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富汉  唐姝 《理论探讨》2006,11(6):49-51
老子、道家学说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意蕴,它包括“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思维,“正言若反”、“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方法,“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思考。由此建立起来的自然无为、谦下不争、贵柔守静的人生处世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对消解现代人媚俗、浮躁、功利、浅薄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来源于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本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美国企业创新的“成功之道”,它具体表现为推崇变革与创新的企业价值观、尊重员工个人、重视教育与培训、开放式参与管理以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等方面。美国企业的“创新之道”对我国企业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韩诗外传》的政治想象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立军 《理论探索》2007,3(3):129-131
在儒家学说中,通过“政治想象”提升现实政治水平,是其鲜明特征,这在《韩诗外传》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在“道”与“政”的关系上,《韩诗外传》将“道”等同于“政道”,主张“良好政治”。在“教”与“礼教”之间,《韩诗外传》倡导以“教”为本,重仁义尔后施“礼”治。对《韩诗外传》的“政治想象”,应坚持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并植入现代性的大视野,作出理性地分析,使之走出纯“政治想象”,走向现实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4.
于洋 《学理论》2009,(8):17-18
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贪污贿赂是当前我国常见的经济犯罪,是腐败现象的典型形式,是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动机的变异。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社会保证公平竞争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某些缺位和失灵。本文试图通过对贪贿者和反贪贿人员的经济人行为动机的分析,为打击贪污贿赂探寻一些途径。(一)常理说明,贪污贿赂无疑是一种知法犯法的预谋性犯罪。这种犯罪是有关当事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正常人(精神医学意义上的)的一种有意的理性行为。经济学认为,这种经过“科学”决策的理性行为,是犯罪分子作为“经济人”为追求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讲话中连续强调"国之大者",内涵深刻,用意高远。"国之大者"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系。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认清"国之大者",胸怀"国之大者",以铁的担当践行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天津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乃至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是要有一个明确的“道”,没有“道”就会迷失方向。明“道”是领导力的源头与核心所在,通过明价值所在之“道”、明愿景所向之“道”、明使命所归之“道”,给予人们行动的动力源泉,并引领他人一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晓星 《理论导刊》2020,(1):102-107
"循吏"与"清流"的历史之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独特现象,也是我国传统政治理性的一种表现形态。这一问题表面上是两种不同官员形象的对比,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政治理性内在张力的外显,是两种不同政治理性观念的博弈。其发生逻辑在于政治理性自身的价值性,在于价值评价的差异性。它的实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其中"循吏"是工具理性的表征,"清流"是对价值理性的彰显。新时代"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本质启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需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执政党要实现执政能力与执政道德的统一。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廉政为先、勤政为本、善治为要,进而实现执政自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常有这类事发生: 由于政府部门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灾难性事故、突发性事件,政府部门首先想到的是封锁消息,竭力阻止政“误”公开。不是吗?某县发生爆炸事故后,与救援战斗几乎同时打响的是当地有关部门与新闻媒体之间展开的“封锁”与反“封锁”的新闻战;某市被誉为“美化江滩,美化江城”的“政绩工程”——“外滩花园”严重违反我国《防洪法》,对这一典型的“政‘误’工程”,政府部门却竭力掩饰之。如  相似文献   

10.
辩证理性的批判是萨特对接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起点。萨特在历时性地考察由分析理性演化出辩证理性的过程中,通过把科学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共时性地彻底对立,从而指认了辩证理性的“非法”。他又运用存在主义去补其缺陷,以使辩证理性走向“合法”,达到他对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论"知识解释说"在中西哲学史上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解释说"是在经验论、理性论、建构论之外的另一种有关知识的理论,此种理论有一个优点,就是能打通中西哲学史上的诸多壁垒,如知识与意见之隔阂、发现与发明之隔阂、理智与直觉之隔阂、科学与形上学之隔阂、综合命题与分析命题之隔阂等.这恐怕正是"知识解释说"在中西哲学史上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纪尚坤 《学理论》2011,(23):33-34
中国史前文化的内在演变经历了巫教——宗教——礼教三个阶段,并具有着内在同一性与相似性。巫教文化是文化演变的内在基因;宗教文化注重个体生命的解脱与"道"的追求;礼教文化则由"道"下落为"术"。先秦诸子之学是通过各家之"术"返求于"道"的认知。通过分析可知,先秦诸子之学实则是对"古之道术"的发展与细化,并非单纯的人类理性突变式地觉醒与相互之间的表相上的对立与争执。  相似文献   

13.
“形象管理”是21世纪企业管理的重要主题。可以从人生有“三戒”、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以及“三贵之道”与礼仪文明诸方面,系统阐述儒家“德性”智慧与塑造企业家“形象管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大约是因为韩愈老先生享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盛誉的缘故,他的某些文章,后人几乎是奉为经典的。譬如他在《送孟东野序》中开宗明义的一句话,“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被浓缩为“不平则鸣”,至今口碑甚著。“大凡”鼓励自己或怂恿别人发牢骚、泄怨愤者,大都振振有词,昂昂引以为据。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7,(2)
<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孟子·离娄上》)【释义】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之道就是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人道本于天道。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极端诚心而不能感动人的事不曾有过,不诚心能感动人也是没有的事。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7,(2)
<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孟子·离娄上》)【释义】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之道就是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人道本于天道。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极端诚心而不能感动人的事不曾有过,不诚心能感动人也是没有的事。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在党的决策工作和全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抓住时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为了在新的形势下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正确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他多次谈到调查研究问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深入各个领域的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  相似文献   

18.
江琼 《学理论》2009,(31):179-180
庄子将“道论”引向人和生命,对自然、人生与自由精神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逍遥游”的审美人生哲学。庄子认为,“逍遥游”的本质是自由心灵的审美境界;指出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实现三个层面上的突破:我与外在现实之间,突破个人境遇的束缚,即“安命论”;我与他物之间,突破个体认知的束缚,即“齐物论”;我与“真我”之间,超越“我”。突破个体心灵的束缚,显现本真之“吾”,即“体道论”。这三个层面的突破,层层递进,最终使个体精神获得空前解放,达到了“物我两忘”的极致境界。  相似文献   

19.
“反劳动”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是青年群体在面临新型劳动环境下表达内心焦虑的文化符码。青年“反劳动”文化的出现与传播,一方面映射出青年一代对劳动意义的认知偏差、自我认同焦虑感的发酵与承担时代使命责任感的隐退,另一方面其背后蕴含着理性祛魅、自我治愈与价值回归的正向意义。因此,要以青年“反劳动”文化的流行为契机,在社会维度营造“劳动幸福”的社会氛围,在个体维度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引导青年一代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与担当者。  相似文献   

20.
福科宣布 :人死了。这不是既定事实之判断 ,而是应然价值之判断 ,说的是唯一者的人该死了。关于福科的“该死的人” ,作为一种后现代人文精神 ,从西方传到国内 ,惊讶之余该是沉静的反思。信息时代活蹦乱跳的人怎么就该死了 ?但这“人死了”恰恰就是“后现代”主流话语中的最核心的价值判断。“后现代主义”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流派”和“主义” ,它大体是西方思想家反思现代资本社会、现代工业文明和当代信息浪潮所存在的林林总总的问题而播撒下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创意 ,如果说有统一之处那就是对“现代”的反思和超越 ,其主流性话语则是反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