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它的存在影响着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建设。乡村精英流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很多的研究与思考。当前,乡村精英流动已进入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时代,乡村社会中乡村精英的缺失是影响乡村建设和治理的突出因素。笔者将乡村精英参与缺乏的乡村社会称为"后乡村精英"时代,着力探讨这种状态对乡村建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2.
社会精英流动及其选择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精英理论的演变历程一般认为 ,现代精英理论最早可以推溯到柏拉图的《共和国》及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 ,实际的创立者则是意大利社会学家C·莫斯卡和V·帕雷托。之后又涌现了米尔斯、吉登斯、丹尼尔·贝尔、米歇尔斯等一大批社会学家 ,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观点考察这一理论 ,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发展。精英理论在西方的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三块内容 ,即以“精英”这一概念的界定 ,精英循环和精英流动 ,精英选择。首先 ,涉及最早且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精英”。帕雷托认为 ,在任何社会中 ,都存在占统治地位的一小撮和被统治的广大…  相似文献   

3.
对于精英与政府决策的关系,精英决策理论认为政府决策由组织的精英做出,完全不受人民群众的影响,多元主义亦认同政府决策的精英作用,但同时认为精英内部存在竞争性及人民对精英决策有相当大的制约。由此,我们应得到以下启示:承认精英集团的存在及其在我国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同时要使政府过程开放化,允许更多的精英参与政府决策,并为人民参与政府决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在中央政权羁縻政策、土司制度的先后影响下,呈现出独特的政治风貌。僧人、士人、土官等身份群体,在这片土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该书从明朝统治下的大理精英阶层着手,以僧侣、士人和土官等群体的历史经验为主轴,讨论他们和邻近人群如何透过身份选择、仪式重构与政治联盟等方式来重新建构其社会的内外及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精英群体是农民工中具有年龄优势和教育优势的素质较高的农民工.农民工精英群体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长期处于社会的底层位置,会引起农民工中精英集团的不满,给社会安定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开辟渠道,使农民工精英群体向主流社会流动,早日融入主流社会,对消除潜在的社会不安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精英研究的魅力不在于谁是精英,而是在于缔造什么样的精英结构,即精英或精英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精英结构受社会背景和劳动分工的重要影响,与政治稳定、政体类型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因此精英结构是影响国家治理的重要变量.以意识形态整合、共识型整合与分裂为基础的三种类型的精英结构直接导致不同的国家治理方式、国家治理质量和国家治理水平.整合的精英结构一般以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指向,更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有效治理,而这往往依赖于有效的精英整合机制以及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对精英属性所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乡村精英治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治理转型的过程中,乡村精英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力量已成为基层治理不容忽视的主体之一,并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研究中一个独特的对象和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学界对乡村精英治理的研究主要涉及精英治理内涵的界定、精英治理功能、治理模式、治理弊端及其超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了精英政治和政治参与的研究内容,并深化了对乡村精英治理研究的理论深度。然而,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皆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缺乏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与政策体系建构方面的实证分析,无疑也留下了进一步研究和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村官既代表了大学生知识群体,又扮演了农村村务工作者的角色。精英下乡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回归,亦可以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和阐释。大学生村官工程是精英下乡的理论实践与落实,其历史的功效仍有待于时间的证明与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求实》2021,(1):72-86
目前,部分地区的村民自治仍停留在精英治理的层面。村庄场域中的精英治理可以分为引领型精英治理、维持型精英治理、滞后型精英治理与异变型精英治理等四种类型,其中,前两种为常态精英治理,后两种为病态精英治理。不同类型的精英治理存在不同的困顿,集中表现在法治权威弱化、高质量人才缺失、群体隔阂、精英异化等方面。为此,可从健全选举制度、吸纳乡贤人才、规范精英行为、促进权威融合等方面对村庄精英治理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10.
村庄治理秩序研究是村庄政治研究的基础。研究以能够表达村庄基础的经济社会分化水平、村庄归属感及村级正式权力的影响力作为标准,将改革开放后至今的中国农村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对村庄精英的分析为切入点,对不同时段的四种理想类型村庄的精英权力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把握村庄权力的运行实态,探究处于同一/不同时段、相同/不同性质村庄的村庄治理秩序,最后将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对精英角色与地位、精英权力结构及村庄治理秩序之间的关系的探析上。  相似文献   

11.
精英话语与村民诉求——对乡村精英治理现象的双向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博  刘祖云 《求实》2012,(3):82-85
我国村级治理的法定模式是村民自治,从法理上说,这一模式可以充分满足广大村民的诉求,但是我国部分地区在实践层面上的村级治理由乡村精英的话语主导,没有很好地满足村民诉求。从价值追求与利益驱动的逻辑向度对乡村精英治理现象进行溯源后,精英话语主导村级治理有其历史合理性与现实客观性,但是基于其自身的局限,具有向村民自治过渡和转化的必然。精英治理因其优劣并存而与村民自治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张力,精英话语与村民诉求的融合过程即为张力的调适过程,最终将实现彻底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推行以来,中国农村政治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村政治发展需要经历不同阶段,当前正处于总体发展中的间歇期,表现出一种“静寂”状态。精英主义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分析现实政治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运用了精英缺乏、精英转移、精英碰撞以及精英局限等概念对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现状进行解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立军  赵静 《理论学刊》2014,(4):100-104
在我国,以死刑问题学术研究为代表的精英思维已达成了限制乃至废止死刑的基本共识,但它尚未实现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观点互动,远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因而对死刑决策实践影响有限。特别是它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亟待澄清,较突出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死刑国际潮流、政治领袖的个人意见与死刑决策的关系。不过,尽管死刑问题精英思维存在诸多弊端,但它毕竟代表着死刑发展方向,应将其作为引领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路标。  相似文献   

14.
从东部EL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及期后出现的群体上访事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在近20年的基层民主实践中,村民的民主意识与经验得到了提升,而基层组织和干部却没有同步提高。这种非均衡性的结果是因政治利益集团的“封闭性”阻滞了“民主选举实现政治精英结构流动”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政治精英的分化——形成了“制度性精英”与“非制度性精英”,这已影响到农村社会的治理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乡村经济精英不断涌现,并逐渐控制基层政治资源.经济精英的政治化在推动乡村民主、带领农民致富、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容易产生经济至上与和谐语境的背离、精英思维与世俗关怀的背离、政治精英化与主流群体弱势化的矛盾.为此,必须优化乡村精英格局、摆正精英角色定位、完善精英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精英俘获与基层治理:基于我国中部某村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祖佩  曹晋 《探索》2012,(5):187-192
后税费时期,以村干部为代表的体制性精英、以乡村混混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以及以私营业主为代表的经济精英形成利益联盟,共同垄断资源下乡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村庄公共利益空间,形成固化的村庄权力结构。利益分配结构以及合法性排斥结构。文章借用发展社会学中的概念,将这种后税费时期基层治理生态称为"精英俘获",并试图放在后税费时期的基层治理机制中理解精英俘获得以出现的内在逻辑。精英俘获极大削弱了后税费时期资源下乡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运动中有两种倾向: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成功离不开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离不开优秀分子对人民的引导、教育和组织,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精英化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大众生活实践的理论表现和人民求解放的思想武器,其本性必然是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精英化以大众化为旨归,是大众化的环节,二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精英化及二者的关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百家讲坛》探索出的精英文化大众化传播之路对其他文化项目的开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精英文化大众化又存在什么风险呢?如何避免这些风险最大程度的利用大众化开发我们的精英文化呢?本文以《百家讲坛》为视点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任剑涛 《新视野》2023,(2):104-112
技术正在展现其关乎人类前景的结构性突破面相,人机、生死、人神的某种合一,不再被视为狂想。人的增强,也就是人的自然能力的惊人突破,使人具备类似于机器或神仙的那种能力的前景,让建立在人的自然生理与能力差异基础上的精英政治,在建构逻辑上受到严峻挑战。在一个人人都可能因技术突破而成为超能力精英的情况下,几乎一直畅通无阻的精英政治的既定框架殊难维持,一个面临技术驱动的普遍强人政治时代会因此降临吗?下出断语的根据尚不足够。但可能的走向似乎呈现出来:如果将人的体能、智能、技能与领袖能力均值化,精英政治彻底转变成无差别的人的政治便是必然;如果人类增强技术仍然无法抹平人的差异,精英政治就会以弱的形式长期持存:以一种新型的普遍强人政治将精英政治改头换面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日趋加深,导致了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本文从"精英"团体的定义切入,辨明精英社会与平民社会的存在差异,并依托19世纪现代精英理论剖析社会现象,从而得出结论: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行进过程中,"精英"团体的存在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