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海峰 《人民论坛》2010,(9):280-281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研究,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一定层面上是人力资本被扭曲的反映。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可以采取三个层次的治理对策,即企业所有权制度创新、经营者人力资本地位创新和国有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有股减持办法的出台,对于一直困扰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有了一点动 作。国有股减持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产生了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对经理人激励与约 束机制的强化等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设计出有效率的公司治理模式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大体可以分为:英美的市场导向型模式、德日的股东监控模式和东南亚国家的家族控制模式等三种主要类型。通过对这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的比较分析,作者总结了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优缺点和公司治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并从中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内部人控制是现代股份公司的内生现象,是公司制不成熟、不规范的产物。我国目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考察其强化和无法消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有企业所有缺位的问题,也有企业组织结构的缺陷问题,还有激励约束机制不相容的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涉及的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的分配。因此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对策选择必须侧重解决“支配几乎与所有权没有关连”、“支配已以相当程度脱离所有权”(伯勒)这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论快递     
吴厚庆:要利用好“内部人控制“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采用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思路是不可取的。一是因为控制“内部人控制“违背了经济和法律准则。二是因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结果很可能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三是因为控制“内部人控制“会损害其必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是为解决公司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而于20世纪中叶出现的。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也是在公司制遇到了类似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在我国尚属一个新事物。与英国独立董事制度相比,由于产生问题的途径不同、依据的法律体系不同、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因此,在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时,应针对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7.
股权集中度与投资者法律保护可以互相替代,高度集中的所有权是治理结构对薄弱的投资者法律保护的适应性反应。公司治理对于法律制度的路径依赖表现在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对于公司的管制方面。美国的金融机构对公司股权持有的限制受到巨大的法律和管制约束;而德国的反托拉斯法没有像美国那样限制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条款,也没有明确的立法反对内部人交易,日本对于金融机构持有公司股份的管制较少,惟一的约束来自反垄断法。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导致了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考虑到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长期被内部人控制,变革法律将面临较大的阻力,可以考虑的改革路径是:引入保护投资者的强硬法律,包括改革公司法、证券法和破产法等,并提高司法体制的效率;寻求功能替代性的制度安排。比如对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方面实施严格的监管,等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与公司绩效机理研究 ,指出湖南省上市公司绩效、规模、经营者持股和年度报酬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究其原因 ,是因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要么属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合二为一的内部人控制 ,要么是属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相分离的“政企不分” ;但不管属于哪种情况 ,它们共同的弊端就是没有科学的激励、绩效机理理论指导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规范  相似文献   

9.
李强 《理论月刊》2002,(6):70-72
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具有本质的区别,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政治、历史、经济、法律、文化等等环境的不同,就形成了英美式、德意式、日本式三种企业集团类型。而企业集团不同类型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可以说是企业资本金制度和社会金融证券体制。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又是三种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形成的基础。因此,认真研究不同类型企业集团形成的基础,对我国发展企业集团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臻玺 《前沿》2003,(4):44-47
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是造成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结构不能有效建立的源头 ,而国有股减持由于多种因素 ,一直未能顺利推行。因此 ,想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的“源头”问题 ,目前还缺乏政策支持。我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此举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运作效率。本文拟从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发挥效用存在的障碍入手 ,提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不断出现的财务舞弊及相应事件引起我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在探讨和研究内部控制问题。本文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入手,来研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切入点找出健全内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邵燕 《探索与争鸣》2002,(10):28-29
“内部人控制”指作为企业管理层的经理人,虽然他们并不一定持有本公司的股份,但由于自己拥有特殊的地位而掌握了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控制权。“内部人控制”是国企改制中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国有产权所有者的“虚置”,导致有些“内部人”利用经营决策权来实现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最大化,损害股东权益,产生企业经营的低效率。这是一个应当引起人们警觉的问题,它暴露了企业改制中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制度性和功能性缺陷。“内部人控制”现象产生的弊端我国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经过资产剥离、分拆…  相似文献   

13.
郑石明 《求索》2012,(8):87-88,62
本文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基础,分析公司治理中的政府角色问题,将公司治理视为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模式是一种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政府对建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框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要积极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发挥公共服务者功能,更要充分行使国有资产监管者权能。政府是勾连公共治理与公司治理的桥梁,政府通过政治控制、行政配置、经济计划、制度供给和行政执法等手段,谋求良好的公共治理,为公司治理营造适宜的经营环境,以公司治理的良好结构和绩效为政府善治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革的另类思考: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昌庚 《前沿》2004,(6):54-58
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本文论述了公司治理结构在西方国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以及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和建议。并指出 ,公司治理结构不单纯是公司管理问题 ,还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方向 ,并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民主政治建设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公司财务欺诈案件暴露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旨在对经理人进行激励的股票期权制度也难以实现公司治理的帕累托最优.传统的公司价值理念所衍生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缺陷,很难适应公司变革发展的要求.而建立在公司价值理念重构基础上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应成为公司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过程中,引入管理层持股的实践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但在反复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个观点的交织。一方观点认为,管理层持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国有控股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以及"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等公司治理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公司治理,应该遵循有利于实施控制、融入外资和拓展市场的原则。在现阶段,其公司治理具有直接控制、三权合一及共同治理的特征;为改善其治理结构与机制,需要实现从家族治理到现代治理、从直接治理到间接治理、从内部治理到共同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改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灵华 《湖湘论坛》2002,15(1):74-76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上市改制不彻底,股权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在不少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全部由集团公司一家来行使,公司运作实质上呈现为内部人控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形备而实未至。有资料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问题的比例高达35.5%。一些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长期人员、财务、资产三不分,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对企业发展极为…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生 《理论月刊》2008,(9):162-164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发展至今,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从西方公司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四个方面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旨在为深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尹晓冰  汪戎 《思想战线》2012,38(5):101-105
行政干预之下的内部人控制,使国企存在着效率损失和资源配置错误等一系列必须解决的问题。控制国企内部人控制的基础,是分析清楚内部人的控制权利益机制。构建普通国企的内部人控制收益模型及三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模型,有助于对内部人控制的行为特征加以合理分析,从而为控制内部人控制提出破除制度障碍、搞好顶层设计和相应的具体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