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的施行使得“违反法定程序”成为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标准。但司法界、行政法学界对“违反法定程序”中的许多问题存在着颇多争议,仍未取得共识,从理论上廓清“违反法定程序”中的关键问题是完善我国的行政审判制度、树立“正当程序”观念的必要举措。本文试图在吸收学界“违反法定程序”研究中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违反法定程序”司法审查的依据、范围以及结果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观念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将导致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对行政程序的要求改变了"重实体、轻程序"的执法模式。把"法定程序"作为司法审查标准有很大局限性,本文建议将司法审查标准提升为"正当程序"标准。  相似文献   

3.
正当程序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符合正当程序要求是外国判决得以承认和执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各国的国内立法和国际条约在国际民商事司法合作领域都对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进行了界定,我国国内立法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双边民商事国际司法协助条约有关内容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当程序原则起源于英国普通法,发展于美国法,在我国行政审判中首次正式出现,需要追溯到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38号指导性案例,即"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自该案始,该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途径选择,需要明确"典型案例"的适用规则,并对于"法定程序"与"正当程序"的适用衔接作合理说明。  相似文献   

5.
自治权是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依法享有的权利。在当前相关法定程序认定不一、正当程序原则法律地位不明、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不严重等制度背景下,基层政府行使其对居民委员会的决定权,很容易将居民委员会视为其下属单位和执行机构进行较为随意的撤销、调整,而无视其自治权。为保障居民委员会自治权,我国要确立正当程序原则的法律地位,明确基层政府设立、撤销、调整居民委员会的法定程序,严肃规定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同时也要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充分保障法院独立审判地位,以落实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第306条规定的“律师伪证罪”引起的争议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律师认为该条款是悬在辩护律师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对律师的歧视性规定,限制了律师的正当执业,强烈要求取消该规定。但经过对有关刑事司法实践和刑法思想的分析可以发现,刑法“306条”的规定不是侵害律师执业权利的根本原因,更不是单纯对律师的歧视性规定,法律规定的粗疏、对正当程序的忽视以及司法专断思想的存在,才是一些司法人员屡屡侵害律师执业权利的根本原因,应当通过对该条款的完善及有关制度的健全来确保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的一系列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正当程序原则正在从“开放式的原则”流转为“法条式的原则”,而造成这一流转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类推适用”和“典型案例”。正当程序原则司法适用在我国发展的成功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司法适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要克服目前我国法院对行政法基本原则适用中存在的不足,就必须客观认识并充分发挥“类推适用”与“典型案例”的作用,从而促进行政法基本原则司法适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当程序与财产权保障在刑事诉讼中都具有基础性地位。正当程序的构成包括作为形式要件的程序法定和作为实质要件的程序正义。程序法定强调公权力必须在形式上受到法定程序的制约;程序正义强调权利被干预者有获得被告知、听审并辩护的权利。正当程序对财产权的关注体现在对物的强制处分法定化和赋予当事人诉讼权利两个方面。在我国宪法将财产权定位于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之后,有必要在正当程序原则的指引下,在刑事诉讼中树立财产权保障的优位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两个刑事证据规定以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为指导,确立了证据裁判原则,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体现了宪法人权保障原则及其价值理念,蕴含了权利中心主义观念,遵循了正当程序原则,有利于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规范和制约司法公权力,有效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非法"应仅指违反新《刑事诉讼法》第50条的规定范围,不宜无限扩大。"非法证据"包括一切非法言辞证据,对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实物证据应视实际危害和可否补救将排除与否的裁量权交给检察官或法官;"毒树之果"不宜视为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应为绝对排除非法言辞证据,酌量排除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实物证据;排除适用时间应从批准逮捕始及其后的各个诉讼阶段,包括延长羁押期限等程序中。  相似文献   

11.
下岗职工有法律赋予的一定权益。下岗职工除享有“再就业”权利外,还有“六权”切莫忘记。一、书面通知权。若用人单位单方面决定劳动者下岗并解除劳动合同。对此《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如果用人单位未履行上述法定程序便做出下岗决定,劳动者有权以程序违法为由予以抗辩,拒绝下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基层法院的调查发现,实践中通过“借”、“换”、“要”等方式“隐性”超审限的行为普遍存在,不但背离程序正义与效率原则,侵犯被告人合法权益,也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之所以存在这一顽疾,法律规定固然有一定的局限,而法院角色的失位与外部监督的不足也难逃其咎.要从司法层面解决这一难题,法院要回归本职、确保司法中立;同时要细化审限管理规定,规范延长审限的审批程序;另外还要规范司法文书,完善对超审限行为的外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减刑”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赔偿减刑”的出现与现阶段的司法现状是分不开的。由于能够弥补民事赔偿执行率低和国家补偿制度缺位,更好地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节约司法资源,同时也与国际通例一致,符合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因此,应通过立法或司法制例等途径规范“赔偿减刑”。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之精神实质或灵魂,本文通过应用理论论证,实践佐证,包括中关之具体法律规定,美国之学术机构解释,典型司法判例,公司守则、行业守则之具体要求以及其他社会实践运动等,证明了其实指公司或董事等高管享有之一项“法律权利”,具有明显之“权利品质”!应当在《公司法》中明确废除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之“公司社会责任”,修改为“公司享有利他权”!  相似文献   

15.
以西方近现代的法的“确定性”观念为标准,以清代司法为例,从适用法律规定是否具有确定性、事实认定是否具有确定性和法律推理过程是否具有确定性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司法进行考察,得出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刑事侦查中的技术侦查措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世纪60年代犯罪方式向组织化、技术化、隐秘化方向发展,西方国家的刑事侦查机关开始采用技术侦查措施打击犯罪。但是,采用技术侦查措施往往会侵犯公民隐私权,根据“正当程序”观念,技术侦查措施的采用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同时,采用技术侦查措施所获得的证据资料的证据价值也应受相应证据规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入户”一直作为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情节出现在《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关于抢劫罪的规定中.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施行,入户盗窃作为一种特殊的盗窃类型被单独予以列举,并取消其入罪时的数额标准.因此“入户”在刑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进入“群租房”实施抢劫、盗窃的,是否可以认定为具有入户情节,一直存在争议.“群租房”可以基本分成三种类型,绝大多数“群租房”均符合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户”的功能特征和场所特征.在刑法上将“群租房”区别于一般居民住宅,会在操作中带来一定的混乱.刑事司法中将“群租房”认定为“户”有其可行性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坦白从宽”公信力丧失,在实践中容易成为侦查过程中的诱供手段.“坦白从宽”在量刑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坦白”只是酌定量刑情节、立法未承认沉默权却将坦白规定为义务等是“坦白从宽”公信力丧失的原因.坦白的成立包括被动归案和主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所掌握的本人罪行或者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同种罪行”两个条件.坦白可以分为法定坦白和酌定坦白、予以从轻的坦白和予以减轻的坦白.在司法认定中还应当注意“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含义、坦白与犯罪中止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公安部在《关于复议治安申诉案件有关程序问题的批复》(公复字[1992]4号文件)中规定:“公安机关在复议治安申诉案件中,对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公安复议机关经过审理,可以决定撤销原裁决,并可以退回原裁决机关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这一规定,指出了复议机关“责  相似文献   

20.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高校不能仅以自己的内部管理规定就剥夺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学校的内部管理规定必须有法可依,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对学生的处理应当符合正当程序,畅通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司法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