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辉 《法人》2023,(3):47-49
<正>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下称“数据二十条”),以解决市场主体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创新数据产权观念,淡化所有权,强调使用权,聚焦数据使用权流通,为企业数据合规应用打开新空间,为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价值释放注入生机与活力。学好用好“数据二十条”,央企可以强化数据合规使用体系建设,通过合规交易创造数据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彬  李希 《中国律师》2023,(6):87-89
<正>2022年12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下称《数据二十条》),明确数据处理主体应当履行数据合规主体责任、社会责任,提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的数据合规治理体系。律师作为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可以通过参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协助相关部门完成评估、整改方面的法律事务、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等方式,积极参与共建数据合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韩曜旭  张露婷 《法人》2023,(12):41-43
<正>11月10日,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下称“数据先行区”)启动活动在北京数据先行区管理服务中心成功举办。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方案》《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政策清单》。数据先行区的定位是,在全市特定区域,按照适应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特征的新型监管方式建立先行先试机制,加快建设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和数据要素集聚区。检察机关利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进行了部署。人民调解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间调解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蕴含着自治、法治、  相似文献   

5.
2003年6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76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格执行&lt;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gt;有关惩戒制度的若干规定》(简称:“二十条若干规定”)。“二十条若干规定”的出台,为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执纪依据,标志着人民法院廉政建设的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每一位法院工作人员必须牢记在心的规范性文件。笔者认为,“二十条若干规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数据二十条”首创“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该制度的构建需从私法角度证成数据产权“三权分置”的正当性,为数据产权运行提供法治保障。基于产权结构多元化和民事权利确权授权理论,数据产权“三权分置”所蕴涵的私法逻辑在于——数据产权“三权分置”从淡化所有权观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数据资源持有权,并在数据资源持有权与数据加工使用权“二权分置”的基础上提出数据产品经营权,由此构建了数据产权“三权分置”的框架。三重授权成为数据产权“三权分置”的基本实现路径,而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的登记新方式有利于数据产权及其交易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惠宁宁 《法人》2023,(5):26-28
<正>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中的基础资源和核心要素。未来,数据交易将形成庞大市场。随着数据交易市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数据确权、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流通管控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数据交易市场健康发展需超前规划、完善治理。当前,数据交易在产权界定、配置模式、定价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有待探索的议题,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对制度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迈过了全面实施六周年的时间节点,检察公益诉讼立法工作全面推开,制度实践与理论研究均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2023年检察公益诉讼实践发展情况(一)以专门立法为牵引,持续为检察公益诉讼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冰 《政法论坛》2023,(2):48-59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能源数据规模及数据运用能力逐步成为我国能源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的占有、控制、共享与开发成为制定“碳中和”等能源政策的重要基础。建立能源数据安全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国家能源体系的安全,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规范能源数据的合理使用。在分类分级原则指导下,根据能源数据特点,建立能源数据管理秩序,依据自决权限制理论扫清内部安全管控的私权障碍,在公共利益信托理论的支持下强化外部安全监管力度。在内外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包括能源数据分类分级、内部数据安全管控和外部数据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 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工作的深入,迫切需要从速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法,尽快将国家安全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以进一步加强反间防特工作。一、制定国家安全法的根据宪法第53、54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保守国家机密,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宪法第32条又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第28条还规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活动”。宪法这些规定是我们制定安全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不仅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机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社会治理从“社会建设”领域调整为“国家安全”范畴,这并非是内容的简单位移,而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全方位变迁。我国社会治理效能体现的关键在基层,核心在基层,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视角下主要集中于制度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行动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六个层面。从这六个维度出发探讨国家安全和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二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不断向国家安全赋能。  相似文献   

12.
徐伟 《当代法学》2024,(1):121-133
公共数据权属是构建数据产权制度、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前提性问题。公共数据权属的认定取决于作为权利客体的公共数据的法律属性,公共数据具有财产属性和公共属性决定了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公共数据权益是一种内含利益由全民共享的财产权。《宪法》第12条为公共数据宪法上国家所有提供了规范依据,这意味着法律应为公共数据实现“不可侵犯”和“合理利用”提供制度供给。《民法典》第246条是公共数据宪法上国家所有向民法上国家所有权转化的通道,公共数据民法上国家所有权决定了公共数据所有权的权利享有主体、权利客体范围、权利内容和权利行使限制。公共数据国家所有(权)的证成,为公共数据确权提供了理论和规范依据,有助于公共数据流通规则的合理构建,且决定了应以“公共”属性为基础建立公共数据收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公选已度过初创期,制度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如何把这些框架“填充”好。让公选制度更加“丰满”起来,将成为未来各地公选创新试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陈兵 《法学》2023,(10):156-171
数据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因为其不仅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原料和创新要素,也具有巨大的市场交易价值与交易需求。近年来,国家在顶层设计和相关具体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对数据要素的全周期治理给予了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过程复杂,各环节相互关联,通过全周期治理能够充分审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具有可及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当前,面对数据要素全周期治理中数据权属制度待落地、数据交易市场秩序待规范、数据市场竞争规则待明晰、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待提升等问题,建议以“与数据相关行为”为基准细化数据权属设置;明确数据交易中心(所)在数据要素市场化中的地位;规范数据市场竞争行为,完善数据竞争规制方法,将认定的重点转向竞争行为正当性标准;细化数据安全规则相关内容,从内外两个层面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形成法治架构下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全周期治理格局与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新 《中外法学》1995,(1):64-65
<正>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制定和颁布为解决国家损害事实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如果不切实实施此法,它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对它的实施,切实使其运作起来,使其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在我国现实情况下,这部国家赔偿法的运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主要体现在: 1.法律基础 纵观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部规定国家赔偿责任的基本法是在宪法、民法、行政诉讼法和其他许多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成熟、发展起来的。早在1954年宪法中,就明确规定:“由于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982年宪法对此重新作了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条规定是制定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宪法依据。随后,《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土地法》、  相似文献   

16.
<正>数据被誉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公共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近年来也加快了商业化利用的步伐。《网络安全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发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技术,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法律保护与政策支持下,市场主体可以利用依法获取的公共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形成大数据产品或服务。例如,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数据价值收益的分配问题,已成为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激励相容的关键。法律作为保障社会公平、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力量,应通过明确数据主体的收益权限及其实现方式,促成数据处理者和数据主体对数据要素价值的制度化共享,实现个人数据收益分配正义。个人数据的非排他性和弱竞争性特质为共享型数据财产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客体基础。此种共享型财产制度赋予个人非排他地支配和使用其数据以获取收益的权利,并依托以数据信托为代表的集体治理模式为个人行权提供支撑机制,以此破解数据要素与特定主体的排他绑定,实现不同主体对个人数据的“共同使用、共享收益”。  相似文献   

18.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的施行与《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意味着我国数据出境安全制度初步形成。不过,这种制度仍然存在体系程度不足的现实问题:一是内在体系层面的部分制度内容交叉;二是外在体系层面的制度关联性不足;三是现有体系架构有待上位法依据支撑。数据出境安全规则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仅以信息自主权等理论难以解释制度实施层面的现实问题,因而有必要按照“识别、评估、缓解、预防”的数据安全风险管理逻辑,将数据出境风险划分为国家安全风险、违约责任风险、技术安全风险、其他未知风险四类,并按照风险水平采用“安全评估单列,其他制度互补”的体系架构解决对应的数据出境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的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20.
朱孝清 《法学研究》2010,(2):123-135
将英文中的“public prosecution”翻译为“检察”,是因为西方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察机关均具有监督属性,且含义与我国历史上的御史制度有契合之处。以公诉为主的职能、监督的属性、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目的、国家与社会公益代表的身份,四者共同构成“检察”的内涵。如果将检察内涵中的四个要素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就有可能在理论或实践上出现谬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