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玉洁 《人民论坛》2013,(10):234-235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体系尤为繁多,且文化气息浓重.基于此,文章选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特征最显著的苗族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苗族服饰文化所展现的生态特征,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概述着手,进行了关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探索与总结,以期为今后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切实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基于对贵州苗族生育文化的解析,肯定了少数民族人口生育行为的社会历史必然性,主张对生育文化去粕存精,提出了构建贵州苗族新型生育文化的可能性和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不言而喻,而目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该文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为例,聚焦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中文化记忆和传承中存在的原住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性不强的问题,将参与式影像实验引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的保护与传承之中,以激励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当地原住民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用手中的摄像机自发拍摄、记录和讨论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不断丰富和扩充我国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和媒体组织方式,进一步整合我国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4.
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蕴含着原始的生态审美观。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审美文化,可以发现许多原始宗教意识的痕迹,它们通过日常的服饰、歌舞、丧葬和节日庆典等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强调万物有灵外,原始宗教意识促成了主体之间同生共处和主体间性关系思想的形成,构成了苗族和谐生态审美观的价值核心。原始宗教对主体间性的支持,使得苗民与自然万物平等地交往、对话、沟通和融合,从而形成包括天与人、神与人和人与人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贵州苗族环境习惯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苗族环境习惯法以其鲜活、具体的独特形式在当地环境保护实际生活中弥补的由于国家环境制定法宏观、抽象而留下的空白,为保护苗族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起到了跨越历史时空的基础作用.而目前对该习惯法的研究比较零散和不够深入.本文拟就贵州苗族环境习惯法的渊源、内容及其与国家法之关系协调进行较系统和较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多元的法治参照资源.  相似文献   

7.
李会娥 《思想战线》2012,38(2):141-142
贵州雷山郎德上寨,是一个拥有五六百年历史①的苗族村寨,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为生,全寨有耕地约287亩,140户,568人,全是苗族。自1987年以来,当地以"苗族风情博物馆"之誉对外开放,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百万人慕名前往。而值得注意的是,呼应于外界对其"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等评价,当地村民也逐步树立起广泛而深入的"文物般的文化保护理念",②从而也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贵州苗族舞蹈经由仪式这个节点,将其文化注入并被内化为舞蹈精神。舞蹈中的情境转换、舞(观)者的心理角色定位等舞蹈行为和因素,形成一个操作行为的、符号的体系,深刻地制约和影响着苗族舞蹈的生成与历史发展,并形式化为苗族舞蹈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多个苗族村寨的田野调查表明,他们的山岳文化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族群结构、村寨建筑布局,服饰、文学艺术,以及仪式与宗教等方面。这种山岳文化的核心特征,是在苗族人与高地自然环境资源之间相互适应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游动性、有限性与互偿性。不断迁移流动的生计方式是形成这种山岳文化基础。它们在现代变迁中持续地调适,从而演化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贵州苗族芦笙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笙文化是苗族世代沿袭下来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古老文化.在贵州苗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芦笙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在祭祀活动中,它是祭器也是法师;在社会教育中,它是件具有语义性的教化工具,在文化生活中,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以历史赋予的特殊身份和多种功能,作用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为当今贵州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11.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已成为十分尖锐的问题,中央与地方都非常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有利措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也是可观的,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很不平衡,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大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还十分落后,象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偏僻山区,至今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原始、半原始的状态中。从江县丙梅区丙梅公社的芭莎大队,是个苗族聚居的村寨,离县城仅仅十五华里,但是三十二年来没有一个高中毕业生。一九七九年州教育局普教科长曾带人深入到这个村寨作调查,在调查报告中写道:“……地上两只空酒瓶,算是他们家中唯一的‘现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50年代初期贵州省惠水高摆苗族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习俗作了较详细的实地调查,为人们了解当时贵州少数民族社会状况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石门坎,位于九三学社定点帮扶的贵州威宁县。来过石门坎的人们,都能够与这里保持长久的联系,不断在精神和行动上付出,因为这里有奉献精神的召唤和传承。1904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来到中国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的苗族村寨石门坎,他历尽种种艰难险阻,倾心竭力,把现代文明带入苗疆:为结绳记事的苗族创造了老苗文;创办乌蒙山第一所苗族小学,首创双语教学,男女同校;第一个山村足球场;第一个男女分泳的游泳池;第一所大山里的医院。柏格  相似文献   

14.
李程春 《思想战线》2013,(Z1):15-18
苗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服饰作为苗族形象的标志之一,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它真实地装载着苗族历史、经济、文化、艺术,客观地反映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民俗价值、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市场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本文就苗族服饰文化内涵、种类、样式和产业发展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5.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对中国现代新农村民宅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的优秀代表,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都独具一格,极富民族地域特色.我国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在减少;在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兴起的大规模住宅建设,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把保护耕地和建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居有效的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与开发新的建筑材料结舍起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建筑文化,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隐藏在清水江边密林中的文斗苗寨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苗寨”。它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人说它是“苗族文化艺术馆”,也有人说它是“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贵州和云南两个苗族村落的田野考察,结合既往有关苗族村落之权威结构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以历史纵向书写的方式描述了两个村落的权威模式的形成、延续与现状,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本文揭示两个文化相似的苗族村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权威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会在村落中延续下去,这无疑也力图与那些赞同村落权威的模式发生的观点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18.
陈丽云 《新东方》2011,(6):36-38
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地区宝贵的文化资源,挖掘特色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使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使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分析海南苗族文化特点,提出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并对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出路与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全球化进程的高速演进以及域外文明的强势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价值的内涵发掘以及文化价值提升,成为现阶段我国创设文化产业战略发展进路所必须给予考量与重视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对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持续勃兴的效度化保障。文章以苗族体育文化的内涵阐释为切入点,结合对全球化时代全面到来对苗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冲击与影响,探讨了人本主义理念与文化植根理念对苗族体育文化的历史性演进效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苗族体育文化价值的内涵发掘及其文化价值提升进路,以期为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内涵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孔敬 《前沿》2010,(21):150-154
西南地区的苗族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宗教、制度等领域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生态文化。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其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态文化面临着诸多危机,本文从分析西南地区苗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表现和特性入手,探讨了其传统生态文化面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和对策,进而指出了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