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核心提示:甲午战争爆发1 20周年的时候,中日关系正经历着建交40年后的一次令人痛苦的倒退,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深总结。今年是甲午马年,正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打下的烙印,难以磨灭。不幸的是,当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的时候,中日关系正经历着建交40年后的一次令人痛苦的倒退。个中因缘,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深总结。痛定思痛,应对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历史作出检讨,算作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我在石家庄市裕华区政协(含此前的郊区政协)工作已经十多年了。这期间,既有一帆风顺,也有坎坎坷坷,在一次次的经历中,令我记忆最深的是三个“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2019年,我担任了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指挥部执行指挥兼服务保障部部长。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始终带着一份国庆情怀和委员责任。我曾经在国庆45周年、50周年、60周年三次参与过国庆庆典活动,但这次有"三个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叶莉荣 《前进论坛》2009,(10):57-57
当我打开书橱,在一捆厚厚的信札中,见到一张已经微微泛黄的信笺的时候,一段不能尘封的记忆,便清晰地出现在眼前:那是1984年,屯溪市政协和市各民主党派为庆祝建国35周年,决定联合举办屯溪市各界人士国庆书画展。  相似文献   

5.
<正>"我希望还能回一次腾冲,把阅兵盛况讲给牺牲的战友们听。我想亲口告诉他们:战友们,我们胜利了!"在南宁市建政南路一栋居民楼里,现年96岁的抗战老兵邱炳基端详着手中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讲述了71年前滇西战场上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1944年9月14日,困守腾冲数月的侵华日军弹尽粮绝,中国军队胜利在望。清晨5时许,中国远征军五十三军一三○师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25周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70周年,7月4日是鲁迅任教厦门大学80周年。鲁迅在厦门时间虽短,但其生前逝后有不少与厦门相关的人和事。身历其境或知情人士已先后离世,如1936年厦门文化界举行鲁迅追悼会的14位发起人和主持人,现尚在世的仅我一人。我已年过90,岁月无情,寿命有限,下一次逢五逢十纪念,我很可能也不在人世了。如不趁着记忆尚未衰退时,将所历所见纪录下来,将是一生的遗憾。这是我在落笔艰难情况下,勉力记叙这篇文章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去新西兰这个南太平洋的“世外桃园”已经不止一次了。从80年代初每隔两年一次的工作访问,到1997年纪念艾黎诞生百周年和逝世10周年的演讲旅行,每次访新日程都离不开艾黎这个主题。作为生在新西兰、而在中国度过60个春秋的中新友谊架桥人,艾黎在我们的访问中总是无处不  相似文献   

8.
金磊 《北京观察》2013,(5):26-27
面对第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认为,它的重要启示在于提醒人们该如何好了伤疤不忘了痛、不断强化应对巨灾的各项准备?人们该如何从每次灾难中汲取教训,"举一反百"?2013年是青海玉树地震三周年,汶川"5·12"地震巨灾五周年,同时也是"非典"事件十周年……面对这些灾难记忆,国人的纪念之思必须是串联的,必须要将这些不同年份的黑色记忆综合考量,既思考进步,也思考问题,尤其要重新建构对城市灾害风险的新认知。面对第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认为,它的重要启示在于  相似文献   

9.
都市生活的寂寞总让我格外怀念生我养我的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那是我记忆中的一片芳草地。无论时间相隔多久,距离故乡多远,思念常常打开记忆的闸门,一次又一次使我回到从前。 故乡的山村不大,约有几百户人家,而且大多数还沾亲带故的。那时候山村并不富有,只靠着两座  相似文献   

10.
《友声》2014,(2):13-13
<正>今天我很荣幸来到北京,和各位在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庆祝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自从60年前的这个月成立以来,一直在影响中国如何看待世界以及世界如何看待中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的外祖父尼克松总统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中国。42年前的1972年2月,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同毛泽东主席的会见,同周恩来总理的会谈,结束了我们两个伟大国家间四分之一世纪的隔绝。他在  相似文献   

11.
弘扬实事求是精神──遵义会议的历史启示盖军1935年1月,在红一方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途中,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迄今已经60周年了。在纪念遵义会议60周年之际,回顾我们党70多年艰难历程,曾经出现过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一次是从遵...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中国心     
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0华诞,我有幸作为群众游行"一国两制"方阵的一员,零距离融入这场国之盛典。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每当回想起10月1日那天的情景,我依然心潮澎湃。记得游行当天,行进指令下达后,我和队友们箭步奔向长安街,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与"一国两制"彩车汇合。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飞一样地奔跑!那一刻我们沸腾了,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13.
赵辉 《台声》2011,(12):94-95
第一次听简文秀的现场演唱,还是在1993年。那时年幼,哪里懂得什么艺术歌曲,只是当年北京文化活动少,加之又是台湾乡亲在北京的独唱音乐会,家人带着我欣然前往。那晚简文秀唱了什么歌多已经忘记,唯独一首《月琴》却让我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不再     
一当2000年第一个春天的气息 ,夹着油菜花的嫩黄和蚕豆花的清香进入我生命的第一个瞬间 ,新千年第一次长途采访给我留下的那个镂心的记忆 ,却随着两座截然不同的四合院以及四合院中发生的那些个与生命和死亡密切相关的故事一起 ,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利剑 ,直插我心。于是 ,在那股春天的气息里 ,便有心在血中低泣的声音 ,久久环绕在我的记忆中弥散不去。那是两座截然不同的四合院。一座是云南巍山永建乡一毒贩的豪宅。距此不过百米之遥的另一座 ,竟是一吸毒者荒弃的家园。那座豪宅豪华得如此的金碧辉煌 ,以至于它巍然挺立在蓝天白云之下的那…  相似文献   

15.
刘瑛 《中国妇运》2010,(3):22-23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到来之际,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作为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进步、妇女巨大变迂的亲历者、见证者,我感慨万千,一件件往事浮现眼前,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陈揆 《北京观察》2015,(9):36-37
<正>当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往事,向那些在没有硝烟的北平抗日战线上做出贡献的无名志士致以崇高的敬意。1937年7月,伴随着卢沟硝烟的离散,日寇的铁蹄踏进了北平,昔日高大的城楼上悬挂起侵略者的太阳旗,围拢在城墙之内的众多四合院落里的北平百姓由此陷入长达八年暗无天日的生活。在这其中的两个四合院里曾经住过我最挚爱的亲人,而那里发生的真实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悲沧——东总部胡同十五号这是一套标准三进的四合院,外  相似文献   

17.
我握住春曼、心曼柔弱无力的手,告诉她们,希望我们还会见面。春曼回应了我一句话:"下辈子我要做你!"我用力地攥了一下春曼的手,匆匆走出房间,站在门外抽泣……那是两年前的一次采访,而我的记忆却仍然是那么的新鲜。  相似文献   

18.
童年琐忆     
正我家在横七间竖八间的四角土楼里,记忆中比较温馨快乐的事,是骑在父亲脖颈上到邻村象湖赶墟。我们乡一年到头只有两个圩天,一个是大年三十前10天,另一次是清明节。当时还没有修公路,所有东西都要肩挑背扛的,父亲赶圩当然不可能空着手去,可我清楚地记得自己骑在父亲宽厚结实的肩背上,两只小手由父亲攥着走一段上坡路,父亲一边走一边还吭嗨呼气叫号。也许当时父亲背上还挑着东西,或者是别的亲人暂时替了他一程。那时父亲心情很好,我骑在他背上感到很惬意,这个情形在记忆中非常清晰。  相似文献   

19.
恢复高考制度到今年已经有30个年头了,这颇引人感慨,让我不禁回忆起当年独自一人跨进大学的那天——那是一段无法拭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见到张莉,她卷曲的四肢不禁让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真没想到,一个出版了两本书,创作了多部作品的女作家竟会是这个样子.随手翻着她写的书,书名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本已经出版的叫《生如残月》还有一本即将出版的《心如皓月》.慢慢地,我发现这两个书名就是她这个人的真实写照.张莉对我说:“可能在别人看来我是个废人,但在我心里,我要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