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我到一校听课,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全都用“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结论是”等作为发言开头,随后才说出自己的见解,口气之坚决,表情之自信,好像不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在开“大专辩论会”。这一独特的回答问题的形式,令听课者耳目一新。事后才知,该校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独创能力,要求学生务必用“我认为”等出自真心、而不雷同他人的发言开头,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互相争辩。我不禁为该校教师的这一做法拍案叫好。是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是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的,而…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看到两个教学案例,一是贾志敏老师执教《程门立雪》,要求学生用生字组词时,一位学生将“尊”组成了“尊守”,在该生自己不能改正的情况下,贾老师给予了学生这样的帮助:“遵守的遵去掉走字边是尊敬的尊。”并要求该生复述一遍。谁知直到第六遍时,该生才真正把“尊”、“遵”二字区分清楚。贾老师立即建议同学们用掌声对该生的进步表示鼓励,并指出:学习就是这样,上百次的失败,就是为了一次成功。二是于永正老师在执教《全神贯注》时,指名一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该生将“斯蒂芬·茨威格”读成:“斯difen·茨威格”。于老师立即给以正…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或学生毕业离校之前,总有一当学生要向老师送来明信片、贺卡、笔记本等等,向老师恭贺新喜,祝老师万事如意,以表上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培育之恩。以前,学生送来这些“礼品”,我接收的时候只是在口头上表示感谢。而无实在的东西回报学生。后来,我收了学生的明信片、贺卡之后,我也用明信片、贺卡之类的东西写上我的祝愿情、期盼心回赠学生,学生很受感动。多年的经验证明,这样做很有教育意义和鼓励作用。比如,我给何亮同学的贺卡是这样写的:“何亮同学,达尔文研究了20年的时间,才在50岁时发表了《物种起源》;孟德尔…  相似文献   

4.
速读     
《人民公安》2008,(2):6-6
“教授怒斥逃课生”引发的争论 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怒斥学生”一事看来,以前大学生对学校或者老师儒家式的“逆来顺受”,在“80后”身上是很难再现了,当大学生神秘光环被市场经济无情揭开后.老师也被工具化——给学分的工具。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挣学分、捞毕业证和用高校毕业证作为“敲门砖”给自己找一份好的工作,面对大学生的需求,老师要给他们知识,一些学生只要学分:老师要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只求一张文凭。  相似文献   

5.
在每一课或每一节讲究之后,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时反馈信息,查漏补缺。过去我用开座谈会、走访、改作业等形式。但用多了就显得生硬、死板,也比较片面。采取做题、背诵、看书等复习方法,有时又会使学生厌倦。于是,我采取了学生“考”老师的办法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一、向学生提出“考”老师的具体要求。如限定出题范围和出题方式等,让学生在课下准备题目,指出试题水平的高低在于能否难住老师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登记入册。于是,学生通过出题,就可以对出题范围内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复习,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二、采取类似“记者招待会”的形式,由学生口头或书面提山一个个疑难问题,老师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位刚调入我校的女教师,每当学生遇见她说“老师好”时,这位教师不仅很有礼貌地向学生点头微笑,而且回敬一句 “你好”。当这位教师说完“你好”后,我发现刚才说“老师好”的学生喜不自胜,那表情似乎在说:“老师对我挺有礼貌呢!”每当我看到此情此景,总使我思忖良久,浮想联翩:是啊,在平时学生见了老师总是“老师好、老师好” 的,而我们的老师又有几个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经常有老师这样问:“同学们,听懂了吗?”“听懂了。”“听懂了吗”,一句看似极为关切学生的话语,多年来曾让学生为之感动,也曾让许多教师为之效仿。殊不知,学生真的听懂了吗?会不会有的学生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懂装懂?为此,在课堂上,“同学们,听懂了吗”可否换一种问法?“同学们,我讲清楚了吗?”从表面上看,这是言语的变换,实际上,这一变化,变出了角色换位。从教师角度看,既考虑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了解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还可以使教师重新思索自己课前的预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学生角度看,既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快速回顾,…  相似文献   

8.
对一些学习不太认真或不大守纪律的初中学生,有的老师往往用“赶出教室”作为惩戒手段;而对高中学生中类似情况,赶是不行了,于是乎用“讽刺挖苦”取而代之。例如:用“木鱼脑袋”来讽刺那些反应慢的学生;用“不可救药”来比喻那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等等。其实这种做法和“赶出教室”一样,事与愿违,有害无益。其结果:  相似文献   

9.
见志 《协商论坛》2010,(5):62-62
一位老师带学生到河边春游,将学生分成四组,比赛“竹篮打水”。要求每组同学采取接力的方法,用竹篮从河里打水到岸上10米外的桶里。许多学生习惯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阐释,认定了此举的徒劳,不知老师用意何在。但哨声响起时,大家还是忙碌起来。  相似文献   

10.
老师也营销     
日前有学生家长向报社反映,有老师向他们推销一种锅子,价格竟要6800元一只。碍于“尊师”之礼数,全班大部分家长都买了。更过分的是,这位老师还经常给学生上“营养课”,目的不言自喻。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贵刊2004年第2期霍明宝老师《等待是一种境界》(以下简称“霍文”)一文后,有些想法。霍文中列举了贾志敏老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案例,说这两位老师在近千人听课的情形下,面对学生的“出错”,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成功。确实,课堂上老师多一些等待,也许就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论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都必须给以厚爱,给予热情。老师应从生命的角度对待差异,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等待他们的成功。这种“等待”的确是一种境界,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从这一层面上看,教学需要“等…  相似文献   

12.
一、沉默法。当教师发现学生“走神”时,可以稍稍停下讲课,保持短暂的沉默同时用眼神注视着那个方向,通过短暂宁静的时空和教师明晰的目光,学生意识到老师的目光是“送”给自己的,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二、旁敲侧击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把教学内容与学生“走神”行为联系起来,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感到老师“话里有话”。三、幽默引趣法。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用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事例,往往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兴趣。教师的课讲得越生动、诱导力越大,越会引起学生注意。“走神”的学生也会因此而“…  相似文献   

1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在第21个教师节来临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北京郊区潭柘寺中小学校看望师生,亲切慰问辛勤耕耘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与学生交谈时,温家宝简洁明了地论述了形成老师和学生亲密无间关系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即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他还强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是的,爱心是做好教育事业的重要保证,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教师的爱心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会更倾心于老师,更加乐于接近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要善于激疑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责在有疑。有了疑,就有了探索的动力,思考的起点,求知的钥匙。因此,激疑设问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一位老师上课一开始就问:“一只铝碗和一只银碗哪个贵?”学生满有把握地回答:“银碗贵。”老师说:“不一定!现在当然是银碗比铝碗贵。可是,以前铝碗却要比银碗贵八、九倍。一百多年前,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大摆宴席,宾客用的是银碗,唯独皇帝一人用铝碗。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宛如一石击水,打破了学生脑海里的平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思考,自然地导入了关于“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这一新内容的学习。又如,一位老师在讲“真理的具体性”这一观点时,提了一个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180度。”同学们自信地回答。“不一定!”老师的话勾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怀  相似文献   

15.
当代教育专家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教育新理念,意在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排除心理障碍,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我对这一理念的深刻理解源于一次课堂教学。那节课讲的是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感悟知识,提高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这是我两个多月前在科信手机城买的手机,但它现在因质量问题已不能正常使用了请同学们帮我出出主意,如何维护我——作为一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帮我出谋划策。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的那家手机城…  相似文献   

16.
“衷心感谢何钧老师对我们的悉心关爱,让我们重新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前不久,一对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恩爱夫妻手牵着手到杭州江干区凯旋街道的“凯益荟”给何钧老师送上锦旗,一次又一次地表达对何老师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7.
王正良是我得意的学生。有人说,一般的老师是学生找老师,而大师级的老师是老师找学生。记得还在一九八五年春,我把王正良的第一本钢笔字贴推荐给一位老同志时说:“我们应该为书法艺术事业培养几个有出息的年青人”。我虽称不上大师,但我欣喜王正良这个学生我是选对了。王正良出身在书圣王羲之晚年隐居并卒葬之浙江嵊州金庭观旁的鱼岩头村,据该市地方史志考证,  相似文献   

18.
一、缘起我在讲初二思想政治课第十四课第三框题:“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时,受某市交警与的士司机换位上班(一天)的启迪,尝试“换位教学”,即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老师下讲台当学生。二、指导思想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老师作导演,学生作演员。通过换位教学,师生互动,师生互补,教学相长,增进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我把“换位教学”这一设想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申请当“老师”,话音刚落,有三个学生举手要求当“老师”。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今后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一个学生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他就是科菲·安南。  相似文献   

20.
我的两岸情     
杜道珍 《两岸关系》2006,(10):38-41
一、以文结缘30岁的我因婚姻失败,已不再渴求上帝的恩赐,孑身一人带女儿走上经营企业之路。从唐河发展到南阳,办理“唐三彩工艺厂”,曾攻破技术、工艺、销路难关,算是不辱时代赋予女性之使命。但同时也遇到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1993年2月,宛城的春意来得格外早,唐河籍台胞吴廷铎先生偕夫人、女儿返乡探亲,邀同学聚会,巧的是他的同学是我的老师,我又是老师的好学生。老师猛然联想到资助我办厂之事,当即转告我“天赐良机”。我花费了整整一个晚上用繁体字撰写了一份唐三彩工艺壁画发展的可行性报告。我带着这份可行性报告和自己生产的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