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著作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要.署名权和发表权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使方式与普通环境不同.作品的电子复制侵犯了原作者的复制权.未经作者许可将作品在网络上传播则侵犯了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本文将从署名权、发表权、复制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四方面讨论网络环境下媒体侵犯作者著作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所谓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著作权人的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依托纸张、光盘、音像制品等传统载体、而越来越多的以网络为媒介传播、在网络世界中对著作权人的著作权进行保障日益艰难.本文试通过对现今网络作品进行归纳的同时,进而分析针对不同的网络著作品的不同侵权方式,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小兰 《法制与社会》2011,(24):288-289,295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著作权扩张到网络环境中。为实现著作权保护的目的,保障公众利益,促进网络信息自由流通,顺应对著作权人精神权利尊重和保护的国际主导倾向,著作权人应该得到网络著作权之精神权利的保护。网络著作精神权利的内容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相似文献   

4.
赵然 《法制与社会》2014,(1):233-234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作品的传播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战。为了研究网络时代下著作权侵权问题,文章从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况,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确认,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几个方面分析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作品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即网络作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作品引起的版权纠纷越来越多,这就给著作权理论和司法实践带来挑战,也给其发展和提高带来机遇。深入研究和探讨涉及网络著作权、邻接权权属、侵权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不仅有利于这类纠纷案件的及时、正确处理,以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对人们网络行为的自我约束,促进保护网络作品著作权社会氛围的形成和网络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著作权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新问题,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健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建立数字化著作权管理系统等,加快作品合法传播与保护,促使权利人、传播者、作品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发展著作权产业和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无论从邻接权制度的效用还是从技术革新与著作权制度演进的密切关系来看,关注互联网对著作权制度的影响,都应该将重点放在传播者的权利上。网络传播技术产生了新的传播主体——网络传播者;从邻接权保护作品传播者智力劳动成果的权利这一制度目的和《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来看,都应构建起网络传播者权,以更好地保护网络传播者在传播作品过程中的相关权益。  相似文献   

8.
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及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信息传播以其不受时空限制、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越采越多使用者的青睐,也使越来越多的作品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从而极大地满足了众多用户获取信息、共享资源的需求,但这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相关权利人的经济利益,进而引发一些新的法律纠纷的出现。因此,如何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更加切实、充分、有效地保护作品的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同时兼顾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平衡,成为相关部门普遍关注和思考的话题。伴随着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发展,涉及网络著作权的立法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之中,尤其是2006年5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更使我国对于网络著作权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中,仅规定著作权专有权利和相关的直接侵权行为已经很难对作品提供充分保护.打击提供规避技术措施是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必由之路.应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刑罚适用的入罪要件,实现文学艺术作品与网络文化产业的永续创新.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这种权利很早就得到了司法界的肯定。当网络迅速发展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全新的传播方式,使得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著作权也颇引人注目,现在也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司法界的重视。博客是一种典型的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行为,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的设立原则,我们没有理由把博客文章排除在法律所保护的范围之外,只有了解了目前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力度,才能对博客的著作权保护现状有个全面的认识,更有针对性地思考相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集体管理:信息技术与著作权制度的相谐之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作品的快速传播和利用,但其中的著作权问题却分外复杂难解.技术的发展与著作权实现及保护之间的本无矛盾,要害之处在于著作权的实现与保护的方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发展和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能够使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著作权保护达到和谐之境,共同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助益于社会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高鹏飞 《法制与社会》2012,(22):290-291
数字图书馆发挥着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传播的职能,但P2P读者用户之间进行的信息资源共享中涵盖许多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数字图书馆因此被夹在合法的网络作品权利人和社会公众读者用户矛盾的中间,既要维护作品权利人利益,也要传播作品给读者用户.本文探索采取法律和技术相结合的双重保护措施,既能保护著作权人的正当权益,又能促进信息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著作权制度公认并已成熟的设计思路是将作者与传播者的权利分列保护,设立了著作权和邻接权.作者享有对原始作品的著作权,传播者对在传播中产生的演绎作品享有邻接权,可以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与传播.激励创作和传播的著作权制度使作者和传播者的利益在人类精神文明水准提高的同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行政法保护最具争议的理论问题之一是正当性问题.在传统与现实语境下对网络著作权行政法保护正当性予以考量,网络著作权的行政法保护符合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共利益,符合实质法治的要义;网络著作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公权力的适时介入是缘于侵犯网络著作权的行为造成对科学文化传播、市场秩序公共利益的侵害.网络著作权行政法保护旨在为权利人提供行政救济,这一公法手段是网络著作权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网络著作权的民法保护、刑法保护面临困境,行政法保护具有比较优势,保护力度适中,有利于公私利益平衡,可以成为民法保护的有益补充,也符合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5.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兴起拓宽了作品的传播渠道同时使得传统的著作权保护法律制度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面临的困境以及法律规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音乐作品是整个著作权作品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音乐作品著作权反映了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发展水平。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作品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日益加深,我国的法律制度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因而在音乐作品的保护上建立和完善著作权限制制度和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必然的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广播权以及网络传播权三项重要的音乐作品财产权,进而对音乐作品著作权受到侵害的情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即完善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以及互联网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涉及网络传输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作品创作、使用和传播的时空产生了重大变革,各种网上书屋、电子图书馆迅速兴起,随之而来的是由网络传输引发的著作权侵权纠纷逐渐增多,传统著作权立法、司法再一次受到新技术的挑战。在现行著作权法律框架下,如何认定由网络传输引发的著作权侵权行为?本文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网络传输——一种新的作品使用方式网络传输是指不改变作品的表达和内容,将作品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数字化传柏,使公众可以在自己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该作品。根据作品使用方式与计算机网络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将与网络…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和交流方式在促进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著作权法律问题的讨论.虽然,涉微博著作权问题与其他网络著作权问题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应当适用著作权法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规定,但是微博的碎片化、分享性、极速传播的特点亦给著作权法的适用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微博内容构成作品的前提下,在微博范围内,一方面,原文转发的行为并不侵权,但是抄袭发布行为则侵犯了原博主的著作权;另一方面,微博用户使用微博以外作品的行为亦有可能导致侵权.侵权博主应当就其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而微博服务商应承担通知-删除义务.此外,将微博原创作品使用于微博范围外是目前最为严重的侵犯著作权行为.探讨涉微博侵犯著作权民事救济的困难及对策,以此提出细化注册协议、预设版权表情等加强涉微博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时代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倍受关注的网上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近期有了新的实质性进展,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表明了我国防止网络环境下作品侵权行为的决心和规范网络环境下对作品使用正常秩序的努力。然而,互联网络得以迅速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对信息的共享。如果对在网络上传播的信息产品提供过度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将给广大用户造成不合理的经济负担,使得广大用户对网络上传播的信息产品望而却步,不敢问津,这也与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宗旨相背…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许可模式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作品复制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和由此形成的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严重威胁,著作权保护机制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如在难以追究网络中众多个人侵权者责任的情况下,著作权法中第三人责任(间接责任)制度得以迅速地确立;为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和传播数字化作品,著作权法又引入了对技术措施的保护。但这两种新制度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著作权是否过度扩张、是否影响高科技发展和公众获取作品自由的担忧。同时,数字技术也改变了原有的著作权许可方式,新的利益平衡机制正在形成之中。本组论文对这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独到见解。无论读者是否赞同其中的结论,或许都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