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要实现执政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进一步把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坚持好、巩固好、维护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共产党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学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实践、新尝试。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群众观点、执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将对党员干部群众意识的升华、"中国梦"的实现、党风党纪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健全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坚持我们党的群众观,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创新,他们在不同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传承、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群众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邓小平的群众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毛泽东的群众观一脉相承。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实践、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对邓小平的群众观进行了多方面的重申和发展,不仅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展示着党的群众观的时代特征,而且从党对人民群众的从属地位、服务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在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把落实党的群众观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人才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和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界对群众观也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当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群众"概念的界定、群众观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问题及相关研究等,初步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研究框架。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的基础上,探寻其理论渊源,对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树立群众思维,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线;设立群众标准,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原则;实现群众利益,明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价值;发挥群众作用,提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  相似文献   

7.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共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中共领导集体发展了“人民群众”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容,探索了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贯彻运用。通过对群众路线、党的建设科学化二者价值关系的探讨,笔者认为两者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出了重要贡献。认真学习和总结这些思想观点,对当前和未来我党的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中逐渐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开辟这一观点的新境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既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维护好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永恒主题,又是指导、带领、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改革和建设事业新成就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掌权和用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历史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而形成,它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理论核心。今天,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重温学习毛泽东群众观,对解决新时期影响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群众打成一片"体现了党的价值追求与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工作艺术,也是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群众打成一片"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历史观和执政观的具体体现。深刻理解"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理论基础,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创造文化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党一贯奉行的政治主张和矢志不移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群众观。旗帜鲜明地坚持我们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充分承认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指导思想,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使其在中国得到了丰富、发展与创新。在新时代继续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基层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是支撑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关系百姓福祉,体现党的执政水平,展示党和政府形象。随着时代发展、改革深化、社会转型,我国整体社会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自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总的说来,广大基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整体素质是高的,但在少数基层干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基层干部群体形象还存在着被误读、被污名化的倾向。当前,社会上有很多矛盾多发领域,处理好这些领域的复杂矛盾,对基层干部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坚持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聚焦切实克服"四风"突出问题,就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发表了一系列立意深远、思想深邃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下称“三为民”)。“三为民”的群众观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它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领人民全面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密切联系群众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重要的执政理念,十六大以来党对群众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根据政党的制度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思维演进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制度批判和自我意识觉醒阶段,制度探索和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制度完善和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从制度思维的视角分析,群众观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关系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党制度评价的基本动力。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党制度建设的基本价值追求。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是党制度创新的基本途径。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在新时期制度发展中的基本视点。  相似文献   

20.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的几个重要观点之一。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权力观和政绩观的出发点和要求,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