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东、中、西部四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同时是孩子们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是否能健康快乐成长、是否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等,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且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未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应秉持与非留守儿童的"同等对待,特殊保护"的原则,加大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农村扶贫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原因和优势。社会工作以人的需要和能动性的最大发挥为前提,整合政府和民间力量,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建议》中的第六点提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经济日益增长的情况下,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促进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环境保护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故而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近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的集中报道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凸显.虽然媒体主动承担其社会责任,但媒体责任缺失的现象亦同时暴露.查阅了近几年相关的研究成果后,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研究仅局限于留守儿童留守生活本身给其带来的心理影响,而忽略了新闻媒体的介入和社会舆论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心理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媒体的相关报道现状及实地调研结果,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报道的新闻生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兼用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以及新闻传播学的知识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社会舆论是否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影响以及造成何种影响?第二,社会舆论能否用法律进行控制以及如何进行控制?进而探讨媒体今后报道应该努力的方向,试图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探寻法律的以及法律之外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巍 《中国司法》2014,(12):79-83
正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职能面临转变,新形势下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已较难适应日渐多样的社会生活范畴,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为加强社会管理架设新的社会稳定平台提供了可能。而针对戒毒人员这种特殊的社区高危弱势人群的照管服务,社会工作的介入更易被吸毒者个体所接受,凸显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有助于戒毒目标的完成。社会工作对于人与社会环境的调适的核心观点,与将吸毒从纯粹的个体行为上升为一种社会现象,更多地立足于家庭、同伴群体、社会变迁等中观和宏观社会环境来解释吸毒现象的社会学视角,正好不谋而  相似文献   

6.
王贤芳 《江淮法治》2011,(11):51-51
我所在的学校,很多"留守儿童"完不成义务教育即辍学。期间,我也分析了种种原因,发现"留守儿童"中,能够自己调整心态,认真学习的不多,大部分都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监管,加上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养成了抽烟、喝酒以及泡网吧等不良习气,久而久之,就荒废了学业。  相似文献   

7.
早期疗育又称早期介入,指的是为0岁发展迟缓婴幼儿及其家庭所提供的种种服务,如治疗、特殊教育和社会福利等,简称早疗.早期疗育社会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梳理台湾地区早期疗育社会工作的经验,探讨在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的中国大陆推行早期疗育社会工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吸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对吸毒防治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甚至脱节,手段单一,在戒毒工作中无法为戒毒人员提供强大的情感、经济支持,社会支持网规模小,戒毒成功率较低,复吸率高,不注重吸毒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不重视在吸毒防治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本研究以社会工作方法对戒毒的介入为视角,尝试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去探讨戒毒工作,旨在戒毒工作中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方法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的吸毒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提示,以有效遏制吸毒行为,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以来,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广泛开展,初步形成了社区矫正制度.很多省市采纳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助推社区矫正,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如何厘清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力量介入社区矫正的方式和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对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定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彩灵 《法制与社会》2014,(32):253-254
人文关怀是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在内涵上的契合点;社区矫正空间的开放性与矫正对象的特殊性,需要介入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需要相关立法保障以及开展工作的平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重视职业培训,培养与储备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社会的健康,文明发展中,减少或消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十分迫切的.本文在介绍针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特点和突出危害的基础上,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从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对策介入的关系进行了尝试分析,提出了社会工作在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方面的介入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过程中有助于受害者身心康复,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特性要求在其精神救助系统建构中需要专业社工介入.而专业社会工作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社会的专业和职业,只有当其成为社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才能在制度层次上使得精神救助成为社会性突发事件,乃至人们相关需求的常态服务.而在此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提供模式转变、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转型、服务本土化切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精神救助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高静 《行政与法》2009,(4):40-42
流动儿童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既不是城市孩子,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农村孩子,他们生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因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影响了受教育情况,其心理受到了现有生存环境的冲击与挑战.流动儿童如何与整个社会融合在一起,确保其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以利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兼顾了自由社会权利的一项基本权利。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有可诉性。然而就我国的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现状而言,这些流动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接受教育的过程等方面存在不平等现象,并且由于我国并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在保护流动儿童教育权利方面并不完善,由此导致了流动儿童接受教育权利的缺损,为了保护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应增加宪法当中的相关条款,同时实现宪法的司法化,同时完善审查制度等等,充分保障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义务教育的补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在理论、实践和体制等不同层面呈现十大发展趋势:(1)实践方法的嬗变;(2)认识论的多元化;(3)介入取向的持续论争;(4)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5)介入聚焦的转移;(6)专业关系的重构;(7)短期治疗和折衷模式的盛行;(8)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9)社会服务机构的新管理主义取向;(10)社会工作教育的不断革新.在熟知国际前沿的基础上确立遵循国际规范的专业制度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靳建洲 《法制与社会》2011,(16):196-197
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展,国家的教育政策成效显著。但是,农村中学生辍学率高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辍学的危害显而易见,导致辍学的因素有农村中学生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学校不合理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等,是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曾聪俐 《法制与社会》2012,(19):231-232
尽管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但是在农村义务教育还是存在较为严重的辍学率.本文以兰州市夏官营镇、贵溪市彭湾乡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统计,研究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对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社会的健康,文明发展中,减少或消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十分迫切的。本文在介绍针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特点和突出危害的基础上,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从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对策介入的关系进行了尝试分析,提出了社会工作在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方面的介入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日,商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办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的议案》的决议,为解决全区近万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出谋献计。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郧县公证处结合三·五普法,注重社会效益,在郧县城关一中开展了义务教育协议公证,依法为该校1800余名学生全部办理了义务教育协议公证,得到了该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此前,由于该校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少数学生打架斗欧,旷课辍学,以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县公证处积极与学校配合,为综合治理提供法律服务,决定在该校开展义务教育协议公证,义务教育协议内容明确了学校。学生、家长三方的职责,并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依法保障学生就学接受义务教育,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