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论法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理念是对法律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宏观的、整体的理性认知、把握和建构,是法律实践中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对法的价值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理性的观念模式。其中法律权威理念和权力制约理念是法治理念的灵魂,人权保障理念是法治理念的根本宗旨,而和谐司法理念是法治理念的实现形式,四者结合构成了完整的法治理念形态。  相似文献   

2.
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这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宗旨。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大力倡导法治文化,对于提高全社会崇尚法律意识和弘扬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要立足市场经济发展法律文化;拓展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范围,创新宣传阵地。弘扬法治精神,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法治精神只有武装了领导干部的头脑,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3.
法治即依法治国,法治要求把宪法和法律作为国家和社会生活运转的基本准则.本文试图从法治的价值、实质和精神方面加以分析,以求探讨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关于法治的基本目标、法治的内在要求、法治精神的内含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法治精神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如果从管理、自由、民主和信仰等角度看,法治精神的内容有时可能发生矛盾。公安法治从总体上看,属于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从分类的角度看,属于管理意义上的法治,公安法治在运行过程中因其立足于管理者视角,因而也可能与其他的法治精神发生某种冲突。这主要应从公权与私权、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法治文化是与人治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形态。一个法治国家乃至法治社会的形成,依赖于全体公民厚重的法治思想和牢靠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法治之魂,法治之脉,是法治中国建设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应注重挖掘、培育地方独具特色的法治精神;清醒认识法治文化建设的延续性和长期性,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全民参与性和生活化需求。  相似文献   

6.
法治社会的成功构建,不仅取决于健全的法律体系,更依赖于法治精神对普通大众的广泛渗透。远观世界法治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没有法治精神的滋润,良好的法律,设计精良的制度也会走样甚至形同虚设。近视我国法治建设现状,我国的法治建设最缺乏的也就是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为了更快地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我们就必须培育法治社会所必需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由观念理论形态的的法治和制度形态的法治两部分构成的。其中观念理论形态的法治表现为法律学说、法律心理、法律思想体系及法律精神。制度形态的法治由观念形态法治的精神和原则所决定,并贯穿于整个法律及制度的各个环节建立、程序的设定和运作之中,维护和促进观念形态法治的转化及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法治的型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法治建设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多管齐下,加强法治观念的培育;二是采取措施,推动城乡结构的转型;三是完善和理顺民主机制,落实村民自治;四是从客观现实出发,整合法治资源。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其重要的社会背景。本文认为法治观是对法治精神和法治国家的基本观念,并在和谐社会视野下探析了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条件和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升执政能力,是新时期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政法思维转向法治思维,由权力主导转向权利本位,用法治方式消解革命方式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变革.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应该与法律方法论结合起来,以避免出现背离法治精神的误读.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法治如何实现的方法论基础,因而必须在法治战略上或者法治意识形态上,坚守法治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意义,将法治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社会主义一般法治理念和特殊法治理念;社会主义一般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有权利义务理念、尊重人权理念、公平正义理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和法律至上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途径一是努力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二是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12.
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校的需要,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部门、群团组织的作用,将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校的需要,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部门、群团组织的作用,将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江西正处在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和生态建设的提升期,迫切需要法治的精神、法治的力量、法治的保障,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法治江西建设。法治观念滞后、法律制度阙如与法治人才不足,是制约江西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一是要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与积极推进地方法规创制相结合;二是要推动江西科学发展与加快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相结合:三是要将加快推进法治江西建设与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结合:四是要将平安江西建设、法治江西建设与江西政法队伍建设相结合。亟待转变观念.加快制定法治江西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法治人才培养.破解制约法治江西建设的难题.为实现富裕和谐秀美的“江西梦”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西方法治的生成主要有赖其文化、经济、政治、法律基础的同时同向务实;以法治生成所依凭的社会基础的来源不同,西方法治的生成模式分为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两大类;当代中国在对法治生成模式进行选择时,应当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解决中国传统社会缺乏以人的自由权利和理性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基因和实体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治理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治国理政方式中居于主导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工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根本保证是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筑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当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二是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三是深入开展法治实践;四是完善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以法律的至上性和公正性为基础的一种法律体系.宪政是以法治为条件或环境,以宪法实施为依据的民主政治形态及其运行过程.法治是宪政的一部分,是宪政的必要基础,是宪政的基石.这是因为法治原则是宪法的基础原则之一;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而法治正是其集中体现;法治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法治观念的养成是宪政实现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法治精神为指导,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公民自由与权利,依法行政,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和和谐思想制度文化。本文拟从中国如何实现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理想的核心要素的追问出发,探讨社会和谐的灵魂——现代法治精神与和谐思想的共生关系,从而凸现弘扬现代法治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法治文化是在法治社会中,公民所共同遵守的意识形态。法治文化具有精神性、社会性、约束性和秩序性的特征,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控制力、排斥力的功能。我国构建法治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尚法的精神,行法的自觉性,护法的警惕性。重点建设权利文化和民主与科学文化,需要完善民主、权利制度建设,保障法治的物质需求,完备法治礼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