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与《正义论》相比,《政治自由主义》有两点不同:第一,《正义论》的主题是正义,《政治自由主义》的主题则是合法性;第二,《正义论》的证明诉诸原初状态和道德心理学,而《政治自由主义》的证明则诉诸公共理性。两点不同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即罗尔斯都用公共理性来证明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康德式道德人格理想与价值信念曾是罗尔斯确立正义原则的思想指南,康德式契约论和建构主义也是罗尔斯一度认可的证成模式.基于现代社会理性多元论的事实,罗尔斯最终否弃了康德式思想进路和道德信念.脱离康德实践哲学的基本理念,割裂个体自律与公共自律的关联,模糊达至共识与宽容的边界,导致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无法得到充分辩护.为此需要深入阐释康德实践哲学蕴含的公共自律精神,重构罗尔斯政治哲学的道德基础,确立合理的政治证成方案,进而为保障政治共同体的稳定与持存提供更坚实的思想方案.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对"公共理性"的阐述首先出现在他的巨著《政治自由主义》当中。这本书展现了罗尔斯对政治分歧和自由民主制度所面临风险的深度关切,特别是宗教和全整学说的社会影响。在部分西方国家里,比如美国,宗教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社会和政治作用。罗尔斯提出"公共理性"概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仰的持有者(无论是对宗教还是对世俗的全整学说)当其信仰在民主政治制度之下不能繁荣,甚至是走向衰落的时候,他们赞成民主政治制度如何可能?罗尔斯试图以自由主义价值为主导建立一个合理的多元社会,在这个社会当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美国的社会现实看,罗尔斯的构想是成功的,值得借鉴的。就如何建立一个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各种学说,文化和谐并存的社会理想而言,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领域的理想主义者相信,能够建立起约束国际政治行为的正义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世界和平.现实主义理论却出于权力和利益考虑,视此种观点为乌托邦.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试图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为多元世界提供政治自由主义的世界正义观念.他以"公平正义"为逻辑起点,以人民为主体,用宽容来协调,把国内正义扩展到国际关系领域.虽然该理论实质上还是自由主义的乌托邦,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仍不失为一个富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一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名著。它从道德主体、分配原则、社会契约等角度展开论述,指证了罗尔斯为代表的“政府自由主义”学说的偏颇,并据此提出了“正义内在于善”的思想。本书结构严谨,论述精妙,见解深刻,故被西方学界视为少数几部有影响的挑战罗尔斯理论的力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以其“公平正义论”享誉当代。这一“公平正义论”在其后期代表作《政治自由主义》中得以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并转换、重构为一种系统的“政治的正义观念”。但在“公平正义论”的政治转型基础上的政治正义论,是借助某些基本理念得以表达的独立观点,其主题是民主政体的“基本结构”,它在寻求多元社会的正义共识之举时面临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洛克和罗尔斯分别是传统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的代表,二者都以契约论的逻辑形式实现了对自由平等理想的追求;诺齐克与罗尔斯都确立了自由的优先性,但前者强调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及"最弱意义国家"理论,后者则提出应当通过再分配的方式改善"最少受惠者"的利益。文章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对罗尔斯自由平等思想作了简要评价,并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结出罗尔斯自由平等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桑德尔就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康德式自我”展开了激烈的批判,部分地导致了罗尔斯对自己理论的修正,即将正义理论限制于政治范围。即便如此,桑德尔仍继续追击,认为政治自由主义的预设政治正当优先于善,仍存在致命的局限。两人的论战围绕着国家的中立性展开。但无论如何,两人都没有否认以“国家中立性”为中轴的既有宪政根本制度,实质上这种分歧相当有限,只能是在诸如政策等层面成立。  相似文献   

9.
奥克肖特与罗尔斯都是西方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其自由观的分歧涉及当代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奥克肖特对罗尔斯自由观的批判论证了政治理性、国家构建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也表明了奥克肖特本人对自由主义的观点。奥克肖特阐释了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易使国家构建产生工具主义倾向,意识到政治权威蕴含对政治理性的丰富思考,论证了理性主义构建的平等将最终侵犯个人自由。这为思考转型期的中国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两个正义的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体现,笔者以罗尔斯正义观为视角从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社会现实,根据罗尔斯正义观的启示,认为制度是解决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期的政治哲学受到了来自行为主义的强烈批判,后者认为真正的政治学应当是价值中立的政治科学,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哲学的衰落。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为代表,政治哲学走上了复兴的道路。罗尔斯对于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超越了古典契约论和功利主义的论证逻辑,其"思维实验"的方法具有非自明性、可反复性、结论唯一性等特点,这是其对传统政治哲学的超越。尽管赞成与反对的声音不一,但是大部分学者都承认其论证逻辑有着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探讨了两个正义原则对于社会基本结构的安排,对于社会权利和义务、社会财富和利益的划分,将纯粹程序正义应用于社会制度,通过差别原则为最少受惠者谋求最大利益。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产生有其特定经济政治背景,但与马克思主义的分配思想有相似之处,这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有借鉴的裨益。  相似文献   

13.
正义之于制度犹如真理之于思想.正义是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是整个制度伦理的价值基础和底线.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重要价值一样".从人类历史来看,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评价一切制度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于功利主义主导法律和政治理论之际,罗尔斯的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构建的正义理论使之发生了转变,在复兴了社会契约理论的同时亦光大了道德哲学.然而,随着后现代哲学反基础主义影响的日益扩大,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正义理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此种情况下,罗尔斯在后期的著作中对其进行了修正,完成了从普适正义到"重叠共识"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正义一直是作为理想性社会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罗尔斯政治哲学的基本命题即正义理论。从社会制度维度重新解读罗尔斯设计的两个基本正义原则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把握罗尔斯正义理论对建构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论证,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群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的主流学说之一,其产生有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政治文化背景。从社会发展来看,贫富分化和新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加强人际联合已经成为时代的必须,且与新型知识经济等经济发展模式相应的新社群正在兴起。从政治文化背景来看,社群主义思潮的产生与自由主义鼓吹权利神圣导致美德沦失的时代问题密切相连。从理论前提看,罗尔斯等自由主义的正义论、“新人权运动”或“第三代人权运动”等为社群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试图构造一种纯粹“政治的”自由主义理论,但批评者们认为,民主政治的过程与议题本身却在其中却被排除了,这使得“政治”自由主义的可能性成了疑问。本文力图证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目标不在民主的政治行动本身,而是寻求这种民主得以可能的条件。同时,它对这些条件的寻求乃是以公共理性与协商民主的方式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政治自由主义一方面保证了自己的政治性质,同时又把民主政治与公共领域的力量推进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结果,国家的强制性权力成了公共领域的产物,而不是其对立面。这一点体现了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之闻的一个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德国纳粹极权统治和"领袖原则"的反思,哈贝马斯提出了"公共领域"这一独具内涵的概念。哈贝马斯力图将西方近代以来具有个人主体性的"市民社会"概念改造成具有公共性的"公共领域"概念,从而把分散的个人力量凝聚为具有批判精神的公共舆论,以抵制国家权力和领袖权威对社会力量的排挤和公民权益的侵蚀。但这一理论努力却遭受来自社群主义者沃尔泽、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多元主义者麦卡锡等思想家的理论质疑。尽管公共领域思想也存在理性共识达成和公共舆论去私人化的困难,但它决不是远离现实的"乌托邦"概念,"公共领域"内涵的一系列积极的观念(包括具有经济力量和理性能力的公众参与、基于公共舆论力量的公共批判、超越于私人利益博弈的公共性立场)为公共治理实践提供了推动力量和思路指向。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罗尔斯的正义论思想中 ,程序正义占有较大的比重。他对程序正义所作的纯粹的程序正义、完善的程序正义和不完善的程序正义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它将我们评价一项决策或法规公正与否的视野引入不仅注重结果的公正性 ,更要关注其程序是否公正的领域。这对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具有同一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公平正义观都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公平现象的深刻反思,并且他们都极为关注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关注社会平等问题。马克思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来关注现实现人的不平等状况,而罗尔斯则从逻辑设定的"无知之幕"之后区别原则下引申出正义原则,继而论证平等问题,这和马克思的正义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