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周玉洁 《人民论坛》2013,(10):234-235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体系尤为繁多,且文化气息浓重.基于此,文章选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特征最显著的苗族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苗族服饰文化所展现的生态特征,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概述着手,进行了关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探索与总结,以期为今后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切实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爬梳相关研究成果和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研获悉贵州台江县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现况。剖析其传承困境和动因,从而揭示本质问题在于发展当地经济和保护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矛盾,无法实现双赢互利。因此,以台湾宜兰县白米木屐村的典型案例作为参鉴,寻找突破口并提出在新的社会形态下适应台江苗族服饰文化生存和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雷山县西江苗族服饰经约三十代人的创造发展,在苗族服饰中一枝独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中,在功利因素驱使下苗装工艺技术衰微,苗族服饰文化的变迁引发了种种问题,应及时保护西江服饰文化精华。探求将苗族服饰要素应用于时装设计的方法,将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西江苗族服饰文化艺术在时装中永存。  相似文献   

4.
邹佩君 《传承》2015,(3):130-131
苗族服饰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析黔西化屋苗族服饰文化,了解化屋苗族服饰的缘由,并用功能—结构论的知识探究服饰所体现的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实用性、审美性等,对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服饰文化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贵州苗族芦笙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笙文化是苗族世代沿袭下来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古老文化.在贵州苗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芦笙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在祭祀活动中,它是祭器也是法师;在社会教育中,它是件具有语义性的教化工具,在文化生活中,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以历史赋予的特殊身份和多种功能,作用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为当今贵州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6.
“100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饰文化,还要到我的博物馆来研究。”这是法国巴黎一家私立民俗博物馆馆长对我国有关民族文化研究专家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7.
贵州苗族村寨凝聚着我国少数民族古老文化结晶,却经济落后,处于地理劣势,并逐渐被盲目的旅游业所侵占,本土文化缺失。从苗族历史发展和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先民所具有的文化生态意识是超前的,并发现贵州苗族村寨风景园林文化生态特点与生态意识变迁规律,为将来保护与规划少数民族古村寨提供帮助,同时在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村寨更新规划中建立理论依据,最终让苗族文化生态和苗族村寨重现光芒。  相似文献   

8.
民间歌谣与民俗往往同时存在,相互渗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贵州西江苗族民间歌谣亦涵盖了丰富的民俗事象,在此对苗族民间歌谣内蕴的民俗事象作一析理,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苗族文化提供可参鉴资料。  相似文献   

9.
西江苗族先民历史上经历了长期迁徙,其服饰随着生境的变化而改变。之后,千百年其先民在西江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传承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同时,在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周围民族的服饰文化符号,不断扬弃和发展其服饰文化,呈现出突出的兼具传统性与兼容性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基于对贵州苗族生育文化的解析,肯定了少数民族人口生育行为的社会历史必然性,主张对生育文化去粕存精,提出了构建贵州苗族新型生育文化的可能性和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贵州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使得当地的少数民族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制作工艺,刺绣就是其中一种。它具有独特的特点,挖掘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有效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对于打造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品牌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贵州省著名的西江千户苗寨的具体案例,指出旅游开发的前提是保护好传统文化,旅游开发应该以当地村民的利益和意见为出发点,像西江这样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为确保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旅游的模式应该是参与式的、体验型的、学习性的。为此,本文就西江苗寨的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具体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贵州多元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发展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贵州多元民族民间文化的价值正日益显现,与此同时,对这些珍贵资源的开发利用正面临传承发展问题的困扰和挑战。因此,全面、创造性地探索建立传承发展的长效机制已刻不容缓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美国苗族移民的社会网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社会网络关系理论,分析了跨国移民美国苗族所建构的社会网络的模式以及这一网络模式对美国苗族移民的社会流动的影响,考察了该族群的社会网络的构建过程以及该网络对该族群的生存发晨的作用.指出了美国苗族移民所构建的以家族关系为主线的社会网络关系是该族群在美国立足发展的主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有“苗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的《苗族古歌》综合反映了苗族古代社会的情况。传统林业思想是其科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古歌原文为依据 ,论述了它所反映的制种、整地、播种、移栽、砍伐、使用等的全过程。展现了苗族为丰富祖国林业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越苗语具有和谐与竞争的双重特性。和谐性表现为同一支系语言的和谐、不同支系语言的和谐、母语与国家通用语的和谐、母语与当地强势语的和谐,和谐原因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因素有关。竞争性表现为支系语言的竞争、苗语与其他语言(包括方言)的竞争、中越苗语的竞争,存在竞争与语言地位和语言功能不等有关。加强中越苗语的研究,能够助力于"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有利于国家的语言安全。  相似文献   

17.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境内苗族人口约有5000余人,石门坎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本世纪初,威宁石门坎苗族教育“实系首屈一指”,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威宁石门坎因此而被国外基督教报纸誉为“海外天国”.很明显,当时教会在此创办学校、兴办教育,主观上带有明显的文化侵略、同化动机,但在客观事实上却发展了这一地区的苗族教育,并使之成为苗族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反思总结这个时期石门坎苗族教育,对我们今天发展苗族教育及其他少数民族教育,具有其正反方面的意义.一、石门坎苗族教育的历史概述石门坎属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七区,地处贵州和云南两省交界处.距威宁县城120公里,离云南昭通仅37公里.上世纪末,“这里居住着300余户人家,95%以上系苗族的一  相似文献   

18.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文化是流动和扩大的,有变化也有创新,个人可以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的不断创新中成为变体,经个人进入集体创造成为了社会的共识,使文化有了社会性。文化如果不为社会所接受就很难保留下来。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李桁 《思想战线》2002,28(3):111-116
文化研究的基本思路大致可以这样概括 :1 文化首先是一个特定群体共同拥有的意义系统 ,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确立和强化一个特定群体 ;文化发展的途径是通过个体与群体的冲突 ,生成新的符号系统 ,乃至生成新的内在法则。 2 文化是一个开放的能量交换系统 ,它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任何文化现象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根据这两个定律服务于能量的转换 ;心理能量是能量摄取和转换水平的关键 ,但是心理能量的开发不是技术性的 ,而是象征性的。 3 人文科学的非线性特征 ,要求田野工作应该是一个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进行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期间,贵州应优先发展以民族药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通过特色产业的突破,加快贵州经济的发展。扶持民族医药业,除了政府支持、企业投入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外,如何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提高我省民族医药企业的竞争力,占领国内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当前发展的紧迫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我省民族医药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