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城市低碳化,不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无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石家庄市低碳城市建设受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低碳技术水平等阻力因素制约,从总体上看尚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提高能效与优化能源构成双策并举,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与低碳建筑系统,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等举措,破除阻力因素,加快石家庄市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针对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规划、分步骤地推进.低碳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涉及到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内容,为了有效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应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鼓励发展低碳产业、积极发展低碳建筑和住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等方面入手,构建起全面切实可行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能源活动现状分析入手,得出辽宁省能源消费呈现增速明显、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等三大特征。文章对辽宁省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状况进行了剖析,提出通过建立低碳发展制度体系、引导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创建城市建设低碳化模式、提高公众低碳意识等途径,来加快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低碳经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寻求政策、体制机制、技术和资金等要素支撑,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的相关产业,改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和创自主创新,开展低碳试点,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并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5.
正低碳城市,即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以倡导低碳生活为特征的城市。随着聚集的人口和产业迅速增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推进低碳发展,必须着力建设低碳城市。我省建设低碳城市,不仅具有客观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首先,我省的能源结构正在改善。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总量减排的经验证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我省能源资  相似文献   

6.
李向阳  黄芳  李瑞晴 《唯实》2010,(8):169-174
发展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南京走向低碳城市面临着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的现实挑战。立足自身实际,南京应从发展能源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技术低碳等四个方面入手,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建设低碳城市涉及城市问题的诸多方面,需要将低碳理念贯彻于城市建设之中。绿道网络的构建利于实现城市结构的低碳化、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和增加碳汇,这与低碳城市的技术路径高度契合。以绿道网络的理念来构建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策略,能够完善城市绿地在低碳城市发展中的缺环。将低碳理念融入绿道建设需要以公共政策优化作为绿道规划提升的先决条件,将公众的广泛认知和支持作为绿道建设发展的持续动力,以合理的规划原则和方法作为绿道建设低碳化的核心所在,把绿色的建设方式作为绿道建设低碳化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工业文明是当前城市生态困境的根本原因,接受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指导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它的基本思路是城市的生态化。低碳城市建设应以"亲自然"、"爱自然"、"敬自然"为基本价值理念。要防止三种倾向,即创新低碳城市的发展机制,防止低碳建设的庸俗化;创新低碳城市的保障机制,防止低碳建设的形式化;创新低碳城市的动力机制,防止低碳建设的片面化。低碳城市正是城市生态化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和表现形式,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它除了自身的个性之外,也有城市生态化过程中的共性,承担着扬弃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低碳产业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发展阶段、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推进低碳产业的健康发展要破除认识误区,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提高低碳技术水平,构建完善的支撑体系,实现低碳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融合并进,并与区域功能定位的要求耦合.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成为本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在城市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大力发展低碳建筑;促进农村低碳化建设;设立碳基金,鼓励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进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等措施,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以节约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这些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短期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应采取一些措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包括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优化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制定和创新政策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对低碳经济专门的基础性立法,加之低碳技术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城市低碳生活立法缺失等,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因此,应制定以《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法》为纲领的立法体系,制定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低碳立法,通过城市低碳生活立法构建低碳社会,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发展体制和法制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鞍山作为典型的资源型高耗能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同时,鞍山市又是辽宁省低碳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担负着为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特别是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成功经验的重任,因此,鞍山亟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由此可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在这场新经济浪潮中,发达国家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在消费模式、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法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做工作,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低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世纪桥》2010,(9):87-87,90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高耗能以及高碳排放量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自从低碳经济观念的提出,世界各国都开始注意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寻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桂林作为我国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尤其重要,应对其经济结构进行重整和调整,将桂林建设成为一个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模式和方向的城市,将桂林市民的理念改变成为一种全新的低碳生活理念与行为是目前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碳锁定"与技术创新的"解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类无节制地消耗煤炭、石油等碳资源,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致使自然环境严重污染,全球气温不断上升,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危机.近代工业国家发展大多依赖于碳能源,许多技术、制度度都建立在碳能源基础上,在技术和制度共同演进的过程中,经济增长路径长期依赖于碳能源的消耗而难以摈弃,已形成了"碳锁定"状态.文章从低碳经济内涵、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入手,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碳锁定"产生的原因,计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实际,提出从建立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相关技术、营造低碳生活方式所需要的技术等方面寻求"解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低碳社会的建设与能源利用方式直接相关。内蒙古作为能源大区,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困境重重: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内蒙古低碳化的一大制约: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能源科技落后,高消耗、高排放的局面难以扭转;低碳生活方式尚需长期适应。必须加快内蒙古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加速低碳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防止投资向煤炭行业集中的“锁定效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变革煤炭使用技术.使之转化为清洁能源;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构建低碳视域下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赖文兴 《世纪桥》2011,(21):67-68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全世界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有利于现代能源服务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而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科技支撑的力量不容小觑。科技创新将开辟低碳经济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