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永恒的课题,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契机,长春市旧城改造应让城市品位蕴含在旧城改造战略规划中、凸显在独特城市历史文化中、贡献在旅游产业大有作为中、体现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中,使城市品位建设贯穿旧城改造全过程。从而在把握历史文脉中彰显城市特色与个性,展示城市独特魅力,系统构建城市品位特色体系。  相似文献   

2.
马冀  伏凌涛 《实践》2007,(10):42-43
任何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都不是凭空创造的,它的繁荣与发展.都是以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作为出发点和依据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任何割断历史,轻视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和态度,都是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所以,对前辈留给本城市、本地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并结合本地实际,推陈出新,创建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着更加迫切更加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尚志发 《奋斗》2006,(2):59-59
上世纪90年代始。哈尔滨学术界与媒体常常为寻找城市之根而忙碌,到2005年,终于选定哈尔滨设治百年作为“纪念日”,十几年的寻根之痒似乎得以终结。当年的道台府衙门重新修复,省城的媒体都来隆重宣扬千年文脉,百年设治。哈尔滨百年历史再一次成为人们的谈论话题。无疑这是向世人宣传哈尔滨文化.对公民进行城市历史文化教育的百年一遇之良机,在哈尔滨城市文化建设上理所当然地应该留下辉煌一笔。  相似文献   

4.
宁波于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宁波城区具有传统历史风貌特征的街巷、民居正逐年减少,城市风貌不断改变。如何保护并管理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对弘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延续和传承城市文脉,更是为了更好地衔接历史与未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延续和传承城市文脉,更是为了更好地衔接历史与未来。  相似文献   

6.
蔡章田 《学习月刊》2014,(18):127-127
城市街道的名称就是城市一张张靓丽的名片,也是城市的美丽的标签和符号。城市的街名、路名、甚至小弄小巷的名称不仅要通俗好记,简单明白,响亮上口,易传好找,而且要彰显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钟祥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长寿之乡、又是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的所在地。城市的街巷道路命名就要充分体现名城、寿乡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好的路名街名也是城市悠久历史文化在城市街道上的结晶,人们走在既古老又现代有城市道路上,犹如穿行在数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既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便利,又沐浴着历史文明的阳光雨露。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决策者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片面的政绩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盲目大拆大建,使得城市的历史风貌与文化脉络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千城一面,魅力尽失。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保持城市独特性以及尊重市民情感出发,为城市发展提供另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8.
王亮 《世纪桥》2010,(17):26-27
北方名城牡丹江不仅拥有风景秀丽的自然资源,而且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如何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牡丹江城市旅游整体实力,树立牡丹江旅游品牌,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知名度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梅克保 《求是》2005,(18):29-30
城市的文明水平,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协调发展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已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长沙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精心规划建设蓝图,延续与发展历史文脉,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着力提高人的素质,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一、延续发展历史文脉,彰显城市个性没有文化的城市是缺乏灵性的。渗透于当代城市建筑和生活中的历史文化就是这座城市的精神与灵魂。长沙是一个有3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有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西周,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湖湘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中心,文化灿烂,名贤荟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亲和力凝聚力。竞争力的源泉所在。世界各国城市演进和变迁的历史表明,城市最终以文化论输赢,以素质比高下,以精神定兴衰。城市精神的形成,需要精心打造提炼,城市精神必须是城市历史文化及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功能的积淀。一座城市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决定了这座城市最终能够走多远。  相似文献   

11.
城市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化解读是当前城市研究的最新研究命题。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虽然一直作为所谓的替代性构想而存在,但它始终代表着对主流城市科学的挑战和对新的可能性的尝试。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城市是社会关系这一根本思想原则,从人文主义、结构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阐释了城市的生成机制和社会功能;从城市与资本逻辑、阶级斗争互生成、互统一的关系界说了城市的主体性机制和阶级属性;从城市意识的存在样式及其知行关系界说了城市文化的认识特征。通过对城市主义和生态主义等主流城市研究范式进行批判,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构建了解释城市现象的全新维度,阐明了理解城市问题的思想原理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使之与山水名城相匹配是桂林在城市建设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与现代化的关系,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强烈的时代特 征融入城建项目之中,并以一些标志性建筑构造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带来极大压力.桂林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二十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当前开展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桂林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突出山水城市特色,实施整体环境保护及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两方面入手,重塑城市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杨帆 《世纪桥》2015,(4):14-16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以及城市文化,同时城市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好城市文化资本,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一、文明、城市与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史上,人类文明一直是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从考古学上讲,文明的形成与城市密切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城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形成的独特的城市性格、品格、风格,即城市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体系的确立,使城市特色的保护、开发、创造有了全新的模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试析杭州城市文化品格的形成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来说 ,人、物、空间是构成城市的三大要素。而构成杭州这座古老城市空间的要素则是山、水和坊巷。千百年来 ,杭州人就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山水和坊巷间 ,世世代代承袭和延续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 ,造就了她独特的人文气质与内涵。诚如郁达夫所说 :“我们人类的生活 ,无论如何 ,总逃脱不了环境的熏染 ,……。”今天 ,当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一次受到世人瞩目时 ,有必要对形成她的城市文化底质的空间要素进行重新审视 ,以期提升她的城市文化品格 ,使之焕发出更成熟、更迷人的风采。一、杭州的“山水”文化杭州地处杭嘉湖平原与浙西丘陵山地…  相似文献   

17.
晏晨 《前线》2023,(3):55-58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城市建设方式由增量开发走向存量更新,强调以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取代大拆大建,要求遏制建设性破坏行为,这为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探索超大城市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北京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机融合,注重现实空间功能提升与历史景观相协调,坚持城市环境更新与文脉传承相融合,引导传统风貌恢复与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以渐进式更新彰显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浅谈城市色彩规划——以银川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的形形色色体现着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人们通过城市的建筑和城市街道的结构形态来感知一个城市,而城市的色彩更体现着城市的特性和人文内涵。富有特色的城市色彩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规划不可忽视的元素。在设计城市色彩的时候,更要重视历史色彩。  相似文献   

19.
思南以"尊重历史,保持完整,延续文脉,修旧如旧"为原则,着手古城风貌整治,让游客真正体验到"休闲古城里,浸泡文化中"的惬意,品味岁月流淌中的古韵与醇香。灯影绰绰、水波粼粼,河滨大道上人们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当乌江古城思南如画夜景映入一个个省外游客眼帘时,人们脸上的疲惫瞬间一扫而空,边拿起相机拍照,边连声惊叹:"城市干净,景色漂亮,文化绵厚。这个地方太美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宁波月湖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改造的陈述,阐述笔者眼中城市历史保护与城市特色的关系,以及城市特色营造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在发生矛盾时所应持有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