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分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和特点着手,试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明 《法制与社会》2010,(4):219-220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大学生的供求关系产生明显逆转,使他们不再拥有昔日"天之骄子"的头衔,许多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直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大学生犯罪数量逐年增加,犯罪手段和动机也日趋多样化,预防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学校、家庭甚至社会迫在眉睫的需要。同生理上的成熟相比,大学生的心理水平发育相对滞后,因此对大学生的潜在犯罪心理进行疏导作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窦鳕邈 《法制与社会》2012,(30):181-183
当我们社会在高速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取得极大进步的同时,一个不得不令全社会反思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的犯罪。大学生的犯罪情况多样复杂,本文从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其犯罪的原因、特点分析,从而寻求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潮的撞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大学生犯罪日益严重,社会危害不断加大,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祖国的希望.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大学生恶性犯罪现象,全社会都为之震动.本文分析了犯罪大学生的主要特点,着重研究了高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并提出高校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但给家庭造成了阴影同时更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从中探寻预防大学生犯罪,降低大学生犯罪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更重要。但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现象有增多的趋势,对女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女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我国贿赂犯罪越来越呈现出多方面的新情况,贿赂犯罪的对象也有待法律更合适的界定。对这些新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打击贿赂犯罪。本文从贿赂犯罪对象方面对贿赂犯罪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建议将"财物"修订为"不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0.
孙倩 《法制与社会》2014,(16):242-243
当代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大学生犯罪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特征的研究,从多方面分析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未预防和阻止犯罪的发生提出了几点建议。只有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发生,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无论从人数和作案数都明显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形态团伙化、犯罪方式日趋智能化、犯罪突发义愤化、手段残忍化等特点。其原因,是个体生理、心理原因等主观因素与学校教育方式失当、不良家庭和畸形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客观因素相结合所造成的。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寻求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谈大学生网络犯罪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生长环境、学习娱乐方式,甚至包括思维方式、情感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习惯等等,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可以说,互联网的发展,正如一股浩浩荡荡、汹涌澎湃、扑面而来的洪流,既显示了当今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夹带着污泥浊水、沉渣浮泛。一些缺乏方向感的大学生在物质准备不充分、心理准备不成熟的情况下,急不可耐地投身其中,结果,网络不但吞没了他们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也吞噬了他们得来不易的金钱和宝贵的青春时光,更有甚者还在互联网的各种诱因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本文就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现状、特征、种类、原因及预防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4):136-136
张竞模等人在《青少年犯罪问题》(上海)2006年第6期上著文《未成年人定罪量刑特殊性研究》说,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以下特点:1.主体特点。相对于成年犯罪人,未成年犯身心发育不成熟,头脑相对简单,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的犯罪形态以冲动型犯罪和简单型犯罪为主。未成年犯的社会生存能力一般较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喜欢抱团聚群,又使其常常受到他人操纵和唆使,从属犯罪,共同犯罪的情况都较成年人高得多。绝大多数未成年犯文化程度低,家庭监管和学校监管很薄弱。  相似文献   

14.
师索 《犯罪研究》2011,(5):34-44
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因此需要以犯罪接受并改变风险作为引导运行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犯罪。犯罪运行需要犯罪风险源作为能量为其提供动力。犯罪风险源包括人造风险、发展性风险、人性风险以及激发性风险。犯罪运行的过程也必然要和风险发生各种关系。风险的感知、分配、放大与沟通都会使犯罪呈现不同形态。在风险社会中对犯罪进行治理需要从犯罪运行、犯罪风险源以及犯罪与风险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接班人。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情况却在不断增加而且出现了犯罪趋向低龄化、新型犯罪增多、犯罪方式团伙化、暴力犯罪增多等一系列的新情况。对此,我们有必要找出原因和预防政策。以便更好的规范,引导青少年的成长状况,更充分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实现保护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赵红 《法制与社会》2014,(11):286-287
当代大学生犯罪率逐年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犯罪呈现出新特点。本文从个体与环境因素入手,分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具体原因,并且针对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社会调查报告主要基于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武汉市某区检察院的数据和经验总结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三个方面结合完成.简述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结合某区检察院的资料举例说明大学生犯罪特征及其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分析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并探索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预防大学生犯罪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迎 《法制与社会》2010,(1):252-252
从近几年社会的治安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在各种案件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社会生活中,部分青少年厌学逃学、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等现象,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区的不稳定因素,笔者试着从家庭教育的视角对当代青少年犯罪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浅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检察院2005年至2007年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大学生犯罪的四个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在校大学生犯罪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逐渐增多。有些犯罪性质还很严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揭示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和特粤,对导致他们犯罪的法律意识、社会环境、家庭影响、教育体制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进行系统剖析,提出了预防或减少大学生犯罪应采取的措施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