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010年撞船事件和2012年日本"购岛议题"使得中日关系紧张气氛持续升级。不同于2005年前后的"政冷经热",现阶段中日关系已对贸易关系产生了显著冲击。对此,我们基于内生结构断点的方法,以2008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为分界点,将2002—2012年中日政治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经历了三种状态:较弱、无影响、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由于政治关系的影响较弱,经济上的有利因素容易抵消政治的负面影响,因此表现出了"政冷经热"。在第三阶段,政治关系恶化对贸易的影响显著强化,同时经济指标走弱,由此出现了"政冷经冷"。结果还显示:由于双边关系紧张,201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潜在损失313亿—318亿美元,日本损失为368亿—379亿美元,高出中国近20%。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的国际权力均衡的角度看,在中日美国力的竞争中,中国在上升,日本处于守势,美国则努力维持原状。这种趋势引起日美两国特别是日本的担忧,使日美努力巩固双边同盟。中国信心增强,民族主义上升,对日本重要性的估计降低。但是,应当对这种力量对比变化的可持续性保持谨慎态度。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看,从应对全球化负面影响的能力看,中国面临的挑战最大,需要同日美加强合作,摈弃美国高欲望、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向日本的节约型发展模式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2002年10月4日-5日在岛根县联合举办的“东北亚的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30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详细论述了中日贸易和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日本对华ODA和中日经贸合作发展的前景,作者认为,中日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中“双赢”效果最突出的领域,是长期稳定双边关系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1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沽篪和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分别代表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2007年度日本政府对华日元贷款政府换文,这是日本最后一次对华提供低息长期贷款。日本早在2005年就宣布将于2008年度终止新的对华日元贷款项目,并且从2004年度开始逐年减少对华日元贷款额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最剧烈的一次变化以及中国国内政治的一次巨大动荡,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都纷纷制裁中国或想要改变中国。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实施了灵活的外交政策,很快打破了暂时的孤立状态,并更加开放和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其中,对日本的政策也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与日本对华政策的不同变化而逐渐调整成形,即一方面基于同日本的友好而谋求建立一种面向21世纪的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对日本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6.
40年前,也就是日本投降27年之后,中国掩埋了历史的巨痛和伤害,和日本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和日本结束不正常状态,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一段无比艰辛的路,中日都走得磕磕绊绊。和德国将纳粹历史解释为一段歧途不同,日本文化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回旋空间,日本整个近代国家认同始于明治维新,并没有把二战后和平发展的日本与此前侵略亚洲的日本割裂开来。这注定了中日对历史有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日本政府一直实行"政经分离"的对华政策,一方面追随美国承认台湾当局,另一方面逐渐扩大与大陆之间的民间贸易。到1962年,中日缔结了战后第一个长期民间贸易备忘录(LT贸易),双边贸易有了新的发展。然而,台湾当局利用日本国内的亲台湾派等渠道极力阻挠。由于这一问题与日本的国内政治斗争相纠缠,池田内阁最终对台作出妥协,使中日民间贸易遭受挫折。本文充分利用中、日、英三种文字的第一手资料,再现了这一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述"政经分离"原则的内在矛盾以及日本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中日美都是国际性的大国。从经济实力的角度看,美国是超级大国,日本是经济第二大国,中国已超越德国,排行第三,而且马上就会超越日本,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更有人预测,按照现在中美的经济成长速度,在20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会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美国不仅是经济第一大国,其政治,军事,外交力量,都属一流。而经济第二强国的日本,自从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时有好转,但过去20年来,总的来说,经济还是萎靡不振,还未能踏上全面复苏的轨道。无可否认,日本虽是个经济大国,但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很大程度上还是从属于美国;况且在日本国土上,还有美国的军事基地;日本和俄罗斯之间,还存在着北方四岛领土争端。日本怎能不耿耿于怀?中日美关系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边关系,但却是既不均衡也不稳定的三边关系。在中国崛起、美国遭受金融危机重创、日本政局频繁更迭的大背景下,在普天间基地迁移、天安舰事件的影响下,中日美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中日美关系的新棋局上,中国要如何谋篇布局?2010年6月,在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教授林华生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环太平洋和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魏志江教授,就以上话题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9.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年近九旬老人曾我祐次先生率日本"日中友好2l之会"成员访华的第15个年头。2001年起,曾我老先生满怀日中友好之情,不顾重病缠身、年事渐高,每年坚持到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带动一大批日本社会各界民众参与其中。15年来,曾我老先生以及"日中友好21之会"的朋友们见证了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也经历了中日关系十几年来的起起伏伏。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我们书面采访了曾我老先生及来华植树的部分成员,将通过连载的形式,共同回顾他们15载植树历史,倾听日本民间对中国和中日友好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而甲午战争爆发的前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国际环境最好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当时中国在世界东方建立了亚洲最为强大的海军舰队,即北洋水师。这使始终抱有向海外扩张野心的日本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1.
周永生 《南风窗》2012,(16):38-40
由于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等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初期并没有根本解决,加之受到日本右派势力、亲台势力等的干扰,随着中日两国交往的进一步深化,原来在友好旗帜下掩盖的矛盾逐渐暴露并有日益突出的趋势。40年前(1972年)的9月29日,中日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简称《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和日本结束不正常状态,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非研究日本问题且从未到过日本的中国人,我对日本的主要印象,一直停留在日本遣唐使赴唐学习域外先进文明、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华灿烂文化以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日两国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的历史层面。2011年2月底,  相似文献   

13.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1):14-16
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没有健康平和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一个国家的前途终归有限。这是我们在学习日本的过程中不应该忘记的。5月6日到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名为"暖春之旅"的访问。访日期间,日本天皇三次和胡锦涛见面,胡应邀在日本知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发表演讲,并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订题为《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政治文件.这是继1972年建交时的"中日联合公报",1978年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的"中日联合声明"之后中日之间的第四份重要政治文件。  相似文献   

14.
赵亮 《工会博览》2011,(6):280-281
中国人民英勇的卫国战争—抗日战争,上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就开始的不畏牺牲的斗争,全面爆发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国日本两国军队第一场全面的大战则是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在淞沪地区的大战,这次大战中日两国投入军队近百万,是一次陆海空三个兵种全方位立体化的大规模会战,其战役激烈程度在二战整个国际战场的角度看也属...  相似文献   

15.
一 无须什么专门知识,中国人都能讲讲日本。 在漫长历史里,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中国也总是对日本示惠,遣唐使等历代日本使者受到中国官府的厚待,中国民间则有鉴真大和尚这样的佛子悲愿行迹;近代以前的中日关系是中国文明影  相似文献   

16.
李晨 《当代世界》2015,(4):63-64
<正>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日本企业撤离中国现象时常见诸报端,各种议论纷繁复杂。认真厘清、客观看待并妥善应对该现象,对中国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更好运筹两国关系、促进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都大有裨益。部分日企出现撤离中国的现象近年,日企对中国投资总体呈下滑态势。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2014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跌至43.3亿美元,同比减少38.8%。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日本与台湾关系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历史上的日台关系从历史和地缘的角度看,无论是官方时期还是在非官方时期,日本始终重视与台湾的关系,这不足为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的台湾岛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它是中国向南出海、日本向西出海的必经之处,也可以说是汇合处或遭遇处,谁控制了这一地区就意味着从根本上阻住了对方的去路,因此地缘战略价值极为重要。台湾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彭佳屿、赤尾  相似文献   

18.
雷志华 《南风窗》2012,(20):26-28
东亚的岛屿争端并没有因美国的介入而得到解决,甚至呈现复杂化的趋势,但美国在这一地区强化同盟关系、调整军事部署的战略目标却正在——实现。奥巴马政府如何在亚太推进"再平衡"战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9月16日开始的对日本、中国和新西兰的访问是一个重要看点。因为帕内塔的到访,正值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急转直下之时,美国需要通过展现对日本这个关键盟友的"承诺"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07,(24):7-7
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发展都令人羡慕,两个国家的未来也紧密交织在一起。仅在上海,就居住了2万名日本人。而在日本的中国人数量更加可观:50万人的中国合法移民是日本的最大外国人群体,这些人不仅仅是厨师或者只是在便利店里值夜班,有超过8万名中国学生在日本大学里学习,占了日本外国大学生数量的2/3。  相似文献   

20.
中日邦交正常化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成为亚太和平的重要保障 1960年日美两国签订了"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由此,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在外交上一直追随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态度。1971年7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在日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