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  相似文献   

2.
正"文革"期间盛行呼喊及写口号。各种集会、文章、大字报甚至检讨书,大都有几个口号。口号基本分为颂扬毛泽东、共产党和斗争阶级敌人两大类。最常用的两个词,是"万岁"和"打倒",爱憎分明,反映了"文革"的特点。生产建设、处理工作方面的口号,也是以"抓革命"为前提的。最常用而又最长的口号,一个是:"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是:"敬祝我们心中的红太  相似文献   

3.
胡汉华 《学习月刊》2010,(16):33-34
“文革”作为历史仅仅过去三十余年.人们对“文革”的记忆却很模糊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虽然在思想理论上和政治上否定了“文革”,但由于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不纠缠历史旧账,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因此对“文革”没有进行彻底、深入、系统地反省.尤其关于“文革”的历史细节的叙述.在我们的官方文本和历史教科书中,都显得极为鲜见,造成年轻一代根本不了解“文革”这场大内乱、大灾难的真相。不知“文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没有因为中央军委的"一号命令"而被强制离开北京,更没有被监禁或坐牢;他还出席了"文革"期间几乎所有象征政治待遇的党代会、人代会、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要职;1967年4月,他和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等同时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委。  相似文献   

5.
1966年是"斗批改"思想演变历史进程中的第一个独立阶段。这一年中,"斗批改"思想经历了一个酝酿、提出并定型的过程。"斗批改"是一个无所不包但又缺乏实质性内容因而显得空泛的概念集群,深深地打上了"文革"所有的意识形态烙印。"斗批改"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对"文革"宏观而整体的运行规划和制度变革设计。  相似文献   

6.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迅速发动与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平均主义价值观念的重新扩张,构成了民众参与"文革"的驱动力;个人崇拜的滋长和盛行,奠定了"文革"发动的重要政治资源;"革命的斗争哲学"构筑了"文革"发动的思想基础;"左"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文革"发动的理论基础;从众心理的影响,对民众参与"文革"具有重要的助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革"初期,身为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受到猛烈的冲击。由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与保护,王震在"文革"初期始终没有被打倒、批臭,属于"挂起来"、"靠边站"之列。  相似文献   

8.
正"内参电影",俗称"内参片",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上海电影译制厂(简称"上译厂")从1970年初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都在忙于译制"内参片"。"内参片"说白了就是不公映的内部参考片。上译厂在"文革"前译制过少量的参考片,是供中央少数首长和外事部门的人员观看的,以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  相似文献   

9.
美国专家写出"造反大字报" 1966年,狂潮陡起,神州大地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开始了!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万岁"声如雷,广场上百万红卫兵哭着、吼着,成为一片躁动翻腾的红海洋.斯特朗十分敬仰毛泽东,"文革"初起时,80岁的她也热血沸腾,在<中国通讯>中以8页半的篇幅介绍文化大革命,向国外心存疑惧的外国人解释说:它不是"一场接班之争",而是"改造人的灵魂并建立新世界的梦想!"当时热情讴歌甚至亲自参与"文革"的外国人很多.1966年8月,在中国的许多外国留学生、专家,也像中国学生一样,搞起"大辩论"、"大字报".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一直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由于史料欠缺,"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研究进展不大。近年来,随着《邓小平年谱》《毛泽东年谱》的先后出齐,研究"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有了较为完整的一手史料基础。详细比对和梳理《毛泽东年谱》和《邓小平年谱》记载的关于毛泽东"文革"期间对邓小平的评价可知,其与以往坊间流传的说法存在较大差异。梳理分析这些评价,对于理解把握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历史人物间的关系,认识"文革"变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革"期间福建老区农民"造反"组织与活动的出现并非偶然,尤其是老区组织骨干中有众多建国前后历次政治运动受害者。老区组织的出现是我党历史上"左"倾思想长期发展及老区地区经济贫困、文化发展滞后的体现。然而"文革"时期老区组织的活动并不能解决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粉碎"四人帮"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拔乱反正,在政治上平反了冤假错案,在经济上扶植老区人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区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至195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凯歌行进的时期"。从1957年开始比肩接踵而来的政治运动,则使1956年开始的现代化建设探索道路逐渐偏离了正确轨道。极左思潮长时间主导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走向,把整个国家和人民推向了灾难的边缘,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文革"的全面发动,把整个国家带到了一种极不正常的政治氛围和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从此,国家和人民开始了"文革"这场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革”时间的下限,有人主张定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时;有人主张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伊俊忠、李兴革在今年第3期《河南党史研究》上撰文认为,这两种观点不尽合理,“文革”的下限应是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结束“文革”运动之时。因为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文革”的纲领  相似文献   

14.
彭厚文 《党史博览》2012,(11):14-19
所谓"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文革"时期,由于江青的插手,文艺领域成为"左"倾思想泛滥的重灾区。1966年2月,江青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左"倾文艺理论。这套文艺理论成为"文革"时期开展"文艺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随着"革命样板戏"的出笼,这套文艺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影响和支配了几乎整个"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成为这一特定时期具有标志性的"左"倾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5.
"文革"十年给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巨大冲击,但即使在这一政治动荡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仍然取得了许多令人称道的成就。现在受到农民普遍欢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在借鉴了"文革"时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狂热、迷茫的“文革”,如今宽松的政治局面来之不易。嚼咀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六十年代后期,“文革”如火如荼。生产队长派我这个“黑五类”子弟写语录牌、画毛主席像。队长给我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干吧,稍有不慎,就可能大祸临头;不干吧,那活路实在...  相似文献   

17.
张晖 《党史博览》2015,(4):36-40
<正>"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全国动乱,军队建设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在"文革"的大动荡中,尽管军队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和冲击,但是人民军队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并以"三支两军"的形式,最终确保了全国局势走向平稳。在如此动乱的局面中,作为党的最高领袖、军队最高统帅的毛泽东始终掌控着全国局势,而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运动是从"破四旧"开始的.由于置身在全国"文革"大背景下,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具有全国红卫兵"破四旧"的共同色彩.通过对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考察,探析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一些典型特征,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1966年"文革"开始后,全国各地方的学生串联到中宣部造反,中宣部处于瘫痪状态,部领导受到批斗。没过多久,陆定一部长,周扬、张子意、张磐石、许立群、林默涵副部长和童大林秘书长都被抓起来,关进了秦城监狱。"文革"期间,在林彪、江青、康生等鼓吹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和"揪叛徒"等反动口号的煽动下,全国各地,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最基层的党政干部中产生的冤假错案不计其数。周扬是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多年主管文艺工  相似文献   

20.
"文革"的严重失误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而丰富的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非问题上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修正"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左与"左"及右的界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把握好世情与国情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外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列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文革"时期的经验教训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