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中、俄分别是世界头号强国、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唯一可以和头号强国进行军事对抗的军事大国。这三个地缘政治大国之间的关系无论如何发展都会引发举世关注,而无论哪对双边关系紧张都会影响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国家利益至上的铁律下,大国之间必然存在博弈与合作。博弈固然不可避免,但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相互依赖越来越深的前提下,大国之间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更是必然选择。在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前后,中、美、俄三边关系经历了几度起伏。面对国际政治史上少见的这种情势反转,中、美、俄大三角会有一个怎样的走向?这种走向有多大的恒定性或变动性?处于美、俄之间中国如何自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否有望延续?本文约请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撰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00,(3)
在新的千年里,世界将会怎样? 有分析家认为,从宏观角度看,2000年世界仍将向多极化过渡,并呈现如下特点: 一超多强:这是就综合国力而言的。目前,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综合国力因素比较中,居突出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接下来,日本、俄罗斯、欧盟和中国系强国或强国集团,其中,日本是经济巨人,政治侏儒;俄罗斯是军事大国,但国力日衰;欧盟正在加速政治、经济、外交和防务联合,但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实体;中国的发展前景看好,但其综合国力与美国相比,差距甚大。有鉴于此,上述一超多强的世界战略格局尚不会改变。 政治多极化:这是就有关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而言的。目前,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新定义以来,美日同盟不断通过强化走向军事一体化和全球化.美国不是抑制而是推动日本重整军备,而日本也借助同盟追求更具进攻性的安全政策.美日同盟的强化并不意味着美日平等的"权利分享",而是体现出日本对美国战略的屈从.日本依赖美国的军事存在保证其安全并遏制中国,同时在经济上谋求同中国争夺地区合作的主导权.日本战略上的内在矛盾使其无法获得其他东亚国家的信任,也使东亚面临安全结构两极化的危险.构建和谐的东亚政治世界需要中美日建立稳定的三边合作关系,并最终将美日同盟纳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4.
孙立昕 《当代世界》2014,(11):48-50
<正>沙特是中东地区的政治大国、经济大国与宗教大国,在地区事务中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沙关系因地区形势风云变幻而产生裂隙,但未有质变,双方未来仍将保持紧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中东地区的新形势促使沙特采取多元化外交战略,也给中沙关系带来新机遇。美沙关系产生裂隙在中东形势变化及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冲击下,美沙关系出现裂隙,并牵动沙特与地区国家及主要大国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5.
赵博渊 《南风窗》2007,(7):11-11
3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东京与安倍晋三首相签署《日澳安保宣言》。该宣言对于日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多了个战略伙伴,还标志着日本在战后60年重返太平洋,更堪称战后日本外交走向自主与成熟的里程碑。对澳大利亚而言,由于中国是其北部经济复苏的最大外因,一碗水端平中日两头是其最稳妥的外交路线,所以它再三强调日澳安保不针对中国。至于与日本建立准同盟关系的动力,则可视为美澳、美日双同盟的自然衍生。  相似文献   

6.
姜跃春 《国际展望》2012,(1):26-33,47,115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作为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本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国家在东亚区域合作政策上采取何种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日本大国外交的趋向。野田新内阁已经明确表示参加TPP谈判。日本热切参加TPP谈判的主要意图是重振日本经济,在地区问题上纠偏中美关系,制约中国在地区合作进程中的影响。参加谈判可能给日本国内政治带来分裂,也将对东亚地区合作进程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7.
两岸及美国的学者2010年以来涉台外交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美国相对衰落、中国日益崛起,以及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美国"以台制华"的能力下降,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大局的冲击和干扰也在减少。然而,从美国"重返亚太"、美台军事关系发展、美国国内围绕"弃台论"的政策辩论,以及台湾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来看,本文认为,美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台制华"的固有战略,不希望两岸在东海、南海等问题上走得太近,美国仍然会在台湾"国际空间""国际经济空间"等问题上"搅局"。  相似文献   

8.
面对国内经济疲乏不振、两党政治斗争导致政治"失能"等现实,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大部分心思和精力不会倾注在外交问题上。但在挑战颇多的对外政策议程中,如何与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不能忽视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仍将维持"防范+接触"这一延续多年的总体框架,但需应对两国关系竞争性和相互依存程度同时上升的复杂局面。随着2020年左右中国经济总规模有望赶上甚至超越美国,奥巴马第二任期将是中美两国寻求"竞争性共存"之道  相似文献   

9.
跨入九十年代,日本统治阶层公开提出要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实现第三次开国。海湾危机,对日本提高国际地位的外交努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海部的"大国外交"遭到沉重打击 1989年8月海部俊树上台后提出"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变化中,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海部的外交构想在1990  相似文献   

10.
不远的将来、最快在2010年前后,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的"世界第二"与日本的"第二"有本质的不同。如何与届时的中国相处,日本必须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论日本与东盟的相互认知及双边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回顾战后日本-东盟关系演进的基础上。描述了两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时较为密切的全方位关系,到冷战结束以来平衡性与互动性更为突出的关系样式,分析了日本-东盟关系式样形成的内外原因,并对日本和东盟相互战略认知进行了探究。文章认为,在东亚国际格局变动的新时期里,日本-东盟关系将在前者以日美同盟为外交“基石”以及后者以“大国平衡战略”为标杆的基础上,日本将继续寻求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政策平衡点,而东盟则在继续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依然会将中、美、日为核心的世界大国和国际组织纳入并塑造为该地区的基本平衡力量。从东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并奉行灵活进取的地区多边主义,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日本与东盟国家颇为紧密的传统关系、尤其经济关系方面相应会面临三大效应的影响,将朝着平衡性、互动性、竞争性相对更为显著的发展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联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于2021年5月29日在锦江小礼堂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本文是部分与会专家的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加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重要引领。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是这一理论建设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方法论上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深厚的历史观、鲜明的时代性,以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价值观引领外交思想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于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为引导世界大变局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演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定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多赢发展。在海洋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海洋安全观涵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敏锐把握时代动向,对中国外交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2)
正是否以及何时对越南出售武器,很可能会被美国当作对中国施压的杠杆。在对中美外交上,越南正从"假平衡"转变为"真平衡"。5月23日,在越南访问的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将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毫无疑问,这是美越军事关系升温的重要标志。军事关系是衡量国家间政治互信的关键指标。美国对越军售全面解禁,  相似文献   

14.
媒体     
《南风窗》2011,(7):10-10
1美国是否该放弃台湾?【美】《外交》3-4月到目前为止,国际关系理论家关于中国的辩论已然分化为乐观的自由派和悲观的现实派。自由派认为,当前的国际秩序在经济和政治上是开放的,可以容纳中国的和平崛起。这种说法在美国和其他主要大国盛行。标准的现实派则认为,竞争将加剧;而最现实的人相信,中国会随着实力增强更果断地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这将反过来招致他国的制衡。中国近期在东海和南海强硬的海事请求以及美印日益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化"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当前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中美在努力推动"跨越太平洋的合作"、避免双方战略意图误判的同时,也在亚太地区就地区影响力和塑造力进行激烈的竞争。面对美国构建的亚太安全体系对中国的战略挤压,中国外交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部署,以更好地维护和拓展自身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6.
10多年来,美国的战略思想一直在关注作为东亚强国的中国的崛起。这种思想已经过时。中国已经是东亚的强国。 美国去年在伊拉克厮杀的时候,中国把时间花在了在亚洲展开一场外交友好攻势上。结果如何?去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在澳大利亚议会被观众喝倒彩的第二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却受到了这些议员长时间起立鼓掌的欢迎。中国作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演变为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是冷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环境问题成为中日关系中的重要课题,则是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显著特色。中日两国同处东亚,一衣带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快,潜力巨大;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两国的环境政策均对世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是举世公认的环境大国。因此,中日两国政府在双边关系中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既对两国关系重大,同时也具有世界意义。本文拟从中日环境关系入手,并将其纳入中日关系的总体框架下加以考察。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环境问题传统上届于一国内部的技术性问题,它是如何演变为中日之间的外交课题的?大  相似文献   

18.
与中国不可避免的“亲密接触”可能使东盟变得脆弱,也可能实行共同繁荣。当然,双方的期望一定都是后者。凭着决心和外交手腕,中国正稳步增强其经济、外交和军事影响,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在中国眼中,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是亚太地区的一极,是一股重要的地区力量。不久前,西方媒体已经发出警告:中国正在一个又一个地赶超世界经济大国,2005年超过了英国,目前离德国和日本已不太遥远。那么,毗邻中国的东盟地区该不该担忧呢?2006年10底至11月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同期还举行了第三届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是中美军事关系史上永载史册的阳光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句"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给中美两国带来了走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阴影的希望。但在中美军事关系刚刚预热之际,怀疑和看衰论者仍不绝其道,中美军事关系的改善是策略性的,还是战略性的?是短暂的,还是长远的?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回答"宽广的太平洋如何容纳中美两大军事力量"这一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4,(4):21-21
在安倍首相赴俄罗斯索契开展“奥运外交”的同一天,外相岸田文雄前往华盛顿开展“修复外交”。岸田文雄此行被外界解读为“修复”因安倍参拜靖陶神社而受损的日美关系。据日本媒体报道,岸田本次出访美国是在其本人的强烈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美国国务卿克里随后将访问中国和韩同,行程中没有日本。正因为如此,日本国内有声音认为此举造成“美国把日本抛在一边”的印象,所以日本有必要在克里出访前主动布局。某种程度上说,岸田此行拉开了2014年东北亚新一轮外交博弈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