牵涉范围较广,本文仅就与当前司法实践有关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犯罪心理学认为,任何犯罪都是犯罪人在一系列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发生的,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在表现,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因此,掌握徇私舞弊犯罪人员的心理牲,并以此作为我们打击徇私舞弊犯罪的突破口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徇私舞弊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犯罪心理特征: 第一、侥幸心理。因为,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是  相似文献   

20.
刑诉法、刑法修改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罪案有所调整,其中法纪检察部门负责受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主要是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三大类犯罪)以及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